APP下载

博物馆展示空间建构与叙事性设计研究

2020-02-12张璐鑫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12期
关键词:参观者展品博物馆

张璐鑫

(内蒙古师范大学 国际设计艺术学院,呼和浩特 010022)

这个时代的高速发展使得人类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当今世界的发展速度是历史上任何一个节点都难以比拟的,网络、电视、手机上的信息就已经让不少人开始慎重选择信息的输入,高速发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对众多传统行业产生不小的冲击,许许多多的传统行业正在面临消失殆尽的局面。面对信息发展,许多博物馆也在网络上展开了信息共享,为广大的参观者提供了最大的方便。然而,尽管网络信息传播可以突破地域与时间的限制为更多条件不便的用户服务,但仍然无法清晰、具体地阐述所有展品信息,特别是在自然历史文化这一类博物馆中,人们需要走出家门走进博物馆等场所去了解历史、寻根问源,切身实地地感受人类与自然发展的文明。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高度的表现,它蕴藏着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历史。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博物馆永久保存着自然和人类的文化遗产。对于博物馆而言,其责任就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使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相和谐;使博物馆文化与民众文化相协调;使博物馆事业与社会进步相统一;使博物馆社会效益最大化。本文将基于叙事学的视角,综合运用叙事学方式融合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探讨博物馆展示空间建构与叙事性设计的优势。

一、博物馆展示设计与叙事的关联性

(一)信息的有效传达

叙事就是说事、讲事。故事在根本上就是描述事件的载体,通过构造故事来传达已经发生的事情。故事的好处在于可以让人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有价值的信息,展示类空间中需要的也是信息传达的价值最大化,因此可以说二者有一定的联系。博物馆展示是多、广、大的特点,这就为叙事在博物馆展示中的的应用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文本中的叙事是作品通过叙事手段传达给读者,设计中的展示是展品通过传播媒介传递给参观者,两者在本质上有着互通性。传统博物馆的展示上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博物馆展厅导视混乱,让参观者在展馆中迷路。有的博物馆把展品与人隔开,重视以物为主,较少能考虑到参观者的情感需求,甚至有的博物馆不能发挥其基本职能。这是时代发展与历史遗留的问题,叙事性设计是从上到下、从大到小的连贯性设计,从叙事结构、叙事要素、叙事内容等方面来提升信息的有效传达。

(二)空间的功能优化

空间是人类满足自身需求并且创造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必要场所。展示空间是空间造型、色彩、声光电、高新技术结合的综合体,展示设计师力求在展示空间中创造出展品的更多内涵与价值意义。叙事展示空间对展品传播更为清晰,让参观者主动参与事态的发生或者参与进事物的制作,叙事的活动丰富有趣,全身心沉浸式的展示空间不仅满足了人情感交流的需求而且让人在改变认知的同时产生新的思考。博物馆展示空间教育功能、学习功能、娱乐功能能够完整实现,延伸出更多功能,挖掘了潜在价值。

(三)精神意识的洗礼

认识的发生是一个在主体、客体及其多级中介和环境所构成的参照系背景下产生出来的过程。博物馆的展示空间由于其复杂的特性,整个展示从建筑到单个展品都要考虑到对人的影响。人基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甚至是味觉来感知信息,五感交汇使人认识了展品。为了在空间中追求最佳的展示方式就要利用视觉语言的优势,良好的视觉传达会让人更加清楚地了解展品信息。展柜、展台等展品依托的展示物品也随着各种技术的发明得到了新的设计,各类辅助工具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发展创新。人的认知逐渐将各个部分整合,在脑中成为一个整体,到整体后会上升至意识层面,也就是人的精神层面。然而博物馆所接触的人群体社会地位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思维逻辑也不同,因此在精神层面也会不同,不同的意识精神又反馈给认知系统,新的反馈与基本信息合二为一形成了新的认识。不同的群体在同样的空间中互相交流,种种思想便开始碰撞。至此,人与环境、人与展品、人与人都完成了交流,整个展示过程也就比较完整了。

二、叙事性设计在博物馆展示空间建构中的体现

(一)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叙事结构

叙事的结构多种多样,在不同学科中拥有不同的表现手法。文本中,有正叙、倒叙、插叙等。展示类空间中的叙事结构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就是在前期平面布置上的思考。整个空间在设计时设计师已经要考虑将来在空间中如何设置人流路线以及各个区域类型与功能,博物馆的展示空间面积一般较大且容纳的空间类型也比较多,结构就类似于骨架起到支撑作用。空间结构布置完成后,整个展示活动就有了大致的编排方向。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985年落成,三期扩建于2015年12月7日对外开放(以下简称“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大屠杀遇难民众的惨烈程度超乎想象,可谓惨绝人寰。遇难同胞纪念馆整体上是动静结合的线性展示结构。其中,有集会广场、展览区、遗址区、馆藏交流区、和平公园区,展览的主线是战争、杀戮、死亡、祭奠、和平。参观者从入口沿着主线行走,经过广场和展区会完全沉浸在一种悲痛震撼的情绪中,直到走到最后的和平广场,巨大的和平女神雕塑表达了人民对和平的期望。展览结构的布置更像是一条叙事动线,在这一条线的引导下完成各个子空间的设计。

(二)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叙事要素

叙事主题的设立、叙事节奏的控制以及焦点空间的设置构成空间叙事的要素。不同的博物馆展示空间有不同的叙事主题,主题营造让整个展示串联在一起,整个展览的重点部分应突出表现。每个展区又有子主题,各个子主题的又有各自不同的特征。良好的主题可以让参观者融入与展览的对话,揭示蕴藏在展品中的内涵,使参观者的情感为之所动,触发参观者相似的生活经历。遇难同胞纪念馆设计把握了历史主题——承载悲愤、祈求和平。馆中从纪念广场(序曲)—灾难之庭(铺垫)—祭庭(高潮)—和平公园(尾声)的顺序展示出战争—屠杀—抗争—和平的精神,叙事者希望通过主题将这一精神传递给参观者。

博物馆展示空间分为若干展厅与场所,在故事叙事的过程中每个展厅都代表了故事当中的情节。情节的设立替叙事者或者展品展现了其背后的故事,情节分轻重缓急,这样可以抓住展示的叙事节奏深化展示的叙事层次。事实上,空间情节的艺术感染力往往来自空间体验中特定的物质载体及过程中关联的生活情节,来自于空间体验上的连锁反应以及体验的参与性和趣味性。例如上文讲到的遇难同胞纪念馆分成序曲—铺垫—高潮—尾声,这样的设置让参观者在经历序曲和铺垫之后内心情绪已经到达一个临界点,随着祭庭的出现,故事的高潮被引爆,参观者的情绪在这一瞬间达到顶峰体验,之后尾声对和平的诉求让人产生共鸣。这也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获得了国内外多项大奖的原因之一。

三、博物馆展示空间叙事性设计策略

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想让参观者拥有良好的参观体验离不开多种表现语言的应用。同时展示设计的特征就是综合性较强,跨学科较多。因此,在叙事视角下的展示空间应该更加多元。空间设计在动线编排和功能分布、视觉语言、交互体验等方面协同创新。

(一)动线与节奏

在博物馆展示中,环境是人与展品交流的重要场所。环境通过空间设计,空间在整体上与建筑交相辉映,在细节上满足叙事要求,叙事者在空间中向参观者传达信息,运用着叙事性设计更适合应用在历史类、人物类、事件纪念类的博物馆中。在空间设计之初,要对整个项目进行实地勘察、深入了解与设计构思。在拥有了基本数据后,就要开始反复分析各个空间。在叙事视角下整体性是重要的,整个展示完成叙事需要在空间背景下进行,空间的材料、造型、色彩、声音、光影、灯光等甚至与高科技的结合都会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人在空间中激发出对美的追求,心灵有了寄托。例如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以下简称“西藏非遗馆”),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一首《天路》将内地与西藏联系得更加紧密,西藏非遗馆以“天路”为主题,博物馆选址在拉萨城南的慈觉林文创开发区,紧邻文成公主剧场,北望布达拉宫,南靠宝瓶山,地势自南北平缓降低,随着政府的支持与万科集团的援助,西藏非遗馆具备了良好的建设条件,获得了丰裕的建设资本。“一馆一园”将本案分成了博物馆和博览园。

西藏非遗馆非常有特色的设计是它的空间动线,从入口开始参观者会走上一条“之”字形的参观路线,“之”字形的游览路线来自于布达拉宫的之字形步道的外形,通过抽象处理表达了对“天路”蜿蜒曲折壮丽概念的解析。随着参观的深入,参观者会随着动线进入到博物馆,博物馆又是螺旋上升的步道。游客会在这一路看到不同的历史、文化遗产、展品等等,在天路的叙事主题下历经各个不同的展区展厅时又会有不同的空间形态随之而变化。

(二)视觉语言

视觉语言很早就开始应用在空间当中了。上文谈到人与展览之间交汇时,首要通过的就是人的视觉,信息在传播时要对信息进行重新组织与编排,运用图形、符号、文字等要素建立新的视觉形象。视觉艺术对整个展览与人之间的互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经过视觉传达设计的作品往往会对读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优秀的视觉语言同样经得起参观者的驻足观赏。例如,在2019年火爆全网的“失恋博物馆”,失恋博物馆与传统大型博物馆不同,是一种私人举办的展览活动,运用了“失恋”的主题,收集了来自市民、网友等捐献的“爱情遗物”,是新生代年轻人的产物。其实失恋博物馆早在2010年就已经出现,只不过2019年遇到了短视频与自媒体的黄金发展风口,许多人在网络中看到了新奇的博物馆,也让不少人在线下去实地拜访参观。

“失恋博物馆”每到一处都是一个故事,每走一步都有令人伤感的“记忆碎片”。在这类型的空间中我们不难发现优美或富有哲理性的诗句等其他文字性内容通过视觉处理出现在展示区域,更有直接展示聊天记录的图片。其中令笔者印象比较深的是江苏一处的失恋博物馆,男生失恋后将女生所有照片打印出来,用1000多张照片拼成了女生,这幅巨大的相片让人震撼。虽然说失恋博物馆有“野生设计”的意味,但这一展览的方式吸引了大批年轻人,成为情感诉说、发泄的特定场所。同时大批参观者主动参与到展示活动中,捐献或制作展品,参观者的加入使博物馆展示才可以完成。年轻群体的潜力巨大,更加注重叙事表达,更加期望融入叙事之中。博物馆展示设计考虑人的生理、心理因素时,将视觉语言进行运用,让参观者主动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是重要的方式。

(三)交互体验

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把我们带到了以前未曾想象的今天,作为“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原则,交互体验是近年来的热门方向,人与空间环境的互动是完成沉浸式体验的前提条件。新兴技术手段促使变革发生,交互、体验、科技与艺术融合也就成为展示空间的热门发展方向。除传统的艺术载体之外,目前最受关注、有较高实用价值和前沿发展空间的有计算机虚拟现实、三维立体显示与裸眼3D等。在新的传播技术手段的影响下,博物馆的展示方式正在变得愈加多元,参观者的认知与体验发生了新的变化,互动增强,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突破时空限制。例如北京SKP-S。SKP-S是北京SKP与Gentle Monster携手打造的沉浸式商业购物空间,以“数字-模拟 未来”(Digital-Analog Future)为主题,运用多种高新技术,创造了购物的“科幻世界”。SKP-S是当代展示与商业结合的天才之作,SKP-S共有四层,每层都有一个主题,1F是TERRA,2F是EXPLORER,3F是DISCOVERY,4F是ENDEAVOUR。接下来将着重介绍3F DISCOVERY,因为这一层对火星的探索是交互体验最为丰富的一处。

第三层从“时空隧道”开始,漫长的步道,环绕着灯光炫目的光圈将人们带入移民火星的遐想之中,在步道的行走中人们不仅会产生对未来的新奇,也会反思现实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往前走会看到商业店铺中充满了火星元素,故事在店铺出现后并没有中断,商品与展示达到了完美的融合,整个环境中还布置了相当多的艺术装置。展示空间、艺术装置、商业店铺与多媒体、4G、5G、无线网络、AI、互动触摸等技术相互结合,让人完全陶醉其中,打造了完美的科幻空间体验。

四、结语

博物馆叙事展示是在主题下开始的,主题更好地链接了博物馆背后的文化精神内涵。各个空间在展示不同展品时选用不同的展示手法与叙事方式,设置不同的情节内容让空间有了轻重缓急,进而影响到参观者的情绪感受。基于叙事结构、叙事要素、叙事形式等基础条件,博物馆叙事会为参观者提供良好的体验,博物馆展示空间让参观者全身心投入到与展品的交流之中,进而影响参观者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念。丰富的叙事空间从人流动线到各个功能区的设计到视觉语言艺术再到人与环境交互,与展品交互,要在传统设计手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来与时代共同发展,让参观不再枯燥、混乱、被动。综上,当代的博物馆展示空间需要叙事性设计的全程参与,由面到点,并且集各设计学科之所长运用于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建构中。

猜你喜欢

参观者展品博物馆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最美的蝌蚪
展品被盗了
博物馆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海德汉EMO2019展品预览
脑洞大开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预览(一)
关上手机再看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