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马王堆养生文化在亚健康防治中的意义*

2020-02-11肖丹孙贵香张婷厉佳俊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410208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养气马王堆亚健康

★ 肖丹 孙贵香* 张婷 厉佳俊(湖南中医药大学 长沙 410208)

1973年底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有重大发现,特别是出土的简帛弥补了历史文献的空白,主要包括《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灸经》(甲本,乙本)《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却谷食气》《导引图》《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十问》《合阴阳》《杂疗方》《天下至道谈》等14本古医书[1],涵盖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环境医学、社会医学、心身医学、养生学等多个学科。其中,帛书《五十二病方》《养生方》《十问》及《杂疗方》等篇中可见迄今为止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养生记载。与此同时,书中提出以聚精、养气、存神为养生三妙,并从饮食起居、气功导引、精神情志、房事生育等方面记载了西汉以前的养生保健的方法及原则,对当代亚健康者的养生保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代医学提出了健康—亚健康—疾病的动态生命观,指出亚健康状态者是指人们的身心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状态[2],这种状态反映出人们在生理、心理与社会环境方面的不和谐,这些不和谐可通过适当的预防手段转化为正常健康状态,若不加以干预则会进一步发展为疾病状态,因此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防治成为促进健康的首要任务。实践表明,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养生文化关注和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人们采取积极各种有效养生保健措施,可消除疾病于萌芽、隐匿状态。而马王堆养生文化是中医养生文化领域中最为厚重的一部分,因此,马王堆的养生思想能够有效的指导亚健康的预防干预,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1 马王堆养生文化的内涵

1.1 聚精为基 “精”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精者,择也”,“精”是在众多事物中择优之结果。《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夫精者,生之本也”,中医学认为“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马王堆医书注重聚精、蓄精,《天下至道谈》:“凡彼之身,务在积精”,《十问》也论述“以精为充,故能久长”,“累世安乐长寿,长寿生于蓄积”,表明蓄积精气来调养身体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精气充足,才能健康长寿,且将“聚精”归纳为两方面[3],一是“房中守精”,《天下至道谈》重点论述了房事养生的重要性,并将视其为“天下至道”。书中介绍了以“节欲、固精少泄、不先女人、七损八益”等为主的养生法则,表明人们在性生活中要遵循一定的法度,即“圣人合男女必有则也”[4];另一是“食养生精”,安生之本,必资于食,最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莫过于饮食中的水谷精微。在马王堆医书中,《十问》为论述“食物补益”的首推之作,记载了众多补精生精之物,并在开篇明确指出“食阴拟阳,稽于神明”,即通过服用滋阴食物来养阴扶阳,便可通达神明。

1.2 养气为重 《难经·八难》曰:“气者,人之根本也。”《医权初编》言:“人之生死,全赖乎气。”皆表明“养气”的重要性,中医学认为气是人体生命的功能,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马王堆养生中对于“养气”亦有深刻的阐释,在诸多医书中皆有论述:《十问》中有四问皆谈及了养气之法,还涉及具体的方法及禁忌。《脉法》首次提出了“寒头暖足”的顾护阳气方式,即通过使头面部清凉,但保持足部暖和的方法,来顾护阳气,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且在当代被大众广泛接受。《却谷食气》一书亦专篇论述了服食养气的方法,例如记载了药物石韦服用宜忌及服食养气方法。除此以外,马王堆汉墓中还出土了大量装有芳香类中药的香囊、药袋或药枕,如藿香、佩兰等,利用芳香之气挥发达到化湿消暑、健脾和胃、安神定志的目的[5]。

1.3 存神为要 《灵枢·天年》言:“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在传统医学中,“神”是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而出现的,具有调摄情志、统帅思维意识活动等作用。“存神”亦在马王堆养生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十问》一书明确介绍通过呼吸之法或固精勿泄之法来积聚神气,即“欲将寿神,必以腠理”,“长生之稽,使用玉闭,玉闭时辟,神明来积”。《十问》还就存神,提出要做到顺察天地之道、形神相安及调畅情志等方面,指出唯有如此,方能筋骨强健,五脏六腑气机调和,而神气日渐充沛,自可形体安康,抗衰防老,寿参日月,尽享天年。

2 马王堆养生文化与亚健康防治

现代许多学者将《黄帝内经》誉为中医养生学之源,其“治未病”的思想更是对亚健康干预防治的重要理论基础,但相比《黄帝内经》,马王堆养生思想起源更早,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注重养生的理论与思想,基本构建了中医养生理论体系,为后世养生方法与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后者更加侧重于养生的方法与实践,具体涉及了饮食养生、运动养生、情志养生、房中养生等百姓生活的各方各面[3]。亚健康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存状态,有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及特征,由躯体、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因素所导致,这就决定了亚健康的防治也必须进行多方面的综合干预[6],而马王堆养生理论、方法与实践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因此,研究马王堆养生文化,对亚健康的状态防治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2.1 酒食五味,饮食养生 俗语:“药补不如食补”,饮食养生成为现代养生领域中被大众接受度最广的一种养生方法。据史料记载,在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48个竹笥中,包含食品类的就有30个笥,且食物种类丰富,五谷杂粮一应俱全,这为其后《黄帝内经》中提出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膳食配置原则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帛书《十问》以韭菜为例,介绍其服食功效及进食时间,并视其为“百草之王”,认为长期食用能够心志舒张、补肾益胃、聪耳明目、强筋健骨[7]。《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的食物数约占总药数的四分之一,《养生方》《杂疗方》等书中皆有饮食物的详尽记载,这表明古人早已认识到饮食物与健康的密切关系。“酒食五味,以志其气,目明耳葱(聪),被(皮)革有光,百脉充盈,阴乃(复)生。(《十问》)”强调正常的饮食能充养气血,滋灌清窍,濡润皮肤,使人体百脉充盈,体质强健,从而远离亚健康状态[8]。

合理膳食在健康的“四大基石”中居处首位,而在《素问·痹论》中记载:“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暴饮暴食,易致脾胃功能受损,脾胃乃后天之本,脾失健运,内生痰湿,易进入亚健康状态并诱发各种疾病[9],因此,饮食需讲究科学性、合理性。马王堆养生思想中包含饮食有节[10],认为饮食需注意进食的量,即过饥易气血不足,过饱则损脾胃之气,同时还注意进食的时间,认为三餐定时,更有利于健康。《却谷食气》一书提出辟谷养生,即通过科学的辟谷,可以祛病延年,排除体内浊气杂质,调理气血,安养五脏六腑,增健体魄。除此之外,在马王堆汉墓竹简所记载的食物还包括鸡白羹一鼎瓠菜、鲫白羹一鼎牛白羹一鼎等,表明在这一时期人们对于肉食的制作以羹即肉糜为主,通过这种合理的烹制方式使得食物营养成分更易被吸收。因此,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饮食,能使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处于阴阳协调、身心健康的最佳状态,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2.2 导引行气,运动养生 导引行气之法,首载于帛书《导引图》,开创了我国气功导引养生之先河[3]。书中主要包括徒手运动、器械操作、行气吐纳及意念活动四部分,以徒手运动为主,是指通过上下肢、头、腰的姿势变化,模仿龙、熊、螳螂、鹤等鸟兽形象,即龙登、鹞背、鸟伸、熊经等,动作极为生动活泼,正如《黄帝内经太素》所说:“导引,谓熊经鸟伸、五禽戏等,近愈痿辟万病,远取长生久视也”;器械操作主要是指利用盘、棍、球、袋等器具来辅助运动,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对大脑皮质加强刺激;行气吐纳主要是指在肢体运动时,注意呼吸的配合,如仰呼,有利于对内脏器官和各系统产生震动和共鸣作用,加强对内脏的影响;意念活动主要表现为凝神入静的存想状态,在静中求动,培育真气。“导气令和,引气令柔”,马王堆导引术主要是让习练者通过肢体和呼吸的锻炼,活动筋骨、疏通经络,从而协调脏腑、宁心定志、静心安神[11]。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百脉流通,并不得生,譬犹户枢不巧是也”(《三国志·魏志·华佗传》),华佗指出运动锻炼有助于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使人们获得健康,但同时运动需注意讲究“度”,那就是“不当使极”。亚健康者运动量要适度,要量力而行,形劳不倦,是运动养生的准则,因此,动静结合、刚柔并济的马王堆导引术则成为最优选择。所以科学的推广和研究马王堆导引术,积极主动的自我保健,适宜运动,有利于使气血充足,体态轻盈,从而摆脱亚健康。

2.3 养气安神,情志养生 由于社会的变化,各种压力的增大,人们长期处于高压之下,使得情志问题成为了亚健康人群普遍存在的问题。《养性延命录》所说:“喜怒无常,过之为害”,《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也将七情过极列为致病因素。《十问》也记载:“喜怒不时,不明大道,生气去之。”明确指出喜怒过极是引发疾病的重要原因,据此,该书强调了“调摄精神”即存神的重要性。提倡人们“安定情志,调摄精神”,要“惜精神、戒嗔怒”,做到精神和谐、神和内得,喜怒不妄发,不为私念耗身神伤正,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长寿的目的。《素问·宝命全形论》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表明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自然社会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故《十问》就表明:“君若欲寿,则顺察天地之道。天气月尽月盈,故能长生。”指出顺应自然阴阳之变化规律,安神养生,依据自然规律行事就能延年长寿。因此,注意调节自身精神状态,顺应四时,恬静淡泊,心境豁达,正气内守,达到“不惧于物”的精神境界,就能有效预防亚健康。

2.4 保精节欲,房事养生 《礼记·礼运》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子》曰:“食色,性也。”其意思是性生活如同吃饭一般是人的本能,它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欲望,不可遏制。虽说房事是夫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纵欲过度则易导致精气亏损[12]。精能抵御外邪,提高机体免疫力,精气亏虚,人体就会出现各种免疫力低下的症状,从而出现生殖亚健康,除此之外,过度引发的身体不适还会导致人们心理上对房事的抗拒,则易导致心理亚健康。因此,我们在性生活中就要遵循一定的法度和原则。《天下至道谈》中明确提出“七损八益”原则,即“闭、泄、竭、勿、烦、绝、费”等七种会损伤人体精气的情况和“治气、致沫、知时、蓄气、和沫、积气、待羸、定倾”等八种补益精气的行为,若不能遵循这一原则,则易“五十而起居衰,六十而耳目不葱(聪)明,七十下枯上脱,阴气不用,淉气流出(《天下至道谈》)。”《天下至道谈》中也指出性生活的关键在于闭精少泻,其中“闭经”的正确理解应如《十问》中“精盈必泻,精出必补”。所以,若能遵守闭经之道,则能精元充沛,调和阴阳,达到增进健康的效果。

3 结语

中医学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是干预亚健康状态的巨大宝库,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在亚健康的干预调摄方面有着独特性和实用性,继承、发掘马王堆养生文化在亚健康状态方面的认知经验,充分发挥中医养生优势并结合现代医学成果,将是对亚健康状态调摄预防的理想及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养气马王堆亚健康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跟踪导练(一)
论《筱园诗话》中的“积理养气”
“马王堆”走进上海龙美术馆
健康上手指南!不要做弱鸡小公举!初秋补血养气So Easy!
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教学口令
《内经》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干预
儿童亚健康防治
《马王堆汉墓帛书[叁]》释文补正四则
马王堆汉墓遣策名物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