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两化融合的制造业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分析

2020-02-10王晓莹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1期
关键词:两化融合制造业企业

王晓莹

[摘    要] 拥有较高的风险防范能力可以使企业避免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提高两化融合的效益。文章通过概述风险防范能力,介绍制造业企业在两化融合的不同生产经营阶段的风险种类,按照风险发生前、风险发生中和风险发生后的思路分析得出制造业企业应该具备的防范能力有风险预防能力、决策控制能力和变革适应能力。

[关键词] 两化融合;制造业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01. 047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20)01- 0111- 03

1      制造业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概述

制造业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是企业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能够快速获取不同风险种类的信息并对其预防,当风险发生时利用企业拥有的资源,及时内部沟通、协调和控制风险,实现风险最小化。在风险控制后,企业在感知内外部环境变化时,将捕获风险信息迅速转化为决策模式,利用企业—管理层—内部人员三级信息传递,调动资源,对企业的制度和决策做相应调整,达到对两化融合中的风险动态预防和控制的目的。

制造业企业风险防范能力的建设要结合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企业从资源准备阶段到融合实施阶段是一个“输入—作用—输出”的过程,两个阶段的风险有较强的关联性。基础准备是两化融合基础,其风险对下一阶段的风险具有正向性,会增强融合实施阶段的风险。融合实施阶段风险增加会增强两化融合效果评估阶段的风险,利用两化融合效果的评估结果可以反向抑制前两个阶段风险的发生。风险大,意味着企业需要具备更多的资源和能力来防控风险。经过风险识别和评估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拥有较强的风险防范能力亦可以控制可能发生的风险。

2      制造业企业在两化融合中面临的风险

根据企业生产经营不同阶段两化融合的特点,从资源准备阶段和融合实施阶段两个阶段分析制造业企业可能发生的两化融合风险。

2.1   制造业企业两化融合资源准备阶段风险因子分析

资金风险:数据调查显示,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大量资金,但真正能实现目的的企业不到五分之一。两化发展周期长,单项应用之前,企业效益提升不太明显。茶洪旺[1]指出信息化比工业化更依赖前期发展水平,一定要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战略风险:没把两化融合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制定与发展契合的战略,仅停留在实施阶段,两化工程的周期性长使得效益難以短期内提升。相关操作人员的风险意识缺乏,没有明确的政策制定和规划安排,导致项目计划不周全,信息化失败率提高[2]。

人力资源风险:符合发展条件的两化专有人才较缺乏,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有一定的人才储备,满足发展人才需求,才能使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企业缺少两化融合人才的统一培训,人才学历水平参差不齐,关注融合发展的部门领导等级有高有低,重视程度不同[3]。人员流失情况会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的稳定性程度。

领导风险:加快融合进程,领导层的重视不可忽视,不同企业在领导重视上差异很大。低层领导专门负责的情况比较普遍,高层领导更多处于指挥级层,集中在中、低层领导对两户融合的综合管理上,领导重视度不够,会影响企业人力、组织等方面的协调,难以推动融合进程的加快。

2.2   制造业企业两化融合实施阶段风险因子分析

技术风险:企业技术标准是否统一,技术是否先进,会影响企业的技术生产效率。企业现状是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短缺,大部分核心技术被国外掌握甚至垄断,影响企业产品竞争力,研发设计进程受阻,技术安全性和稳定性较差,技术发展手段还不够成熟。

流程风险:运用信息技术发展,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可能会被打破,原来的业务流程会根据企业需要进行设计和重新思考。信息化的实施,业务流程也会随之改革,没有清晰的流程重组规划和实施战略,流程变化中数据分析不完整,导致企业难以利用合理的管理手段促进信息技术对企业业务流程的渗透,旧的发展模式便会成为流程重组的阻碍力量。

集成风险:企业两化融合中各个业务系统需要通过数据接口满足不同业务模块信息资源搜索和需求分析,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不同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制造业企业系统与系统之间的集成还未完全实现,子系统内部的信息化协调程度仍需提高。

数据安全风险:数据是企业资源,数据泄露随处可见。如果企业在信息资源管理上数据备份不充分、不及时,容易发生数据丢失的情况,数据传输过程中没有数据加密,很可能会发生数据被篡改的情况,给企业带来损失。明晰不同职位权限管理也是防止数据发生篡改,保护企业资料安全的一种预防措施。

信息支持风险:信息技术可以采集企业多种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属于生产管理和产出效益等不同阶段的产物,构成一个企业强大的数据支撑。如果企业难以做到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财务预测、产品质量分析等,容易发生决策失误,信息技术对企业决策支持的作用也没有体现。

环境风险:遵守行业的法律法规,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利用各种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发展。利用信息技术迅速捕获市场需求,防止出现和需求脱轨的情况发生,才能在同行业竞争中稳定中提升,否则外部政策环境和市场换将会给两化融合带来风险。

3      制造业企业在两化融合中的风险防范能力

3.1   风险预防能力

两化融合风险发生前,企业要做好风险预防,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前期预测,根据企业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确定能够接受的风险阈值,做好企业风险预警和相应的措施。

(1)获取两化融合中风险信息,感知风险。

有快速捕获与两化融合风险相关信息,察觉的能力。风险的发生可以避免,前提是企业具备风险防范意识才能驱使其产生风险控制行为。企业需要制定两化融合风险防范有关制度和学习手册,让员工充分了解融合过程,利用对风险不同特征的掌控来提高对融合风险反应的灵敏度和风险信息的获取能力。

(2)根据两化融合风险特征评估风险度。

评估风险,确定风险影响度。企业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受内源和外源多種因素的影响,融合环节中不同因素产生的风险可具有差异性。企业需要衡量自身的工业化水平和信息化应用过程中的集合情况,评估融合过程中风险的特殊性和自身拥有的资源在风险发生时的抵御危害能力,做好资源提前准备工作。

(3)做好风险预警工作。

风险评估结束,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对风险的承受度确定风险阈值,做好阈值范围内和阈值范围外的不同风险控制措施。一旦超过可以接受的风险阈值,企业就要及时将风险信息发布于众,使企业员工对两化融合中可能发生的风险提高警惕并做好防范准备。

3.2   决策控制能力

制造业企业的管理者在风险发生时要快速决策,确定风险应对方案,做到全方面风险控制[4]。组织内部加强协调和沟通,提高企业整体协作能力,保证已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快速补救风险造成的损失,防止情况进一步恶化。

(1)面临风险,企业管理层能快速做出正确的决策。

企业在设置信息化部门或者两化融合部门时要指定不同层级的领导对企业两化融合的情况负责,决策层级的高低一定程度影响决策时的企业反应速度和信息传递能力。负责两化融合的管理层越是处于高级别,决策者的平均速度越高,决策过程更加科学,在面临风险时企业的信息传播速度越快,控制效率更高。

(2)企业有较高的资源管理能力。

融合风险发生前企业需要有足够的资源储备,科学地分析和应对。如果没有合理的资源使用计划和制度约束与之搭配,容易导致资源过度浪费现象发生,成本提高,控制效率下降。在两化深度融合中发生风险时,首先究其原因,再调动核心资源,既能有效降低风险,又能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体现企业在风险发生时的资源管理能力。

(3)组织内部能快速而有效的协调沟通。

控制风险要实现全员化,层级和职能部门彼此分工明确,明确风险控制工作重心,部门与部门之间打破以往沟通不畅现状,共同为实现企业深度融合目标完成本部门的任务划分。上级领导负责指挥,下级综合协调,全员沟通协作。

3.3   变革适应能力

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以及由内部环境变化而综合导致风险发生加快企业变革。风险控制行为发生后,企业需要发生变革,动态调整两化融合影响因素,提高企业的环境适应性和抗风险能力。

(1)变革条件已经具备,计划具有可行性。

一项活动的完成需要事前计划,良好的计划可以使变革活动变得有秩序。企业处在开放的环境中,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制约,在制定变革计划时更要考虑到实施的可行性。为了实现成功变革,企业需要在考察外部环境对企业计划的协调性和内部条件与变革计划的适应程度。不可盲目实施变革计划,可以根据具体环境调整变革方案,提高变革计划的可行性。

(2)得到内部人员的广泛认同,化解变革阻力。

经历两化融合风险控制阶段,企业人员已经对融合风险有更深的了解,为了进一步加快企业两化融合的进程,需要对企业进行调整提高信息技术对企业渗透能力。变革是在原方案实施后提出的确定需要变动的部分,具有发展的必要性,常常伴有一定的风险发生,需要全体人员的认同,企业要克服克服由员工自身作业习惯不同和利益冲突将引致的巨大变革阻力,加强协调、沟通和激励政策的运用[5]。企业高层领导要普遍形成变革共识,让变革观念深入企业内部,获得中层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大力支持。

(3)变革过程中有较高的文化适应性,利用制度巩固变革成果。

企业文化是员工的行为标准,作为企业的价值主体部分,在变革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风险的产生可能导致企业对原有企业文化注入新的内涵,这样的变化可能带来不同程度文化的不适应性。企业需要利用制度作用或者约谈疏导的方式让企业员工接收新型的企业文化。为了让变革作用得到更大程度体现,可将变革成果及时纳入企业的制度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为以后两化融合推进做指导。

主要参考文献

[1]茶洪旺,唐勇.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促进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4(10):52-57.

[2]卢新元,张金隆,陈涛.企业信息化及风险管理实证分析与研究——以湖北省问卷调查为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6(5):77-86.

[3]王凡林,马倩.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化风险的识别与评价[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6):65-66.

[4]王娟. 网络关系对产业集群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5]蔡娟,刘洪利.中国旅游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分析[J].商业经济,2014(22):59-60,73.

猜你喜欢

两化融合制造业企业
基于信息化的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
基于两化深度融合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研究
建立与技术创新同步发展的管理创新体系 打造企业软实力
两化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与实施
制造业企业实施精益管理模式探讨
生产运行管理系统在核电群堆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制造业企业进入房地产行业投资的动机和风险分析
高管团队特征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
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