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问题研究

2016-03-07马俊杰

中国市场 2016年5期
关键词:两化融合经验借鉴农业信息化

[摘 要]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作为农业大国,却从未真正摆脱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束缚,而“两化融合”发展无疑给了农业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以美国、日本、德国为例,分析借鉴国外“两化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构建“农户参与、企业实施、政府引导”的分工合作机制,将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一条有效实施路径。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业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两化融合”;经验借鉴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5.091

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不仅要面对国际环境的严峻考验,而且受到环境资源的限制,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必须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生产技术、经营方式、组织形式向农业现代化的转变,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做了许多研究,其中农业产业化、农业信息化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农业来讲,农业产业化能够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以市场为依托而发展,形成规模经济;农业信息化能够推动农业智能化、科学化,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带动农民增收。因此,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信息化的融合发展给了农业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寻求统筹发展的突破口,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1 “两化融合”的内涵

“两化融合”的内涵是在“十六大”上首先提出的,原指信息化和工业化有机结合,通过两者的互相促进、协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文章中借用“两化融合”这个名词,赋予其不同的内涵,新的内涵是: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信息化发展,以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在“两者融合”的基础上,共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器,通过不断地将信息化、科学化、智能化和集中化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改变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促进农业生产活动成本的降低,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信息化必须要以一定程度的农业产业化为前提。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势必带来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经营一体化的实现以及农业组织化的提高,从而必然会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产生需求,促使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因此,农业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可以不再是独立推动农业现代化,在多层面、多角度二者相互融合,彼此促进,可以为促进农业现代化提供新的发展路径。

2 国外“两化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实践经验

2.1 美国“两化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

美国是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国家,其农业技术革命是从机械技术开始的。美国的农业产业化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工业现代化的基础上,美国政府重视机械化的发展,并一直施行以信息化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以拓展美国农产品的全球市场,带动出口贸易。

一是美国各级政府对农业信息工作的有效协调和组织,形成了一个高效的农业信息化行政运行体系。美国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财政投入、资本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政府提供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推动了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农业发展产生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是美国政府将信息技术成果有效地应用于农业生产运营。信息数据库、GPS、遥感、自动化控制等技术在农业管理和农用设备上的应用,使农业产业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为农业研究、管理与生产带来了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例如农场主们利用计算机网络,在家里就能够了解技术信息或农产品信息。此外,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大量投入,保证农业信息化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上的发展需要。

2.2 日本“两化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

日本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是典型的超小型农业结构,也是广泛应用农业信息化的国家之一,大量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使得日本农业能够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提高土地单产水平,这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

一是政府对农业发展的主导和干预。依靠政府扶持,建立起了遍布全国的完整的农业信息系统和情报网络系统。另外,日本政府还把农业发展的重点放在了精确农业上,不断对农作物进行生长模型研究,把先进信息技术应用于新型农机具,开发出具有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等特点的高技术农业机械装备。

二是日本农业信息化能够大大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还得力于日本完善的农业市场信息服务系统——日本农协。农协组建的生产服务网络,为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综合的社会化服务,克服了农户的小规模生产的弊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三是资本大量的投入加快了农业现代化。日本每年都会对农业实行高资本的投入,资本量几乎与农业总产值持平,同时运用财政金融手段,放低农业贷款利息,增加农业补贴,引导资金向农村配置。

2.3 德国“两化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

德国作为欧洲信息化发展的成功案例,是一个典型的人地平均型国家,农业发展模式以中小家庭农场为主,平均每个劳动力需要养活124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财政扶持和调控无疑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德国农业信息化是在政府大力参与和推动的条件下,伴随着农业数据库系统建设、全德地区农业经济模拟系统、农业信息管理系统、混合信息服务模式的出现,农业生产活动发生了质的变化,使农户可以随时获取农作物生长情况、外部环境等。除此之外,还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GPS和卫星遥感以及农机管理自动化等技术,这些技术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土地产出率,加快了德国农业向集中化经营转变的进程。

另外,德国的农业规模化经营也为农业现代化做出了贡献。在实行农业规模经营的过程中,德国政府重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通过采取相应的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实现了农户升级、农户迁移、农业劳动力改行和提前退休以及资助大农场经营,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3 国外实践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日本、德国这三个典型农业发展模式各具特色,在农业产业化、农业信息化融合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成功采取了适合各国国情的发展路径。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发达国家“两化融合”发展存在相同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政府对信息化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政府在立法、规划、监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确保了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而且还保证信息化的基本投入,这是农业信息化建设得以实施的基础和前提。

二是重视农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农业信息数据库是农业信息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农业信息采集、加工、分析、整理、运用过程中,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公平性、有效性,这是农业数据库系统建立的基础,也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三是注重农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将农业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实施有机的衔接起来,保持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开发的平衡,既注重信息通信网络、农业信息应用软件的研发,又把研发的内容有效地应用到农业基础建设方面。

综上所述,由于“两化融合”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这项工程不仅涉及信息、技术、管理、制度、社会等多元要素,而且涉及企业、产业以及宏观经济等多个层面。所以,我国的农业发展既要积极调动广大农户成为具体执行者,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柱作用,又要增强政府的主导力量,即利用“农户参与、企业实施、政府引导”的分工机制,以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和抓手,加快发展辽宁农业现代化,这将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一条有效实施路径。

参考文献:

[1]贾丹华.“两化融合”推进中国现代农业快速发展[J].南京大学学报,2012(3).

[2]李桢.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

[作者简介]马俊杰(1991—),女,汉族,辽宁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硕士。

猜你喜欢

两化融合经验借鉴农业信息化
国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基于信息化的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
基于两化深度融合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国外舞剧档案管理的经验借鉴分析
中外供给侧改革的比较与启示
生产运行管理系统在核电群堆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绿色税收体系构建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