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课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及其化解

2020-02-08李锦

文理导航 2020年34期
关键词:心理教师化解渗透

李锦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新要求,政府要求教育部门以全面育人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并把立德树人的目标落到实处。在当前全面育人的理念推动下,学生不仅要有文化知识技能,还要拥有良好的心理与道德品质,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和未来。学校鼓励心理教师在心理健康课中进行德育渗透,本文就心理教师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化解。

【关键词】心理教师;德育;心理健康课;渗透;问题;化解

一、德育的概述及意义

德育从概念上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笔者所指的是狭义的德育,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在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前提保证,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更能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学生逐步提升综合能力和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二、当前心理教师在心理健康课中进行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学活动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同和喜爱,有赖于教师對课堂活动的精心组织,所以想促进德育在心理健康课中的渗透,必须重视心理教师这位课堂“指挥官”。但如今心理教师在心理健康课中进行德育渗透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德育观念,片面割裂德育与心育的联系

心理健康课是学校为保障学生心理健康,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课程教育,是教学内容中非常关键的部分,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心理健康课程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和提升,但是实际上心理健康课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心理教师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同属于“大德育”的范畴,都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德育观念不足,从主观上对德育仍存在偏见,把心育和德育割裂开,没有意识到在社会道德规范、确立人生观等方面,存在着心育与德育的交叉区,错过了两者有机结合的良机,错失了教育学生的最佳方式。

(二)德育内容较少,教学形式单一

在实际心理健康教学中,心理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设计不够合理和科学,德育相关知识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模式单一,也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心理健康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健康维护。心理素质培养主要是帮助学生成功、成才,心理健康维护主要是帮助学生能正常地成长发展,适应社会,成为健康的人。德育教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升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德育教学的内容也应是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要的环节。但是部分心理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对德育教学内容较为忽视,德育渗透存在形式化现象,没有进行深入的讲解,也没有将德育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问题相联系,使得德育教学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没有丰富生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只谈大道理的德育教学内容,感到枯燥乏味无聊,失去深入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和欲望,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学生无法进入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错失了基础性道德品质的培养。

(三)师生关系不良,教学效果不佳

心理健康教育比其他教育更为注重师生的心理交流。同时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独特的教学性质,决定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像传统的教学一样,只依据教材和理论知识直白授课,也无法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死记硬背,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联系学生实际发生的问题和困惑,了解学生真实的心理想法和需求,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观念,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品质。但是在实际心理健康教学中,部分心理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渗入心理健康课时,依旧沿用传统的德育教学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学,在教学中仍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和姿态,直接对学生进行硬性思想和行为上的支配与管教,导致学生对此类教师产生了排斥抗拒的心理,不愿意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也反感德育在心理健康课上的渗透,因此,严重影响教师教学的效果,部分学生也因此无法解决心理问题,舒缓心理压力和消极情绪,或有可能产生更为负面的思想和观念,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三、心理教师在心理健康课中进行德育渗透存在问题的化解

(一)提升德育观念,增强教学能力

首先一定要让担任心理健康课教学任务的教师,摆正自身的教学思想和状态,充分认识到心育和德育不分家,并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和政治素养。因此,心理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学之前,要认真寻找课程中心育和德育的关联点,对心育和德育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寻求适合学生当前思想和心理状态的教学方式,从主观上加强德育教育在心理健康课中的渗透,将心育和德育知识合理地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对德育和心育的重视和关注,帮助学生确立德育和心育的共同学习目标,推进两者的交叉互补,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二)合理渗入德育内容,丰富教学模式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心理教师要合理地渗入德育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降低学生对传统德育教学的排斥心理,以心育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在心理体验中感悟德育,以提高在心育中渗入德育的实效性。德育教育的传统方式经常是照本宣科,单纯的依据教材和教授理论知识对学生开展教学,这点极易让学生反感,加之德育知识较为枯燥和理论性较强,很容易因为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学生感到厌烦和乏味。而如借助心理健康课来渗入德育,则可使德育穿上心育的外衣,借助丰富有趣的心育教学模式来开展,如运用心理游戏、心理电影解析、心理测试、心理剧等手段,一方面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形成轻松的课题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纳德育教育,树立起正确的观念思想,从而规范其他思想和行为。心理教师还可以利用当前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和互联网教学模式,在课上设置心理委员、组建心理社团、采用悄悄话、投票、播客等方式,对单调的德育教育形式进行心育包装和创新,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教学,使在心理健康课上渗入德育效果事半功倍。

(三)结合学生实际,提升学生素养

心理健康教学渗入德育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养。尤其是渗入的德育内容不能只依照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心理教师首先要明晰学生的德育目标和心育目标,并进行归类和比较,然后进行差异化的教学设计来开展教学。由于每一位学生存在性别、意识、能力、性格以及家庭背景等多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学生所形成的德育观念和心理素质不同,每一位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不同,在成长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应对能力也各不相同。心理健康教师若一味地进行无差异化的教学,是無法真正的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心理教师要结合学生具体问题,定位明晰,不拔高对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品质要求,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疏导和培育,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四)增强师生关系,营造良好氛围

德育能否在心理课上真正渗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得以内化,心理教师并非只把功夫下在课堂上。课堂外,心理教师一定要提高对师生关系的重视度和关注度,加强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增进师生情感,根植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和谐的关系与互敬互爱的情感,是教师取得学生信任的沃土,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对教师进行心理困惑的正确表达。因此,心理教师要学会用和蔼亲切的态度和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沟通,真正了解学生的问题,积极给予回应和帮助,另一方面也要经常性地和学生谈论他们感兴趣的热点,借机代入符合社会正确导向的观点,如此一来,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平心静气地听从老师的教诲,当回归课堂时,在心理课上渗入德育教育时,学生就不易觉得教师站在道德至高点对他们指手画脚,而是以朋友的身份来帮助自己提升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

四、结束语

学生首先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和道德高尚的人,从而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德育包含心育,心育渗入德育能促进德育的形式多样化,消除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刻板印象,使得学生变被动接收德育教育为主动。心理教师应坚持在立德树人中回归教育本真,在心理健康课中渗入德育教育,让德育和心育两者有机互动,产生良性效果,使学生在成长中不但具有健全的心智和人格,同时自觉地将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准则及要求内化为内在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严磊,王娟.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应对措施探究[J].科技风,2020(18):76

[2]孙莹.高职心理课与“课程思政”融合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20,22(06):52-55+75

[3]刘姝蕾,刘湘国.高校辅导员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213.

[4]俞国良主编.心理健康(修订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

(福建工贸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1)

猜你喜欢

心理教师化解渗透
看见,就是力量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的团队建设
且行且思考
参加市心理健康教育课比赛归来
新媒体背景下,广播新闻如何化“微”为机
班主任如何化解班干部和其他同学之间的矛盾
化解我国房地产库存对策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