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的效果分析

2020-02-07缪小飞高世平鲍中灿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24期
关键词:补片疝囊修补术

刘 鹏 缪小飞 高世平 吴 吉 鲍中灿

1.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无锡214100;2.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无锡 214023

腹股沟疝是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其病因主要是腹壁的薄弱或缺损,且任何腹外疝都存在腹横筋膜不同程度的薄弱或缺损[1],手术修补的治疗效果最佳[2]。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股沟疝的手术方法依次呈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及腹腔镜疝修补术[3]演变。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概念由美国Lichtenstein等[4]首先提出,已成为临床腹股沟疝的主要手术方式。腹腔镜疝修补术始于20 世纪90 年代初期[5],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合成材料补片的不断进化,此技术已逐渐成熟,其中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已成为目前腹腔镜疝修补术的“金标准”术式之一[6]。本研究对我科收治的50 例腹股沟疝患者分别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和TAPP 治疗,对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 年8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50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实用腹股沟疝外科学》[7]中的诊断标准;(2)年龄20 ~78 岁;(3)无腹部手术史;(4)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肠粘连及肠穿孔等情况;(2)合并凝血功能障碍;(3)存在手术禁忌证。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对照组中男21 例,女4 例,年龄20 ~78 岁,平均(52.3±3.1)岁,其中腹股沟直疝3 例,斜疝22 例。观察组男22 例,女3 例,年龄22 ~77 岁,平均(52.1±3.1)岁,其中腹股沟直疝4 例,斜疝21 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且本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均选择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步骤如下:硬膜外麻醉实施后,逐层切开皮下组织。切开腹股沟前壁,疝囊暴露在视野下,谨慎游离出疝囊,注意保护神经,并提至子宫圆韧带及精索位置,切开疝囊,将其高位结扎,置于远端。衡量内环口大小,将3D Max 补片(美国Bard 公司,型号0115311)剪裁成适宜的尺寸,切口朝向精索内环位置,将其缝合紧密。先在耻骨关节缝合1 针,在缝合腹外斜肌腱膜,重建外环口,最后逐层缝合肌层。

观察组的患者均选择TAPP 术治疗,手术步骤如下:气管插管全麻实施后,取合适术位(头高脚底,左或右倾体位),在脐周下缘取1.2cm 切口,插入10mm 圆锥套管针和10mm 腹腔镜(德国KARLSTORZ 公司,型号26003BA);在腹直肌外援两侧取0.6cm 切口,插入5mm 圆锥套管针和5mm腹腔镜(德国KARLSTORZ 公司,型号26003BA)。在腹腔镜帮助下,探查腹腔情况、同侧有否合并疝及对侧有否早期疝。自内环口上缘弧形切开腹膜,分离腹膜与腹壁,较小的疝囊剥离,较大的疝囊横断。沿患者腹部缺损位置向四周游离,行腹膜前间隙分离,找出耻骨梳韧带、联合腱、精索、腹股沟韧带及腹壁下血管等组织,使其暴露在视野下。采用3D Max 补片(美国Bard 公司,型号0115311),送至腹腔,使其完全覆盖腹壁缺损位置,长度超出2cm为止,采用可吸收线缝合,放气后,撤镜,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

(1)临床指标: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2)术后并发症指标:出现尿潴留、阴囊血肿、睾丸坠胀感和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对照组为48.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3 讨论

腹股沟疝为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其发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8]。腹股沟区组织薄弱,腹腔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压力剧增,腹腔组织在压力的推动下凸出体表,从而形成腹股沟疝。手术是疾病治疗的主流方式,手术方式选择较多,且不同的手术恢复进度不一,取得的效果也不相同。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临床的经典术式,其操作难度小,学习曲线短,且术后不易复发[9],可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但此术创口大,使得疼痛感长时间存在,对患者后期恢复不利[10],且只能探查单侧腹股沟情况,无法顾及到双侧,增加二次手术风险[11-12]。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得到临床的认可。该种手术方式术野清晰,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13];手术切口小,疼痛减轻,提高患者舒适感;能对双侧进行探查,有利于及时发现对侧潜在病灶,及时治疗[14];能对坎顿疝内容物的肠管有否坏死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15-16],为下一步手术方式选择起到指导性作用;通过腹腔将补片覆盖在疝囊内环口位置,使缺损的肌耻骨孔得以修复,进而起到治疗效果。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L) 下床时间(h) 住院时间(d) 肛门排气时间(h) 肠鸣音恢复时间(h)对照组 25 76.68±7.98 37.98±4.26 5.79±1.01 27.33±2.84 81.44±8.37观察组 25 52.41±5.31 28.92±3.03 3.71±0.84 15.06±1.66 64.56±6.63 t 17.823 12.396 11.065 26.376 11.191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0.01),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 <0.01)。

TAPP 术不需要解剖腹股沟管,只在内环以上水平处理疝囊,合适大小的美国Bard 公司的3DMax补片应用于TAPP 术,避免了打钉固定可能造成的出血、术后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补片边缘能自动展开,覆盖了直疝、斜疝和易发生的薄弱和缺损区(耻骨肌孔),与组织粘合紧密,不易移位,也减少了伤害输精管和神经的风险,因此术后缺血性睾丸炎、慢性疼痛、神经感觉异常等的发生率明显减少。TAPP 术中疝囊的处理也非常重要,可以进行疝囊剥离和疝囊横断,但疝囊剥离会加大术中创伤及出血,导致渗液、渗血增多,形成术后血肿等并发症,所以如疝囊大、与周围组织粘连致密的Ⅲ型腹股沟疝(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2004 年修订的分型法中的Ⅲ型疝),可以采取疝囊横断的方法,减少血肿的发生。使用腹腔镜进行疝修补术后,疝的复发与疝环的直径相关,因此手术中使用的补片不能一味求大,可以进行缝合内环口、缩小疝环,同时可以增加对补片的支撑力,降低疝复发率。本研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无一例复发,可能与随访时间短有关,有待进一步观察。

综上所述,相对于无张力疝修补术,TAPP 术是治疗腹股沟疝较好的手术方式,具有疗效可靠、恢复工作时间短和近远期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补片疝囊修补术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PLGA/PP复合补片的体外降解及防粘连性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污染和感染区域中应用生物补片的研究进展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改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56例临床疗效分析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补片的选择与固定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一例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