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情感—意动—行为”的馆员心态形成与行为调整过程探析
——以图书馆创客空间中馆员培训为视角
2020-02-07王宁
王 宁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图书馆,合肥 230059)
认知能体现出信念的价值;情感反映的是态度当中的感受与情绪;行为是指个体借助一定的方式围绕某事或某人所表现出来的行动意向。[1]图书馆创客空间培训中馆员的参与意愿会对馆员的心态造成影响,进而使其行为受到影响。从工作实践来看,馆员的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绩效,而馆员个人的培训绩效又会对组织绩效产生深远影响。馆员培训心态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组织能否顺利开展培训活动,同时决定了空间组织能否提高运行绩效。本文从“认知—情感—意动”的理论视角,通过分析图书馆创客空间培训中馆员参与意愿与行为形成过程的影响因素,探讨空间培训中馆员的参与心态与行为形成及调整过程,构建认知、情感、意动及行为四个阶段的影响因素模型,即“认知—情感—意动—行为”的馆员心态及行为调整模型,形成馆员“心态—状态—行为—效果”的良性循环。该模型系统探究了馆员培训的心态形成及行为调整的变化过程,以便图书馆创客空间的管理人员可以从多个角度掌控不同馆员的培训心态,同时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将此模型应用到馆员培训中,可产生组织效益。
一、“认知—情感—意动”理论
心理学界强调,人们的心理现象一般涵盖了三大领域:情感(Affection)、认知(Cognition)、意动(Conation)等,并将此种分类方式称作“心灵三部曲”。[1]CLEGG通过分析给出了现代认知观,并强调在对群体或个体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以及因此造成的结果进行分析时,除了要探究其内部心理活动以外,还需详细分析个体与人造物理环境、个体等所产生的动态交互作用,否则就无法获取心智活动的本质[2]。GASPER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总结出了认知评价理论,并着重强调,情感产生的关键在于个体对某一刺激事件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只要该事件得到了个体的认知,那么该个体就会给出相关评价。GASPER等人除了对“情绪—评价”展开理论分析以外,还围绕“情绪—动机”的实践过程形成了有关的行动序列。在GASPER等人看来,人类属于行动者,其行为表现包括“认知—评价—情感—需要—思考—行动”等环节[3]。KYRO P指出,我们不但要关注认知,还需对情感与意动引起重视。另外,KYRO P还从认知、意动以及情感等层面出发,针对创业教育的成效及其影响给出了一种新的方法[4]。不管是古希腊哲学家所提出的思想理论,还是当代心理学家所写出的各种文献资料,都充分体现了这种分类思想,证明“认知—情感—意动”间的联系以及交互作用极为密切。
二、 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一)访谈对象
本研究按照理论抽样的方法选取访谈对象,课题组成员实地调研国内12个公共图书馆、16个高校图书馆、1个专业图书馆及7个社会机构的创客空间,这些创客空间的构建和运营都在两年左右,有的时间更长,如上海图书馆的创·新空间是2013年5月构建的,至今已有6年时间。课题组成员选取部分优秀馆员作为访谈对象开展深度访谈,其中2人来自成都图书馆阅创空间,1人来自长沙图书馆新三角创客空间,2人来自广州图书馆创客空间,2人来自深圳图书馆创客空间,3人来自杭州图书馆创客空间,5人来自嘉兴图书馆数字众创空间,6人来自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创客空间,3人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京东创客空间,4人来自三峡大学图书馆创客空间,4人来自西南交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的创客空间,1人来自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创客空间,6人来自南京工业大学创客空间,2人来自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加速器”,3人来自天津大学的大学生众创活动中心,3人来自广州工业大学的创业基地,3人来自安徽大学图书馆创意创作空间,2人来自铜陵图书馆文化创客空间,共计52人。
历时4个月,课题组成员分别提取空间培训中有关馆员参与心态及行为调整的语句和结论,将其概念化,通过对52位馆员的谈话资料实行开放式编码,产生了246种概念,然后再对其加以筛选、重组以及合并,归纳出影响空间培训中馆员参与心态与行为调整的相关概念27个,其中主范畴4个,副范畴5个,具体参见表1。在主轴编码形成主、副范畴的基础上总结出4个核心类属,分别为培训氛围、培训投入、培训过程及培训效果。与培训氛围相关的范畴有:领导重视、培训意识、个体兴趣、管理制度、培训目标、机构组织等,这些范畴体现在图书馆空间培训中,馆员对心态认同及行为调整过程进行必要性分析上。与培训投入相关的范畴有:培训经费、硬件设施、软件系统、资源投入等,这些范畴体现在空间培训中,馆员对心态认同及行为调整过程进行可行性分析上。与培训过程相关的范畴有:内容的丰富性、层次性、实用性、针对性、专业性、特色性;馆员培训方式;形式的变通性、多样性、易懂性;时间效率、培训周期等,反映了空间培训中馆员对心态认同及行为调整过程的参与程度和知情程度。相关的培训效果范畴:培训情况、成效表现、效果反馈及效果评价等,反映了空间培训中馆员对心态、行为形成及调整过程的收获和感受。
因此,在图书馆创客空间培训中,馆员的参与心态与行为调整过程受到培训氛围、培训投入、培训过程、培训效果4个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其逻辑关系是:馆员在认同空间培训的前提下,参加空间馆员素养和技能提升行为的培训活动,通过培训获得体验,然后产生知足感与满足感,收获技能的提升感,进而推进下一轮培训的开始和循环,推动图书馆空间培训的良性发展。
表1 节点编码的参考点数、覆盖率及Pearson 相关系数
注:二级节点编码参考点数是其自身编码参考点数与下属三级节点编码参考点数之和。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Nvivo 12软件,它强调三重编码技术进行理论构建,将编码分为三个阶段: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先后经过一级节点编码(选择性编码)、二级节点编码(主轴编码)、三级节点编码(开放性编码)三个阶段,得出一级节点4个,二级节点5个,三级节点27个。各节点的频次、覆盖率及Pearson相关系数见表1。Pearson相关系数代表了节点间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介于0.6~0.8之间为强相关,介于0.8~1.0之间为极强相关。表1中所有Pearson系数介于0.94~0.99之间,表明这两类要素节点间为强相关关系。各编码参考点(节点)在空间馆员培训中的重要性对比及影响关系一目了然、清晰可见。其中节点编码培训氛围中的培训意识、个体兴趣、宣传推广,培训内容中的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培训投入中的资源投入等编码参考点、覆盖率及Pearson 相关系数的数值比较高,说明在图书馆空间培训中,这些要素对馆员培训的心态、行为形成及调整过程的影响程度比较强,应加以重视和引导。
三、空间培训中馆员参与心态与行为 形成及调整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图书馆创客空间馆员培训中,培训氛围、过程和效果等因素均对馆员心态认同及行为调整过程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培训氛围和培训投入为外在驱动因素,对空间培训中馆员心态认同及行为调整过程产生外在影响;培训过程和培训效果属于空间培训的内在驱动因素,它们直接决定和影响馆员心态认同及行为调整过程的产生和发展。
通过分析下面认知阶段、情感阶段、意动阶段及行为阶段对应的影响因素,即培训氛围、培训投入、培训过程和培训效果等,掌握馆员参与培训的心态变化及行为调整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为构建“认知—情感—意动—行为”的馆员心态及行为调整模型提供依据。
(一)馆员培训认知阶段——培训氛围的影响因素
认知阶段所描述的是意识形成与知识获取的过程,主要涵盖知觉、想象、感觉以及推理决策等众多方面,认知属于一种层次清晰的心理过程,一般包括信息的编码、存储以及处理等环节,往往用来回答“是什么”之类的问题[5]。馆员培训认知阶段培训氛围的影响因素是影响参与心态及行为调整过程的外部因素,主要影响因素有:领导重视、培训目标、机构组织、管理制度、培训意识、个体兴趣、宣传推广等。当馆员遇到空间培训中的各种情境时,就会尝试寻找信息、建立信息意义、估测信息价值、运用信息等,在形成新概念的基础上来认识并接受此类情境,从而构成行为意向。诸如此类的意向及概念存在很强的指向性,指向决定了此情境的相关培训事件[6]。在认知阶段,馆员只有对图书馆创客空间培训中培训氛围的影响因素,如领导重视、培训目标、机构组织、管理制度、培训意识、个体兴趣、宣传推广等相关信息建立初步了解,对培训氛围的相关信息产生一种认可意识或倾向,形成一种初步情绪,这样的初步认同心态可为情感和意动、行为的发生奠定基础,可为培训后期情感、意动和行为阶段馆员的心态形成及行为调整提供指向。
(二)馆员培训情感阶段——培训投入的影响因素
与认知阶段不同,情感是个体在形成认知以后所出现的特定情绪,馆员在这一阶段会主动分析与加工信息,同时对情境当中的各种培训事件加以判断,以便更加全面地理解事件。情感涵盖性格、态度以及情绪等方面,性格这种情感较为特殊,因为不同馆员的性格是不一样的,哪怕他们处于相同的外部环境之中,馆员的心态形成及行为调整也千差万别。在图书馆创客空间的馆员培训中,有些馆员比较乐观,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总能选取积极主动的方式,表现出积极的情感;而有些馆员的态度却比较消极,一遇到困难与风险就采取回避的态度及行为。情绪是馆员参与培训行为的原动力,馆员培训行为动机的完成离不开情绪的触发,积极的情绪有利于促使馆员参与培训活动,推动其朝着目标迈进[5],促使馆员执行或完成空间的培训任务;而消极情绪容易阻碍馆员参与培训的行为,易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馆员培训情感阶段培训投入的影响因素是影响馆员参与心态及行为调整过程的外部因素,主要影响因素有:培训经费、资源投入、硬件设施、软件系统等。馆员在积累认知的前提下,产生一定的情绪感受,图书馆空间组织人员可以在情感阶段对信息进行精确加工,在培训经费、资源投入、硬件设施、软件系统等方面帮助馆员深刻理解培训事件的价值和意义,促使馆员经过判断后产生的情绪和态度,得到进一步认同和固化,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性格、情绪和态度走向,即情感形成阶段,此阶段是心态形成的初级萌发阶段。
(三)馆员培训意动阶段——培训过程的影响因素
意动是动机的努力要素,把认知、情感和行为联系起来,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著名心理学家斯托特曾经指出,意动顾名思义就是意识性动机,也就是当发现内在失衡时,试图通过努力来恢复平衡的一种动力。意动阶段侧重于从行为效应的角度进行认知,回答“怎么办”的问题,作为促进发展的一种导向,促使认知转向情感,再转向意动。[6]从认知阶段到情感阶段,再发展到意动阶段,馆员在历经识别与认知之后所形成的态度与情绪得到固化,接近于心态成熟阶段。馆员在再次认知意动过程中,凭借组织的帮助与自身的努力对培训事件及过程进行再认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适应和认同变化的环境及结果,在馆员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馆员不断完善以往的知识结构,创建出更为丰富、更具弹性的科学认知结构[6],最后,形成馆员持续的、稳定的培训心态,为后期行为过程的实现提供强力支撑和保障。
馆员培训情感阶段培训投入的影响因素也是影响馆员参与心态与行为调整过程的外部因素,是促使馆员培训心态与行为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主要影响因素有:培训内容的丰富性、实用性、针对性、层次性、专业性、特色性;培训形式的易懂性、多样性、变通性;培训的时间效率、培训周期等。在图书馆创客空间的馆员培训中,空间组织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使馆员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相悖而行,馆员便会形成不好的培训态度。相反,倘若馆员再次对客观环境加以认知,并进行自我调节和引导,或是接受组织对馆员的再培训、再认知,便可帮助馆员形成一种持续的、稳定的精神状态和态度。
总体而言,在认知阶段,馆员初次接触意义构建事件,形成原始情绪;在情感阶段,馆员再次思索、收集有关信息,形成更加深刻的情绪;在意动阶段,馆员凭借组织帮助与自身努力再次进行认知,并形成最终的心态。
(四)馆员培训行为阶段——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
行为阶段所表现的行为是认知、情感以及意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属于个体围绕某一事件而表现出来的行为意向。HUITT在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意动决定行为,同时行为又影响着绩效。[7]借助心态调整,能够对人们的行为造成影响,从而实现相关目标,获得良好的组织绩效。从行为上来看,此种积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是基于关系的;另一方面是基于角色的。建立在关系之上的表现是指个体必须依赖于团队协作,才能促成组织绩效的实现;以角色为基础的表现是指不同岗位上的员工,凭借自身努力来完成工作目标。[6]
馆员培训行为阶段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是影响馆员参与心态及行为调整过程的内部因素,主要影响因素有:培训情况、行为调整、培训效果显现、效果反馈、效果评价等。在空间培训中的第一阶段——认知阶段,馆员通过获取知识,形成对指向事件的认知,完成意义构建过程;因馆员所受组织因素与个体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形成意义构建的途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反应也不尽相同,开始产生的是萌发心态,当进入到第二阶段——情感阶段之后,馆员有可能保持积极的心态,也有可能处于消极的状态;在第三阶段——意动阶段,馆员通过个体的主动调试,或通过组织的被动调试,及时完成心态重新建构过程;最后,通过一系列心态的调整和固定过程,馆员在第四阶段——行为阶段产生行为,彰显行为阶段的执行力度和执行效果。
四、空间培训中馆员参与的心态变化与 行为形成及调整过程影响模型
本研究以态度三维度框架“认知—情感—意动”为理论基础,总结已有文献,构建图书馆创客空间培训中馆员参与心态与行为形成与调整过程的四阶段影响模型,研究模型见图1。该模型系统探究馆员培训的心态形成与影响其行为的过程,有助于图书馆管理者分析馆员心态的转变过程,对心态与行为调整进行实际操作。
在认知阶段,馆员的认知与空间培训的感知有关,包括对空间的人、设施、制度、环境等多层面、多属性的感知;在情感阶段,反映馆员对培训过程及结果的个人感受,使馆员对培训活动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感觉,影响馆员以有利或不利的方式对空间培训做出反应;在意动阶段,表达馆员的个体意愿,涵盖其行为倾向,对馆员的持续参与培训产生影响;在行动阶段,清晰地展现出馆员对培训行动或行为的支持和参与程度。这四个阶段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反映了馆员个体的培训态度及行为意向,涵盖了馆员培训的想法、感受和行为趋势。
图1 认知、情感、意动、行为阶段馆员培训的影响因素模型图
五、空间培训中馆员参与心态与行为调整的实施过程
将以上创建的心态调整模型作为基础,继续分析认知、情感以及意动与行为四个阶段在空间培训中馆员参与意愿与行为实践当中的调整机理与心态形成,以便管理人员能够从多个角度掌控馆员的心态并帮助其加以调整,进而获得较高的培训绩效。
(一)认知阶段的馆员参与心态与行为调整
在认知阶段的心态认同与行为调整中,此心态调整模型为馆员的心态认同与行为调整提供了认知检验。在此阶段,馆员对岗位职责与角色的认同很关键, 态度决定馆员在培训过程中的行为导向,是馆员培训行为的动力和指挥棒。馆员的培训意识越强,兴趣程度越高,培训态度越端正,其参与培训活动的行为就越主动、积极,并能充分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助于馆员在培训过程中提升素养和各项技能。在图书馆空间培训中,空间管理者除了让馆员认识各自的角色与所承担的岗位责任外,还需要从多方面呼吁各级领导对空间培训的重视和支持,设置功能完善的机构组织与培训管理制度,支持和策划支撑培训的宣传推广等活动,不断增强馆员的培训意识与个体兴趣,使所有参训馆员都能积极投入到各自的角色培训中,这对空间培训中馆员积极心态的形成与行为调整,将产生正向引导和影响作用。
(二)情感阶段的馆员参与心态与行为调整
在情感阶段的心态认同与行为调整中,此心态调整模型为馆员的心态认同与行为调整提供了情感检验。在此阶段,注重馆员培训的价值观形成非常重要,图书馆创客空间应当借助有关的培训活动将组织价值观与目标介绍给所有馆员,为馆员提供方向性指导,并确保每次培训活动都有充足的资金来源,空间里的基础设施(硬件和软件)及平台建设完善,系统稳定,空间能有效开展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活动,能引导馆员合理选材、正确使用工具进行规范操作,能确保空间设施使用的零差错、零失误,空间一直处于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这样,馆员自身的培训目标、价值观与组织目标相匹配、相一致,牢固树立馆员培训的价值观,馆员就会在情感上支持和认同组织的培训行为,积极参与各项培训活动。
(三)意动阶段的馆员参与心态与行为调整
在意动阶段的心态认同与行为调整中,此心态调整模型为馆员的心态认同与行为调整提供了过程检验。空间管理人员可以将上述四个阶段影响模型所包含的调整机理作为依据,协助馆员进入良好的培训状态。从人力资源管理来看,能够调整心态的主要渠道包括心理援助计划、员工思想工作、心态培训以及组织建设等。
1.心态培训
心态培训属于一种良好的心态调整方式,目的在于帮助员工形成良好的心态。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开始意识到心态培训能够增强心理素质和调整工作心态。对于心态培训,西方学者总结出一种“综合集成训练法”,并据此促使员工维持良好的工作心态。该方法的内容包括:誓言激励训练、角色换位训练、端正心态训练以及愿景训练与成就感训练等,能够采用的方法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演讲比赛以及情景模拟等。[6]
在图书馆创客空间的馆员培训中,空间管理人员可以借助相关培训活动来改变馆员的消极心态,促使其合理认识培训的目标、意义和价值,采用灵活多样、趣味性强的培训方式,吸引馆员完成培训的各项任务。另外,也可以将心态培训当成一种干预手段,当馆员培训中出现好高骛远、角色不明确、模棱两可的事件时,就应当组织馆员开展有关角色的调整活动,让其在合理认知培训活动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其中。
2.员工心理援助计划
员工心理援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t Program,EAP)属于一项综合性服务,它的功能相当完善,现已被多数组织选用。“从相关统计资料来看,美国25%的公司能够将EAP服务提供给员工;英国有10%以上的员工得到过EAP服务;尽管日本部分企业选用的是爱抚管理模式,但它其实是EAP的一种翻版,某些企业专门设置了发泄室、放松室以及茶室等,借此帮助员工缓解压力。”[8]空间管理者可在创建“馆员情绪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对馆员进行全方位的关爱,及时获取他们在情绪上的变化情况,协助其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在图书馆所有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逐渐消除馆员的不良情绪,同时增加其正面情绪[9],在积极力量的不断推动下,馆员拥有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培训,从而高效地完成培训的目标和任务。
在图书馆创客空间馆员培训的实施过程中,此心态调整模型为馆员的心态认同与行为调整提供了实施途径。空间管理者可以在培训内容与形式上,实施员工心理援助计划的模式和方法,注重培训内容的丰富性、实用性、针对性、层次性、专业性、特色性。如可以根据馆员的不同任务,在空间培训的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也可针对不同馆员的层次和个性化需求,分为初级、中级及高级,且每个级别的难易程度有所区分,分别开展层次性、差异性的培训活动,这样开展的培训丰富性、针对性强,有助于馆员培训的心态认同与行为调整。
在培训形式上更要强调易懂性、多样性、变通性。创客空间为馆员提供的培训形式应多样化,强调易懂性,既要有短期培训,也要有长期培训;既要有集中学习,又要有分散学习与一对一的培训;既要有网上在线培训学习,又要有线下自主学习。馆领导及空间的管理者应鼓励馆员将业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主动参加各种培训,浏览与创客空间有关的网站、博客、论坛等,借助各种途径获悉最新资讯[10],在更新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掌握新技能,使馆员培训的心态认同、行为调整与空间的发展协调一致。
(四)行为阶段的馆员参与心态与行为调整
在行为层面的心态认同与行为调整中,此心态调整模型为馆员的心态认同与行为调整提供了效果检验。通过培训,可发挥馆员的主体性地位和主人翁精神,积极为创客提供信息和指导,可以引导馆员使用更多的新技术、新设备及新工具,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服务,进行跨学科学习、合作及创业发展,这样馆员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创造力就会得到提升,这些显现的效果将直接影响空间培训中馆员的参与心态与行为调整。
效果反馈及评价影响空间培训中馆员的参与心态与行为调整。培训后,馆员可通过电话、QQ、微信及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及时反馈活动的收获及相关情况,也可以通过网络调查与实地调查等方式,对培训活动做出评价,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便于空间组织与管理者对下次活动做出调整和改进。
六、结语
馆员是创客空间服务的执行者、引导者,培养和发展一批创新能力强、创意水平高、业务素质和技能好的创客馆员,是优化空间服务的重要途径。馆员培训心态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培训活动能否成功开展,同时还决定着空间组织能否获得良好的运行绩效。从“认知—情感—意动”的理论视角,分析馆员心态形成与行为调整的影响因素,探究空间培训中馆员心态的形成过程,提出“认知—情感—意动—行为”的馆员心态与行为调整模型;以心态调整模型为核心,分析认知、情感、意动、行为阶段的馆员参与心态及其行为改善过程,以便管理人员能够从各个角度掌控馆员的心态,并帮助其进行有效调整。该模型应用到馆员培训中,可产生组织效益,为馆员培训的认知、情感、意动及行为阶段,采取应对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