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佐藤学理论的高中课堂文化重构
2020-02-06宋文仲
宋文仲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文化的建设和重构日益引起学校及教育界的重视。日本教授佐藤学关于学习的理论对课堂文化的建设有深刻的启示。目前,高中课堂文化建构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积极营造对话和倾听的课堂氛围;建立学习共同体保障课堂文化建设;建设以民主引导为特征的课堂文化这三方面来建构高中课堂文化,以达到重构课堂文化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佐藤学;课堂文化;学习共同体
新课程改革在逐步推行,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引领,取得了很多实质性成果。学校在教学改革的同时,也逐渐开始重视课堂文化的建设。所谓课堂文化,主要是一种氛围的构建,它在教学中生成,同时又能反作用于教学,构建良好的课堂文化对课堂教学大有裨益。
一、佐藤学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
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中提出了他关于学习的见解。针对当前日本高中学校存在的诸多弊端,学生逃避学习的状况,佐藤学认为,学生出现这种问题,除了与学生有关,也有教师和学校方面的原因。他认为,改革的中心在于课堂,学校改革如果不以课堂建设为中心,就不可能有丰硕的成果。应该从课堂上进行变革,让学生重新认识学习,重新定义学习的概念,转变学习范式,从中发现学习的快乐。
(一)学习是走向完善的对话性实践活动
在佐藤学看来,学习方式的变革是以合作学习为中心,加以组织、以共同体为活动中心加以展开的。要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这种教学形态是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学习是一种追求完善的对话性实践活动,必须恢复其本来的概念和意义,必须要摆脱效率与竞争的强迫性、排斥性的品质与特点,恢复其本来面貌和意义,使之成为一种富有主动性、合作性、探究性、反思性品质的实践活动。
(二)学习要构建“学习共同体”
佐藤学教授在审视“学校”及“学习”的本真基础上找到了学校改革的王道——构建“学习共同体”。他认为学校是人们共同学习的场所,也理应成为师生一起“交流、休息、学习”的场所,在此观念基础上提出了重建学校的理想。学校应该成为家长、市民学习,支持和参与课堂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佐藤学认为,要构建学习共同体,必须实现学习活动赖以进行的场所——学校品质与运行机制的转换。为此,佐藤学提出重建学校,使学校成为人们相互学习、成长的共同教育空间。
(三)学习要打破“主体性”神话
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佐藤学认为,在教材、学生、教师等同时介入的教学过程中,单将其理想化是不行的。学生自立、自律的学习必须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在与教材、教室中的学生以及学习环境的关系中来加以认识,才能够得以生成、发展,儿童的“主体性”不是和这一切毫无关系而独自起作用的,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等也不是在这些关系相互作用之前就存在的。但有的地方将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割裂开来了,仅从针对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等学生自身的性格取向来进行的神话。
二、我国高中课堂文化的现状及反思
课改经历多年,课堂文化的建设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建设新课堂、营造优质的课堂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基于不同教育理念的主导,课堂文化会呈现出各种特点。我们必须要对传统的课堂文化进行改革,同时也要深入研究新课改带来的新鲜理念。
(一)师生对话、快乐学习精神文化缺失
一直以来,教师都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灌输者,导致我们的课堂经常是沉闷、乏味的。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没有和教师进行交流,教师也难以了解到学生的心声。很多情况下,教师缺少对学生心灵的关注,只是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思路进行,做出各种充分的预设,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引导到设计好的“套路”中。对于学生真正的问题,往往关注太少。因此,教师缺少对学生心灵的倾听和感悟,学生不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自然也就不愿意参与到学习中。缺少学生的实质性参与,课堂文化的建设可谓困难重重。。
(二)探究思考、小组合作素养文化缺失
“小组合作”走进课堂,合作交流成了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这种方式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时空,学生在小组内互帮互助,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不失为一种倍受倡导的学习方式。目前,很多高中都开展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但多数情况下小组成员之间缺少对话和交流,使这种学习方式逐步沦为形式。具体体现在有的学生积极性比较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只是在一旁听,实际上并没有参与到活动中。如果懒于思考不愿意合作,小组成员之间就会缺少相应的沟通和交流。
(三)民主合作、科学管理制度文化缺失
学校文化是一个大系统,课堂文化是中心地带,因此,首先要抓好课堂文化。有的学校对课堂文化的研究仅停留在感性层面,停留在课堂观察,而未从理性层面探索课堂文化的本质属性和功能。课堂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形成一种民主合作的氛围,用科学的制度进行管理。但目前教师仍占据主要地位,主要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仍然是被動的接受者,学习的主动性还有待加强。教师应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指导者,给学生提供智慧和策略上的帮助,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才能形成轻松自由、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
三、佐藤学理论对我国课堂文化建构的启示
佐藤学的理论在世界教育界掀起了一股热潮。他的学习理论是基于当前普遍存在的学习问题而提出的,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因此,课堂文化的建构要从应然走向实然,可借鉴佐藤学的相关理论,采取正确的策略和措施重新构建高中课堂文化。
(一)积极营造对话与倾听的课堂文化氛围
建设课堂文化,首先要重建学习概念,恢复学习本来的意义,让学生快乐学习。只有学生头脑中关于学习的概念得到更新和转换,才能建设有意义的课堂文化。佐藤学将学习解释为“构筑世界”“构筑伙伴”“构筑自身”的三位一体的对话性实践,学习就是一次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行。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师就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倾听学生的看法,多与学生互动。
(二)建立学习共同体,保障课堂文化建设
在佐藤学看来,课堂文化的建设不是局限于课堂,其涉及多方面领域,因此建设课堂文化不能仅在课堂,还应扩展到家长、教师、学校中。要建设课堂文化,就要建立一个“学习共同体”,共同参与到课堂文化的建设中。因此,学校应加强家校联系,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文化建设。教师无疑是建设“学习共同体”的一个,最重要要素。因此,要想改善课堂文化,必须从建立“教师共同体”开始,要大力构建学习型校园,建设一个富有建设性和发展性的教师团队,教师自主地开展一些相关的教育活动,改变当前学校存在自律性和自主性不足的弊端,使学校的教育更为专业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活动。
(三)建设以民主引导为特征的课堂文化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文化是一种专制的文化,因此我们需要建设一种民主的课堂文化。近代的观点都普遍认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再掌话语霸权,而是要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也要做到民主化,努力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从中感悟生活、体验生活,得到心灵上的陶冶。这样一种民主的氛围,既尊重了学生的需要,又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课堂文化氛围的建设,要处理好传统与改革之间的关系,打破佐藤学教授所说的“主体性神话”。既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他们小组合作的机会进行讨论,又不能放任自流,应该给予适时的点拨和指导。教师要及时捕捉并有效利用这一过程中生成的资源,促进学生真正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这个过程中,起着支持、引发、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教师要从学生那里获得可生成的教学资源,找到因材施教的切入点。只有这样,课堂文化的建设才能真正发挥其实质作用。
【参考文献】
[1]佐藤学,钟启泉译.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佐藤学,李季湄译.静悄悄的革命[M].长春出版社,2003
[3]曾国华,于莉莉.专访佐藤学:“学习是相遇与对话”[J].中小学管理,2013(1)
[4]张维国.润泽·倾听·交往——超越主体性的神话[J].小学教学,2012(3)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广东 广州 51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