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舰面航空保障装备课程实战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0-02-06王海东高富东曹海龙

大学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任职教育教学改革

王海东 高富东 曹海龙

[摘 要]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在竞争和对抗激烈的军事领域,只有以创新精神开展实战化教学改革,才能使军队任职教育人才培养符合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的需要。该研究针对实战化教学改革存在的典型误区,以航母舰面航空保障装备课程“舰载机起飞装置与运用”为例进行了实战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首先,深入分析了改革前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按纲施训、能力为本和综合评价三原则;然后,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评机制三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实战化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思路和实践探索方法,所形成的经验和方法有效推动了航母舰面航空保障装备的课程体系建设,对其他裝备课程的实战化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实战化教学;任职教育;装备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E2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01-0195-04

习近平主席强调,军队院校必须“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使培养的学员符合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的需要,向着部队、实战、未来贴近再贴近”[1]。近年来,军队院校在推进实战化教学改革,探索“贴近部队”的路径上积极探索实践,但也存在一些典型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组训形式简单模仿部队训练,教学适应部队岗位需求相对滞后,教学体系机械对接部队训练体系。以往那种将院校教学无限逼近部队训练称为实战化教学的认识,无疑是一种初级的、狭义的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极端的认识,既不符合院校教学实际,也违背了院校教育的基本规律[2-3]。要准确把握实战化教学的内涵,就必须抛开传统的思维定式,解放思想,明晰导向,找准逻辑起点,理清内在要义:(1)实战化教学基础在“实”,应突出实践,注重实训,强调实效。(2)实战化教学的目的为“战”,应体现教战为战,谋战研战,练战备战。(3)实战化教学落实靠“化”,应化出成果,化出特色,化出品牌。课程建设作为实战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应瞄准教学内容针对性强、岗位技能培训突出、课程体系开放创新的实践改革目的。

自我国辽宁舰入列以来,海军机关高度重视航母实战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对航母舰面航空保障装备课程建设任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4]。本文以“舰载机起飞装置与运用”课程建设为例,结合实践探索经验,对军队任职教育院校如何开展课程的实战化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和总结,以期更好地发挥实战化教学改革的积极效应,促进军队任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舰载机起飞装置与运用”是海军重点学科专业“舰载机起降保障与指挥”生长军官高等教育学员首次任职的主干必修课程,其开设目的是使学员能够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知识,掌握舰载机起飞装置的功能组成、原理构造和起飞作业保障流程,具有通电检测、性能参数调整、有寿件更换和典型故障排查等任职岗位能力,初步具备保障舰载机进行起飞作业的指挥能力。该课程紧紧围绕学员首次任职岗位实战化训练要求,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条件建设,改革考评机制,构建起装备理论、岗位技能和飞行保障有机融合的教学内容体系,理实一体、案例研讨和想定作业等多种混合式教学方法,以及全过程、综合化的考评机制,有效解决了学员毕业后到部队“水土不服”的问题,为全面深化生长军官高等教育实战化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实战化教学改革前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舰载机起飞装置与运用”课程自设立以来,参考任职教育办学转型期间航空装备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经验,经过课程组成员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但对比生长军官首次任职岗位实战化训练要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评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课程教学内容与任职岗位实战化训练内容缺乏有机融合。传统的装备理论教学主要包括装备的功能组成、原理构造和使用维护方法等,“舰载机起飞装置与运用”课程在任职教育转型期间,将训考大纲的训练内容、标准手册中的起飞作业指挥流程、保养规则中的使用维护规程等相关内容引入理论教学,缺乏实操技能和指挥能力的培养训练环节。这样的改革仅仅停留在贴近部队岗位这一层面,距离部队任职岗位的舰载机放飞作业指挥能力、装备使用维修能力等实战化训练内容还有较大的差距,训考大纲、标准手册和保养规则等规定的实战化训练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缺乏深入的有机融合。

二是课程教学模式与任职岗位实战化训练方法缺乏有机衔接。传统的装备理论课堂教学通常是“以功用带组成、以结构引原理、最后落脚在维护”等方式进行内容组织,向学员传授的知识要点与部队岗位工作任务缺乏直接联系,这种授课方式以关注传授知识为主,较少考虑学员岗位能力的生成,无法使学员在理解掌握装备知识的同时,形成装备的技术保障能力和飞行保障指挥能力。而部队往往结合工作任务如日检拭、周检修、月检修和航行前检修等工作,出动回收作业指挥流程训练等形成岗位能力。因此,院校课程教学模式在关注装备知识形成的同时,如何衔接部队训练方法形成岗位任职能力是后续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

三是课程考评机制与任职岗位实战化能力生成还有明显差距。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探索,任职教育能力本位和实践主体的地位已经确立,但装备理论课程的考核重点仍以装备理论的记忆为主,实践性的操作、检测、分析判断和排故还处于边缘角色;考核方式通常采用易评定、好量化的闭卷考试,客观题多,主观题少,部分装备维护、故障排除等实践性考题也多采取“纸上谈兵”方式,不能全面考核学生专业技能掌握程度,很难反映学员岗位适应能力。

二、实战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原则

岗位任职教育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岗位的指向性,装备理论课程最能体现出岗位的针对性,其教学施训改革应紧密围绕“满足首次任职岗位需求”来展开,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按纲施训原则。按照海军军事训练三阶段的要求,将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的个人训练部分纳入院校教学,保证院校教学与部队训练的有机衔接。自2011年开始,生长军官高等教育学员实行了部队联合考核方式,考核内容直接与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挂钩。因此,为达到岗位合格的任职培训目标,装备理论课程内容必须遵循按纲施训的原则。

二是能力为本原则。任职教育是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客观上必须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受教育者胜任某一岗位任职上。要将装备理论课程以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能力为主转变,一方面要以岗位任职能力培养为依据,规范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另一方面应以岗位任职能力为培养主线,围绕能力培养需求,展开相关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

三是综合评价原则。课程考核是评价学员岗位任职能力和引导学员重视学习训练过程的重要手段,是促进课堂教学内容与部队实战化需求深度融合的重要环节。课程考核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根据课程标准灵活设置考核环节,对教学效果、学习过程、学员表现等方面实施多样化考核;通过科学设计考核方案、内容、方式和手段,对学员的知识和技能做出全面评价,使考核内容综合化。

三、实战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探索

“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是军队院校教育教学的根本宗旨,教学中以“部队需求牵引—实战任务驱动—岗位能力形成”为导向,以軍事训练与考核大纲为标准,做到教学内容跟踪实战,教学目标对接实战,教学施训贴近实战,教学检验体现实战[5-6]。

(一)实战化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

教学内容实战化是教学训练实战化改革的核心重点,其目标是构建与大纲目标相一致、与部队岗位战训需求相符合、与战时装备保障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体系。“舰载机起飞装置与运用”课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

一是聚焦实战要求,准确定位课程实战化教学目标。课程实战化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符合首次任职岗位的实战要求,围绕首次任职岗位实战能力生成,把岗位指向落实为实战导向,把教学目标的质量标准落实为实战标准。本课程是针对生长军官高等教育舰载机起降保障与指挥专业起降装置值班员、起飞助理等首次任职岗位群设置的一门主干必修课程。根据训考大纲的训练考核内容要求,此类岗位在理论知识方面要求能够熟知装备的安装位置、功能组成、操作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维护保养程序及周期、较复杂故障定位及排除,掌握舰载机起飞作业保障指挥流程、保障要求和有关安全规定,掌握舰载机起飞作业保障的应急处置措施;在实操技能方面要求会操作使用、维护保养、排除故障和应急处置。因此,通过对本专业首次任职岗位职责及军事训练要求的内容分析,本课程的实战化教学目标的定位是能够熟练掌握装备功能组成、性能指标、原理构造等理论知识,具有装备操作使用、维护保养和排除故障等岗位技能,具备保障舰载机起飞作业的指挥能力,出现特情后能够根据预案进行应急处置。

二是衔接部队训练,全面厘清课程实战化工作任务。课程实战化教学内容改革要形成对部队实战化训练的全面有力支撑,成为部队训练不可或缺、够用好用的前提基础,高质量完成海军军事训练三阶段中的个人训练内容,努力实现与部队训练内容衔接无缝隙、零落差、接口紧密和过渡顺畅,因此,厘清部队实战化训练任务是衔接课程实战化教学内容改革的前提。课题组自2012年以来,通过派遣教员赴航母部队代职锻炼、试验试航和跟踪调研等活动,厘清了部队在日常训练及飞行保障期间的训练内容。这些工作包括在日常训练期间完成通电检查、机件润滑、有寿件更换、参数测量及调整和一般故障排查等维护保养工作,以及在飞行保障期间各流程阶段的保障任务。

三是围绕工作任务,科学优化课程实战化教学内容。课程组在认真总结前期施训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研究训考大纲的详细训练内容和标准手册的指挥作业流程,梳理16舰航空部门舰员日常训练和飞行保障期间的主要任务,其教学内容优化要点主要有三个方面:(1)教学内容根据任职岗位实战化要求,分为原理构造、装备保养、故障排除、飞行保障和安全防范五个方面,更加注重学员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2)教学内容根据任职岗位技战结合需求,在掌握装备知识、形成岗位能力的同时,更加强调舰载机放飞作业指挥能力和特情处置能力的培养。(3)教学内容根据任职岗位工作任务特点,首次把甲板作业安全规定及装备操作安全规定纳入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中。

(二)实战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教学模式实战化是推进教学训练实战化改革的重要途径,其目标是建立遵循任职教育规律、符合部队岗位实际、反映战时装备保障特点、体现专业教学特色的教学模式体系。根据教学保障条件、教学内容特点并参考部队的实战化训练方法,本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灵活运用理实一体、案例研讨、任务驱动和想定作业等多种混合教学模式,使学员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形成岗位任职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四个要点。

一是教学施训全程贯彻理实一体模式。本课程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配套完善齐全,包括喷气偏流板装置操作维修训练系统、飞机止动装置操作维修训练系统和航空母舰甲板作业仿真训练系统三套大型综合训练器材,装备的原理构造、维护保养、故障排除和飞行保障等教学内容能够全程在实验室现场进行教学,通过实装训练和多媒体结合这种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员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更加容易,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二是按照机电融合模式组织教学内容。在舰载机起飞装置的装备技术保障方面,本课程内容具有机电一体化高度集成特点,涵盖机械系统、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三大部分。根据飞行保障过程中的装备保障流程,包括系统上电、压力加载、升降偏流板或止动挡板和系统联调等过程,其实质是在电气控制系统的控制下,通过液压系统驱动机械系统动作完成设备功能。因此,在装备技术保障内容的教学设计上,将机械系统、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的相关知识点离散化,根据相关分系统(单元)的工作过程按照机电融合模式展开实施,使每个知识单元更加集约。比如油泵机组知识单元,内容重组为液压泵及辅件机械构造、供油及调压原理和油泵电机的启停控制。又如典型故障排查知识单元,内容重组为机械故障、液压故障和电气故障。这样重组可使学员在分析故障原因时思路更加开阔,思维更加分散,分析更加全面。

三是按照指技融合模式组织教学内容。在舰载机起飞作业指挥流程方面,本课程内容具有指技一体的特点,既有技术保障方面的知识要点,如完成装备静态检查、通电检查、系统联调等;也有指挥运用方面的知识要点,如指挥开车、展机翼、暖机、解系留,指挥飞机滑出、进入起飞位等。因此,在放飞作业指挥流程内容的教学设计上,要根据多战位、全要素、全流程的综合训练方式并按照指技融合模式组织教学内容,既教技术又练指挥,使学员分别扮演不同战位角色,在综合训练过程中形成放飞作业指挥能力和技术保障能力。

四是灵活运用案例式等多种混合模式。从教学内容来看,本课程包括原理构造、装备保养、故障排除和飞行保障等知识要点,其中,前三者具有机电一体、后者具有指技一体的特点。因此,根据授课内容特点的不同,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背景下应灵活选取案例研讨、任务驱动、想定式等多种教学模式。若教学内容以装备保养为主,则选择以完成任务背景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如更换液压油等知识单元;若教学内容以故障排除为主,则通过复现部队实际故障案例,小组研讨故障原因,准确定位故障,完成故障排查,教学模式可采用案例研讨式、任务驱动式等混合模式;若教学内容以飞行保障为主,则通过想定作业背景预先设置特情,让学员通过多战位协同进行全系统、全流程舰载机起飞作业综合训练,并制订特情处置预案,教学模式可采用想定式教学模式。

(三)实战化考评机制改革与实践

考核实战化是教学训练实战化改革的有力检验与反馈,其目标是将战时部队装备保障特点和要求体现在课程考核中,突出学员对装备使用维护、分析排故和飞行保障指挥等能力的考查。由于本课程实战化教学改革的目标定位是在掌握舰载机起飞装置原理构造等装备理论的基础上,具有排除故障、保障舰载机起飞作业、应急处置特情等岗位技能和指挥能力。因此,应以知识掌握和技能生成作为考核的两条主线,重点突出学员的实操技能和指挥能力生成这两个关键出口,优化课程考核评价机制,重点需要把握好三个有机结合。

一是教学过程与考核过程的有机结合。以培养学员的岗位任職能力为目标,将课程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根据课程标准灵活设置过程性评价环节,对教学效果、学习过程、学员表现等方面,实施多方面、多形式、分阶段的考核,使考核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对学员进行综合评价,实现教学过程与考核过程的有机融合。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学员学习档案,将课前提问、课堂讨论情况、讲解演示、想定作业、实验报告、平时实作抽测情况均记入学习档案,对学习档案记录的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将量化评分统计汇总计为平时成绩。

二是理论考核与实操考核的有机结合。在考查学员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实践考核环节的形式和内容,着重考核学员的问题分析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并通过分析各实践项目对能力培养的贡献,优化实践考核环节设计,确保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可通过实践考核环节得以巩固。理论考核主要是考核学员对装备的功能组成、性能参数、原理构造及故障分析的理解程度,从试卷库中调取。实作考核与训考大纲保持一致,主要是考查学员的通电检查、性能参数调整、典型部件拆装和排查故障能力,采用抽签选题形式。采用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可对学员的课程整体学习情况和能力素质进行综合考核,考查学员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技能训练成效,强化学员理论知识学习的系统化和能力培养的体系化。

三是单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的有机结合。教员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教学进度,对学员的装备资料查阅能力、故障案例分析能力、起飞作业指挥应急处置能力等进行单项考核,考查和培养学员的单项能力;课程结束前,可根据想定任务安排舰载机放飞作业综合演练,根据学员在各战位担任的不同角色,重点考查学员的放飞指挥能力。

四、结语

实战化教学改革涉及军队院校办学育人的各个环节和要素,需要军队院校结合自身职能使命和办学特点,创新探索方法、优化路径,系统化构建实战化教学体系,立体推动教学改革落实。航母舰面航空保障装备课程作为培养航母实战型人才的重要课程,应积极推动实战化教学改革,按照实战需求优化重组课程的教学训练内容体系,为以航母新型战斗力培育为目标的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田华明,周致迎.推进院校实战化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J].教育教学论坛, 2018(9):179-180.

[2] 滕克难,王成学.新装备训练模拟器建设与实战化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S1):131-133.

[3] 曾亮,邹强,朱旭程.突出装备保障特色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7):229-231+254.

[4] 杨炳恒,张涛,吴国庆.舰载机起降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 2017(10):132-134.

[5] 隋江波,朱良明,王成学.“装备试验指挥”任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 2018(7):29-31.

[6] 杨莉莉,梁国强,万兵.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建设的探索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8(1):127-129.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任职教育教学改革
技能培训实战化的任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新装备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中师旅团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培养探析
装备课程建设向实战贴近面临的挑战与解决之道
锻造适应院校任职教育发展的教员队伍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