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时代的教与学:基于慕课的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0-02-06胡志远沈祁萌刘栋

大学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慕课教学模式

胡志远 沈祁萌 刘栋

[摘 要]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新型在线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开启了e时代的教与学,给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促使高校的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发生深刻变革。东北大学为创建一流本科教育而制定实施“慕课资源建设与共享平台跃升计划”,并将其列入《东北大学本科卓越教育行动计划》、“双一流”建设和东北大学“十三五规划”中,调动校内各院系教育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快推进适合东北大学实情的慕课课程建设,促进课程应用及探索混合教学模式。东北大学在基于慕课的混合教学模式具体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风格,得到广大学生、同行教师和专家的好评和认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为高等教育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提供了有益范例。

[关键词]e时代;慕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01-0015-03

一、引言

目前,我国慕课数量已位居全球首位,比第二位的美国多了近1000门课程。在课程资源越来越丰富的同时,高校如何利用好慕课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1]。2015年,东北大学根据教高〔2015〕3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引入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慕课平台,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过近三年的基于慕课的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和实践,东北大学在课程建设、MOOC及SPOC教学模式应用、混合式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本案例以e时代的教与学为研究目标,以基于慕课的混合教学模式改革为手段,介绍了东北大学以慕课建设和应用为着力点来促进开展在线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所做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二、具体做法

东北大学基于慕课的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分为发展规划、具体实施过程和进一步推进三个阶段。

(一)发展规划

规划为e时代的教与学指明方向。“十三五”是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关键时期,东北大学紧紧抓住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的机遇,“慕课资源建设与共享平台跃升计划”正式列入《东北大学本科卓越教育行动计划》、“双一流”建设和东北大学“十三五规划”中,这是为创建一流本科教育而制定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与规划。该计划势必激发、调动校内各院系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统筹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让其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切实采取措施改革本科生教育,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为一体。

政策保障激励e时代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制定《东北大学慕课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从课程申报、制作、运行、经费支持、政策鼓励等方面提供保障性规定。其中,管理办法规定对通过验收并在指定平台上线运行的慕课,一次性给予课程团队(含承担辅助工作的有关人员)课程建设费1万元。对连续运行三年,教学效果良好,并持续对慕课资源进行更新改造的课程,可根据慕课更新情况再次给予1万元的课程建设费;采取慕课加翻转课堂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工作量按照传统课堂教学工作量的1.5倍计算;主讲教师可根据慕课教学需要选聘在线教学助教,原则上每2学分可以配备助教一名,以600元/学分标准发放酬金。担任校外引进课程辅导的教师,按照课程计划学时核算教学工作量,按照传统课堂标准计算课时酬金。

(二)具体实施过程

1.慕课建设有序进行,形成自身系列特色课程。

东北大学慕课建设以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系统完整和适应网络传播为基本要求,一方面满足校内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和翻转课堂应用需要;另一方面实现课程资源的最大化共享,向高等学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教育资源服务。

需要建设慕课的课程须经教学团队向学院申报、学院审核后推荐、学校组织评审等流程后方可纳入建设计划,目的是评选出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风格,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学生、同行教师和专家以及行业专家的好评和认可,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示范性的课程作为慕课制作对象。

同时,学校各学院研究制定激励政策,支持校级建设计划外的慕课建设,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慕课的培育、建设和使用,培育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大的网络教学名师,以提升教学质量,扩大学校和学院的教学影响力。

2.“MOOC+SPOC+线下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渐次铺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截止到2018年5月,东北大学共有39门次开展了混合式教学改革试点。积累了一批因地制宜解决在线课程资源实用性问题的成功经验,教学与学习方式变革成效开始显现。参与混合式教学的学习者其成绩提升明显,由于网上学习具有自主性和可重复性,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学习成绩得到大幅提升[2]。

为了更加规范地开展混合式教学,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18年10月,东北大学制定出台了《东北大学混合式教学管理细则》(以下簡称“《细则》”。《细则》从以下方面对混合式教学进行了指导。

(1)混合式教学要求基于在线开放课程(MOOC或SPOC)开展。在线开放课程要求知识体系完整、知识产权明晰、课程发布和运行秩序良好。

(2)开展混合式教学需根据课程大纲要求制定准确翔实且与混合式教学安排相符的教学日历。学时应与各专业培养计划中对该课程的学时要求相一致,线上学时原则上不得超过计划总学时的40%,线下课程应明确教学类型(大班讲授、小班讨论、习题、讨论等),不应再以单纯理论讲授型的课程形式出现。

(3)开展混合式教学需明确成绩构成和评定办法,原则上成绩应由线上课程成绩、线下课程成绩和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成绩构成比例需明确并公开,考试课线上成绩占整体成绩比例不得高于30%,考查课不得高于40%。

(4)学校对混合式教学实施审批备案制度,欲开展混合式教学的任课教师须提前一学期向学校提交《东北大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试点课程申请书》,申请书一式三份,经学院审核、学院领导签署意见后报教务处,教务处审批同意后将统一调配课表并优先安排用于线下讨论的智慧教室。课程负责人需自行设定检查标准并对混合式教学任课教师的教学安排与实施进行审查,课程负责人可自行决定是否同意该任课教师使用其在线开放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

在一系列措施的有力保障下,混合式教学在东北大学火起来了,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前学习、课上讨论的课堂翻转;教学互动记入学生成绩,这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网上学习社区讨论和翻转课堂的学习讨论;教师引导下的线上线下小组讨论,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学习,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网上发文、网上同学之间互相解答及时得到解决;实验教学环节,学生可先通过慕课反复看、反复预习,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实验时的实验效率。

3.利用智慧教学工具促进校内教学改革,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方面,积极推进“雨课堂”“易课堂”等智慧教学系统的推广,为教师提供便捷的备课功能,支持教师利用原有幻灯片课件直接进行备课,支持通过手机回答学生针对课程的相关提问、互动讨论等,在方便师生教与学的同时,使课堂更加生动。

另一方面,加大智慧教室等保障性设施建设,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慕课应用紧密结合。东北大学南湖校区、浑南校区共建设了6间高科技水准智慧教室,35间智能研讨教室,混合式课程的讨论优先安排在智慧教室和智能研讨教室,增强教室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内容重塑、教学方式方法改进。

4.在線课程及混合式教学学分认定,鼓励学生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东北大学与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学堂在线等具有影响力的在线课程服务平台合作,使相关课程在平台得到有力推广的同时,也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保证了学校在线开放课程的有效应用。此外,学校还积极引进其他学校的优质慕课资源,完善本校课程体系。东北大学现阶引进外校优质课程17门用于教学,2019年开始,学校扩大合作,按照需要继续引进优质课程。

不追美剧追慕课,学生网上“赚”学分。文法学院公共管理类2017级学生涂明像往常一样回到寝室打开电脑。这一次,他追的不是美剧而是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四大名著鉴赏的视频公开课,听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蔡义江老师讲授“褒贬纷争的薛宝钗”。“这种上课方式形式上更自由,完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内容上可以听到很多名师大家的讲解,这让我对中国古典小说有了更深的认识,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是涂明所追崇的一种学习方式。

2018年,东北大学共引进15门慕课课程作为人文选修课的重要补充。这些课程都是采用在线式教学模式,线上学习、线上考试。学生按照要求完成线上学习并线上考核合格后,就可以顺利获得相应的成绩和学分,课程的管理与传统的人文选修课完全相同。

(三)进一步推进

1.经过上述规划和具体实施后,东北大学针对慕课建设与应用,下一阶段将继续加大对慕课的建设力度,预计在2018—2020年,每年至少建设21门精品在线课程,“十三五”期间,将实现在线运行慕课数量破百门的目标。

2.不断更新完善东北大学混合式教学改革指导意见及操作规范,让混合式教学更加合理化、规范化。将普通授课通过慕课在网上进行,线下授课教师组织小班研讨或者习题、案例讲解,使课堂更加生动,学生参与讨论沟通的机会更多;同时减轻授课教师的负担,使教师更加注重课程质量的提升。随着混合式教学和“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开展,应逐步增加教学助理岗位,降低教师线上维护及线下作业、研讨的精力投入,使教师更加专注于教学内容。

3.在继续推进慕课建设的同时,东北大学还将全面启动微专业建设的探索。微专业(micro-credential)常常由5~10 门相关的慕课组成。为了帮助学习者提升学习质量,课程开发者会向学习者推荐课程的学习顺序和学习方法。当学习者完成所有课程并通过测验后,学习者能够获得微专业认证,整个学习过程看起来像是高等院校中“选择某一专业—完成专业培养方案(通过每一门课程)—获得专业毕业证书”的微缩版本[3]。

总结已有、查缺补漏、构建出一系列的课程群或者微专业,这一方面将大幅提升学生的获得感,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这也能为慕课的应用开辟新的途径,摒弃时间、空间、群体的限制,扩大受益人群,这必将使慕课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

三、实践成效

东北大学慕课课程数量快速增长,质量不断提升,截止到2018年12月,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门数123门,在国家级平台上线数量77门,在建课程50门,课程类型涵盖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人文选修课等。在爱课程网公布的“2018年精品推荐课程”名单中,东北大学15门课程在推荐目录内,涉及历史文化、文学艺术、身心健康、思政课、大学英语、法学、文学、理学、工学9个课程模块。

截止到2018年12月,东北大学共开展了混合式教学改革试点课程53门次,教学效果良好。对课程学生最终评价排名全校前20%及前30%的混合课程占大多数。东北大学拨付专项经费引导教师开展基于慕课的教学改革立项活动,从慕课课程建设、MOOC及SPOC教学模式应用、混合式教学改革等方面做深入研究,支持重点项目3个,一般性项目17个,用于服务学校教学改革探索。

四、总结及启示

东北大学教务处统一规划有序建设慕课,将学校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较强示范性的课程作为慕课建设对象,经基层审核推荐、学校评审等流程后重点支持,建设了一系列具有自身特色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文化素质教育课等慕课课程,向高等学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系统完整的优质课程教育资源服务。慕课真正的价值就是线上与线下结合,将以教师为主的课堂逐步转换演变为以慕课为基础的混合式课堂[4]。东北大学实施“MOOC+SPOC +线下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开展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式,并在政策上给予积极的保障和支持,比如在线学习及混合式学习的学分认定、学分转换和学习过程认定等。学校还利用智慧教学工具促进校内教学改革,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设与应用AR、立体式等同步e教材来辅助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实践。

东北大学近三年的基于慕课的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证明,慕课打破了大学的“围墙”,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模式。大学可以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引进来,也可以让自己的知识理念走出去,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这是趋势,也是危机,只有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才能在全世界e时代的教与学竞技中赢得一席之地。

[ 参 考 文 献 ]

[1] 邱伟华.高等教育慕课的价值创造与盈利模式[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4):39-49.

[2] 郭绍义,孔凡一.基于“慕课+翻转课堂”航海学课程教学改革[J].航海教育研究,2018(4):66-69.

[3] 王宇.慕课微专业分析及其对我国慕课建设的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18(12):23-30.

[4] 张敏.混合教学模式下多模态医学英语慕课研究[J].英语广场,2018(11):55-58.

[5] 陈丽珠.慕课在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高教学刊,2018(24):102-103.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慕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