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茨伯格写给管理者的睡前故事

2020-02-04徐二明

家族企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博士生法语伯格

徐二明

说到明茨伯格先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有的人说他是世界著名的战略管理学者,高不可攀;有的人说他是管理学界的离经叛道者,一个“老愤青”;有的人说他是一个骑自行车的痴迷者、滑冰爱好者,但更爱在自己别墅前的小湖上随独木舟任意飘荡……

他的书、他的观点更会使一些人发狂、发癫、发痴。2005年夏天,我在哈佛商学院参加培训。在课堂上,一位哈佛的老教授提到明茨伯格先生在其《管理者而非MBA》(Managers Not MBAs)一书中的观点时,表现得极其愤怒,顺手将放在讲台上的这本书扔出了门外,嘴里还不断地说“垃圾、垃圾”。这对于我这个来自文明古国的人来说,可算是一件奇葩的事了。还没有等我反应过来,这位老教授又跑到门口,把书捡了回来。他一边掸着书皮,一边自嘲地说,“亨利,可是我的老朋友了”。

我与明茨伯格先生结缘,先是从翻译他的书开始的。那是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的李老师找到我,说要翻译明茨伯格先生的《五种结构》(Structure in Fives)。我一边艰涩地翻译着,一边半懂不懂地揣摩着明茨伯格先生那独特的管理理念,比较着我在实践中所看到的现象。

1988年9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管理学院开学,为了更直接地了解明茨伯格先生的思想,我选了他所教授的博士课程。班上的博士生不算多,他们来自蒙特利尔的四所大学,有的人讲英语,有的人讲法语。明茨伯格先生的法语听起来不如英语,但还是能够用法语回答问题。

在课堂上,他有一个10分钟的开场白,请到课的每位博士生简短地讲一个当天的新闻,他也分享一个。然后就言归正传,问大家读了上一堂课后布置的厚厚的阅读材料以后有无问题。言外之意,没有问题就可以下课了。当然,没有一个学生愿意什么都没听到就下课了,便争先恐后地问起问题。这样一来,明茨伯格先生就没有主动讲过课,都是在回答问题。这种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实在令我惊奇不已。此外,在课堂讨论时,他还有不按套路出牌的事:明明我们讨论的内容是组织结构,一位同学在那里大谈一首抒情诗的结构,却博得了他的青睐。

上了几次课后,我突然感到明茨伯格先生是一位带有很强哲学意味的管理学者。不仅是他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他对管理现实与理论的思考方式总能独辟蹊径。

明茨伯格先生在本书的开场白中告诉我们:“管理者要走下高高在上的领导神坛……组织要像牛那样运作……战略可以像花园里的杂草那样生长……非凡的想法来自平凡的人……”为了让你能理解他的观点,他说,“给你一个提示:书中有一系列的比喻。除了牛和花园、切饼干和炒鸡蛋,还有管理大师的神话、‘硬数据的软肋、蜜蜂般的董事会、减员像放血疗法……我的一些最离谱的想法后来反而最受赞誉―有些事情是需要时间才能为众人所接受的”。

说白了,就是你要对自己所看到的事物有一个正确的独立思考过程,不可人云亦云。這正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字要记住,即信与疑。明茨伯格先生之所以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对所面对的管理现象有着新的解释,就是因为他不是简单地接受以往的管理理论,而是以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猜你喜欢

博士生法语伯格
理想与现实之间: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张力及其消解
我的爸爸叫焦尼
提升法语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研究
迎春佳作
中国博士生的苦与乐
“我”来了
为何导师成了压垮杨宝德的最后一根稻草
扎克伯格赴欧洲议会道歉
谁说法语浪漫如云?
法国呼吁抵制英语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