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惠州县域产业结构研究

2020-02-04肖晚秋

商场现代化 2020年24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县域经济惠州

摘 要:积极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惠州县域产业结构不合理: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过低;农业的产业化水平过低;第二产业中的重工业比重过高,农副产品加工业比重过低。政府应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降低重工业比重;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业及新型工业的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以促进惠州市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惠州;县域经济;產业结构;农业产业化

一、引言

县域经济的主要划分依据是县,惠州县域包含惠东县、博罗县和龙门县三县(后文简称三县)。惠州市县域地域面积广,人口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仍较为落后。县域经济发展属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范畴,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理论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理论,主要包括:增长极理论;缪尔达尔-赫希曼理论;梯度推移理论;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论;倒U曲线理论等。增长极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带动,应把少数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和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缪尔达尔-赫希曼的理论认为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需要一个“增长启动器”,并带动其他区域的发展。梯度推移理论提出每个国家或地区都处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梯度上,新行业、新产品、新技术随时间的推移由高梯度区向低梯度区传递。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解释了政治和经济权力不平衡对创新扩散、投资的影响。倒U曲线理论认为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早期,区域间成长的差异将会扩大,倾向不平衡增长;随着经济成长,区域间成长差异将渐趋缩小。国内学者从多个角度对县域经济进行了研究。冀光(2016)指出,要摆脱“以经济论经济”的思维局限,运用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将城乡统筹和区域经济发展作为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出发点。周资行,王文斌(2018)指出,以乡镇工业为主要内容的点状经济,以园区工业为主要内容的块状经济,融入大都市区或城市群的网络经济是目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方向。佘松涛(2017)指出,县域金融是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衍生产品,虽然会受制于县域经济的发展,但是也能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杨蓉(2012)运用SWOT分析法研究了惠州县域经济的现状及演变过程,指出要努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现有文献中,对惠州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进行系统分析的文献很少。本文对惠州市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惠州县域产业结构现状

2019年惠州市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惠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03.7亿元,惠东县、博罗县和龙门县生产总值分别为623.93亿元、650.18亿元、174.81亿元,惠州市三县生产总值占整个惠州生产总值的35.31%。①龙门县的经济是惠州所有区域中最为薄弱的,其生产总值仅占惠州市生产总值的4.26%,与惠州市和广东省的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三县生产总值在惠州市的占比如图1所示。三县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分别为4.5%、5%、3%,均低于惠州市6%的平均水平。2018年惠州市人均GDP为85418元,惠东、博罗、龙门三县分别为66717元、60714元、55476元,均低于全市的平均值,显著低于惠阳区的90029元,如果和经济更发达的地区例如深圳的189568元相比差距更大。

2018年,惠州市第一产业产值为175.98亿元,惠东县、博罗县和龙门县第一产业的产值分别为46.63亿元、54.85亿元、27.29亿元,三县第一产业总产值在惠州市的占比高达73.17%,详细情况如图2所示。惠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66.54亿元,惠东县、博罗县和龙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分别为71.34亿元、85.71亿元、39.06亿元,三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在惠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占比高达71.89%。可见惠州市的农业产值主要来自这三个县。值得注意的是惠州大多地区农业还是家庭联产承包制,农户自己耕地,分布零散,集体耕作率低,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

2018年,惠州市第二产业产值为2161.58亿元,惠东县、博罗县和龙门县第二产业的产值分别为229.49亿元、323.46亿元、59.02亿元,三县的第二产业总产值在惠州市的占比为28.31%,龙门县第二产业产值仅占2.73%。三县整体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龙门县的工业产值非常低,详细情况如图3所示。

2018年,惠州市第三产业产值为1765.50亿元,惠东县、博罗县和龙门县第一产业的产值分别为347.81亿元、271.88亿元、88.49亿元,三县的第三产业总产值在惠州市的占比为40.11%,这个占比高于第二产业的28.31%,但是龙门县第三产业产值还是很低,仅占惠州市的5.01%,详细情况如图4所示。

由下表可知,惠州三县的第一产业的比重分别为7.5%、8.4%和15.6%,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3%;第二产业的比重分别为36.8%、49.8%和33.8%,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2.7%;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55.7%、41.8%和50.6%,其中惠东县和龙门县的比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3.0%,但是显著低于经济较为发达的惠城区71.2%的水平,博罗县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惠州县域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三次产业的比重不合理

产业机构的不合理首先体现在三次产业的比重上。由前面的现状分析可知,三县的第一产业相对于惠州市整体水平来说,比重比较高;第二产业的比重比较低;惠东县和博罗县第三产业的比重相对惠州市大亚湾等地区较高,但是相对于其他地区则较低,龙门县的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低,严重地阻碍了三县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2.各产业内部的结构不合理

第一产业产业化程度低,基本上还是以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农户分散经营,生产方式也是以人力为主,农用机械数量少。由于单独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技术水平差,所以产量低、成本高、效益差、农民收入水平低。惠州市经济比较发达的惠城区和惠阳区,粮食的亩产分别为382公斤和384公斤,而惠东县、博罗县和龙门县的粮食亩产分别为339公斤、339公斤和343公斤,三县的产量明显低于前两个区域。从农民的收入看,2018年三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0900元、20650元和19151元,均低于惠州市平均水平21039元。如果和广东省其他产业化经营程度比较高的地区相比差距更大,例如东莞地区农民当年可支配收入为32277元。

第二产业内部的轻重工业的比重也不合理,三县的重工业比重过高。惠东县、博罗县的重工业比重分别为57.61%和61.20%,而龙门县的重工业比重则高达89.71%。三县的重工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产业是采矿业,2018年惠州市的27个采矿企业有26个分部于三个县。采矿业对环境有较大的污染,对环境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而且矿产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总有一天會枯竭,所以这样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从企业规模看,三县的小企业比重较高,在规模以上的企业中,三县小企业占比分别为85.68%、75.70%和93.58%,而大亚湾区这个比重仅为64.79%。

作为惠州市的主要农业县,三县农林牧副渔产值占惠州市的71.89%,第二产业中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应该比较发达,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而实际上正好相反,三县中的惠东和龙门县农副产品加工业并不算发达。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数量不多,尤其是比较大的加工企业更是少见,全市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36个,而惠东县只有5个,龙门县只有2个。从农副产品加工业的产值来看,惠东县和龙门县只占整个惠州市产值的4.46%和0.32%,而农业产值不高的大亚湾区农副产品的产值却占到惠州市的13.71%。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技术水平差,市场竞争力小。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欠发达的现状,造成了当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无法转化为切实的经济效益,妨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这是造成当地经济长期比较落后的重要原因。

第三产业的比重较低,虽然惠东县和龙门县的比重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但是并不说明其比重是合理的。事实上,相对于经济发达的地区来说,这两个县的第三产业的比重也是很低的。这两个县的比重之所以会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是因为惠州市第三产业的平均水平受到大亚湾的影响,大亚湾的第二产业比重高达80.9%,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仅为17%,所以拉低了整个惠州市第三产业比重的平均值。另外,博罗县的第三产业水平更是低于全市的平均值。因此整体来说惠州三县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明显偏低的。

四、发展惠州市县域经济的对策

首先,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需要调整三次产业的比重,要尽量降低第一和第二产业的比重,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力地推进农业和工业的发展;还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吸纳第一、第二产业中过剩的劳动力。第三产业在劳动力就业方面却独具优势,因为第三产业行业多、范围广、就业容量大,可以用比较少的资金安排比较多的劳动力就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还可以显著地提高人民生活的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高层次的消费需求,例如文化教育、消遣娱乐以及医疗保健等需求。

其次,三个产业内部的结构也需要调整。

要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以及主导产品,有必要进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把产供销地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农业产业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分散农民和市场衔接起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发展龙头企业。各地的实践表明,成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越多,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就越顺利,农产品就越畅销,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就越高。因此对农民来说找到了龙头企业,就等于找到了市场。三县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积极吸引和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产业化。

第二产业要调整轻重工业的比重,降低重工业的比重,尤其是采矿业的比重。同时要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行业,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提高农民的收入,从而促进三县经济的发展。另外,要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发展一些高附加值的产业,例如计算机产业、电子产业、通信产业等。这些新兴的产业能耗低、污染小、产值高,应该大力发展。为了吸引企业前来投资,政府应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企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从而成功吸引资金并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结合当地优势资源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包含的范围广,附加值高,发展的空间很大。惠州境内有山、林、海、岛、湖、温泉、瀑布等众多自然景观,诸多古村落、海湾、海岛等分布在惠州境内。除市区内景点外,很多景点多集中在惠东县、龙门县和博罗县,三县的地域广,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发挥本地的旅游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旅游业。三县著名的景点很多,例如博罗县的罗浮山、平安山、象头山、秋枫寨等,惠东县的双月湾、海龟湾、巽寮湾、亚婆角、平海古城、九龙峰等,龙门县的南昆山、桂峰山、香溪堡、龙岩、三寨谷度假村、温泉等。旅游业对GDP有显著的拉动作用,通过发展旅游,可以大幅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尤其是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可以促进惠州县域经济以及整个惠州市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

注释:

①除非特别说明,本文所有的数据均来自历年《2019年惠州统计年鉴》。

参考文献:

[1]高大伟,仵雁鹏.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理论述评[J].商场现代化,2005(15):144.

[2]冀光.邯郸市东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6.

[3]周资行,王文斌.兰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J].大陆桥视野,2018(02):55-58.

[4]佘松涛.县域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7,(04):19+22.

[5]杨荣.惠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05):14-20.

作者简介:肖晚秋(1976- ),女,硕士,讲师,从事应用经济学研究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化县域经济惠州
浅谈对称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惠州多姿多彩
南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苗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
2009年“惠州华轩杯”全国象棋甲级联赛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