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初中历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

2020-02-04范继民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7期
关键词:初中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范继民

【内容摘要】在现代化教学的引领下,高效课堂已经成为了时代的潮流,高效课堂的构建和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了教师教学中的重点。从现代化教学得到发展,高效课堂也在逐步的发展和完善,但是在建设过程中有一些要求必须要去完成。本文从课堂互换角色,创建新型师生关系;构建情景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学生之间互相指导,同时进步这些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初中教学  历史  构建  高效课堂

引言

在现代化教育的发展下,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当今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趋势,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必须要以建设好高效课堂为目标,从而要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在初中历史的课堂里,要让学生在课堂中踊跃回答问题以及进行提问,这样才能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在历史课堂中要让学生有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密切,同时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从而要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

一、课堂互换角色,创建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的历史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体,而高效课堂的构建必须要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在现如今九年义务制教育教学下,要求教师要与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朋友关系。构建高效课堂,首先要注重如何去活跃整个课堂的气氛,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那种神圣不可触及的状态,让学生对教师不再有畏惧的心理。初中历史的教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更加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习,能更有效的学习知识,在学生活跃的同时,教师也可以活跃思维,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比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在讲解孔子“因材施教,寓教育人”这些相关知识时,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是教师在讲台上高高在上,学生在座位上一言不发,我们要完全的对这种现有的状态进行改变。教师要根据上课的教学内容构建出不同的课堂氛围,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模仿孔子时代的教学方式,在读孔子论语那种摇头晃脑的情景,可以运用课堂。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将教师转换成古代学府的场景,通过这种氛围带动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传授知识时让学生与自己的教学思路融为一体,能够让学生除在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让学生能够解放思维,大胆的去想。学生和教师进行一个角色的互换,改变原有的教学状态,从而才能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构建情景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在“十万个为什么”中,主要是以提出问题的形式然后引人们进入思考,而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状态,就是要从提出问题开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都是教师提前给出已经好的问题,让学生去想,让学生去实践,学生被老师教学思想牵着走,不能够自主的去想问题,很难调动自身思维的活跃性。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去想问题,将学生带入课堂,引出遐想,把课堂所讲的内容构建成一个情景活动,让学生通过情景活动来扩散思维,对历史方面的相关知识进行提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比如,在历史教材中《商鞅变法》这一章节里,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小组间合作展演情景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扮演有谋有略的商鞅,急于改革的秦孝公等等,将手无实权的商鞅回国之景展现,同时让学生扮演平民与商鞅共同走在大街之上建立威信,将其中的情景从新再现于课堂之上,让学生切切实实的感受,并参与到其中。情景活动的这种形式与教师在讲台上一味的讲解更能对的知识进行理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以这种形式展现课堂,不仅可以带动课堂的学习氛围,还带动学生思考与讨论,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也可以让学生在扮演角色时,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其中,能够更好的构建高效课堂,让课堂达到一个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之间互相指导,同时进步

在现代化教学的引导下,学生之间共同交流和指导已经成为课堂中常见的一幕。为了能够让学生自主的去找同学交流与指导,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适当的提出一些问题,让同学之间可以共同的去讨论交流,教师也要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个思考,让学生有一个发挥的空间,对自己的猜想以及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让课堂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空间。教师与学生共同思考,共同讨论,烘托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达到教学的目标,同时也能构建高效课堂。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堂划分为小组学习的形式,而教师在一旁进行辅助,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来进行教学。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思考问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对学生之间探讨之后所遗留问题向教师询问,小组学习不仅可以对学习知识和遗留问题进行探讨交流,还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关系,在探讨和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共同进步,共同的学习知识。例如在讲解五四运动时,首先,老师通过讲解巴黎外交会议上的失败,来切入五四运动爆发的实际背景,再对李大钊、陈独秀等一批爱国人士进行铺垫与烘托,阐述这些革命先行者通过新思想,新思潮来进行革命。这期间可以让学生们先自由讨论再讲述以工人、学生、商人罢工等一些爱国壮举来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精神。学习要学会延展与提升,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文艺复兴”的具体时间,引导学生将两者进行对比,深挖其中的同与不同之处。最后,老师让学生们通过对两个事件的背景出发来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通过课堂积极发言的形式,将自己心中的想法大胆的说出来,进一步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将对初中历史的探究精神深层次的发挥出去,从而有利于习题的练习和思考。老师可以通过从中国的社会,生活,文化等多个角度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生活的变化进行深度的分析,从不同的渠道来采集相关的资料,并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烘托出更加浓郁的历史气氛,让学生们对历史知识产生更多的探究欲望。

四、提高学生兴趣,巩固精神世界

在大多数的老师看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最重要的,兴趣与提升学生的化学成绩没有很大关联。但在实践中来看,如果想要学生很容易地体会到教师的教学想法,达到课程目的,首先要考虑到的便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程的喜爱。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最主要动力,因此,老師要积极地转变自己的想法,从转变学生的认同度,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对化学进行讲解。

需要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实际上不算难,最关键的是要掌握方法,从学生的真正感兴趣的基点出发,与学生产生共鸣。无论什么年龄段的人,都会因新奇的事物而激发好奇心,而这好奇心便是兴趣的起点。尤其对于初中生来说,课业繁多枯燥,娱乐放松的方式也少之又少,大多只能通过网络进行娱乐活动,所以,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利用大数据对学生关注的最多的历史相关内容进行搜索。例如:找到网络上关注度较高的《建党伟业》《建国大业》的视频片段,利用一些激扬的特写镜头,使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到先辈革命的伟大精神,由此,会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祖国做贡献的意识,进而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运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使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进行化学学习的探究。

结语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前进行充分备课,以保证在课堂上能够熟练的讲出知识点和课堂疑惑,还要把课本内的知识熟读于心,对其研究,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改编,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去接受知识,学习知识,营造好实践活动。另外一方面要还原课堂于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刘追湖. 论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J]. 新课程学习(上),2011 (1):96-96.

[2] 蔡奕群. 试论如何构建初中历史教学高效课堂[J]. 新课程(中),2019(2).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