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琵琶流派对当今琵琶发展的影响

2020-02-04王雁洁

艺术评鉴 2020年24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影响

王雁洁

摘要:本文立足于现今琵琶音乐的发展现状,试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传统琵琶流派在发展中对当今琵琶音乐发展产生的具体影响。首先,通过了解琵琶这一乐器发展历史和流派的产生情况,对历史上琵琶艺术的发展有了较为宏观的把握。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下琵琶流派的传承现状,从演奏家、演奏技法与演奏风格等层面分析传统琵琶流派对琵琶艺术在当下的发展有何影响,明晰琵琶艺术在未来发展中需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琵琶流派  发展现状  影响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4-0028-04

琵琶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清朝初期便开始出现不同的风格流派,至20世纪上半叶,琵琶各流派的发展达到鼎盛阶段,出现了几个较具代表性的流派。各流派在演奏风格、演奏技法及音乐创作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发展至近现代,受社会变革的影响,琵琶艺术的传承方式与生存环境等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从文化视角切入,深入了解传统琵琶流派在当今琵琶教学、创作、演奏等方面的影响,结合当代琵琶艺术的发展,探求如何更好地挖掘琵琶艺术在传承中的艺术价值。

一、琵琶流派简述

(一)琵琶历史发展

琵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其含义与形式都存在一定的差别,在魏晋之前,琵琶有“秦琵琶”或“汉琵琶”之称,琴体为圆形直项,发展至南北朝时期,“琵琶”成为当时弹拨类乐器的统称,一直到唐之后,“琵琶”才专指曲项琵琶,即现在琵琶的前身。

有关琵琶的最早记载,见于东汉应劭和刘熙的著作中,二人对“琵琶”二字的源流、乐器的特征与演奏方法的相关描述总体一致,且相互印证,让我们接触到处于东汉时期的琵琶大致的发展面貌。首先确定琵琶为木质乐器,其演奏方式为手弹,还指出,其名称来源于鼓琴的象声,二人均认同该乐器在东汉之间就已存在的说法,由此可知,琵琶应为我国的本土乐器,为了便于与后世传入的胡琵琶相区别,因此,较多采用了唐代杜佑《通典》中“秦琵琶”的说法。

随着近代对琵琶的深入研究,也有学者提出“秦琵琶”为外来乐器一说,其判定依据为“胡”字。因此,要想明确梳理秦琵琶的源流问题,首先需要明确“胡”的本意。对于“胡”字含义的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解析,在汉代的指向性较为明确,指当时的“匈奴”,但匈奴并不算外国,其音乐文化同属于中国文化。从文献学的角度,“胡”发展至隋唐时期,其含义也有所变化,除西域外,与中国相邻的民族都可称为“胡”,这也是近代学者们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容易混淆的关键,因此,我们在研究历史问题时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区域综合衡量。

对于琵琶的具体产生时间,也存在不同的说法,对于秦琵琶的产生,有秦代和汉代两种说法,对于曲项琵琶、汉琵琶亦有不同说法。笔者通过对以往研究成果的梳理与总结,被多数人所认同的说法是日本学者林谦三对琵琶产生时间的界定,他通过研究表明,曲项琵琶最初由波斯传入中国。其他不同说法则有待进一步考证。

(二)琵琶流派發展

早在明清时期,琵琶在发展中被划分为南、北两派,南派的奠基人为陈牧夫,北派的奠基人为王君锡,随后又涌现出很多知名的琵琶演奏家。直到近代,北派琵琶在发展中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南派琵琶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土壤,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又派生出五大支派。其具体发展如下:

从明代至明末清初,北派琵琶有很多较著名的演奏家,如钟秀芝、李近楼、汤应曾等。但到清朝末年,北方作为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中心,政治腐败、经济萧条,人民生活窘困,根本无暇顾及文艺的发展。反观江南地区,虽经济相对落后,但闭塞的环境却为当时南派琵琶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土壤。

《华秋苹琵琶谱》是我国第一部琵琶曲集,曲谱的整理者华秋萍师从陈牧夫与王君锡,因此其演奏风格融合南北派琵琶于一体。随着琵琶发展中力量中心的南移,逐渐形成了对我国琵琶艺术影响深远的五大流派。主要包括流传在江苏无锡一代以华秋苹、华彦钧、吴畹卿为代表的无锡派;以李芳园、吴梦飞、杨大均为代表的平湖派;以黄秀婷、曹安和、刘天华为代表的崇明派;以鞠士林、石林诚为代表的浦东派以及以汪昱庭、李廷松为代表的汪派。

二、琵琶流派发展现状

社会在发展中不断融合,不同传统琵琶流派在发展中也进行了演奏技法、乐谱以及风格方面的借鉴,在传承的过程中相互影响。到20世纪中期,国内各专业院校相继建立,很多流派的传承人开始进入高校从事琵琶教学工作。但高校以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传承方式与传统流派民间传授的方式存在很大差别。这也使得琵琶传承观念开始发生转变,传统流派的传人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集众家所长的学院派。加上不同艺术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很多演奏家们在演奏中寻求琵琶的创新发展之路。在演奏、风格等方面融合、借鉴其他乐器的元素,以丰富琵琶音乐的创作与发展。这样的发展趋势与当时历史发展的特定性有关,琵琶音乐在现今的发展也与当前的文化环境、发展模式有很大的关联性。琵琶在当今的发展我们可以双面分析,一方面,在综合众家之长的过程中肯定会对不同流派演奏技法、乐谱版本以及风格等方面做相关取舍,这也会影响各流派之间的纯粹性;但另一方面,这样的发展模式也会增加传统琵琶的受众,让更多的人了解琵琶音乐,了解传统音乐的传承情况。

虽然,当今琵琶流派的传承不再是琵琶学习的主流,但仍然有很多琵琶演奏家在为琵琶流派的传承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如崇明派的传人王臻,近年来做了很多与“瀛州古调”相关的研究,这些研究对“樊氏乐谱”的发展与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平湖派传人任畅任教于西安音乐学院,在教学实践中,他非常注重对传统平湖派演奏技法的传承,他还为此做了很多研究,尝试演奏没有完整演奏版本、没有资料的作品,并尝试对传统作品重新编创。此外,还有很多传统流派的传承人,他们在自身传统流派的传承与研究中做出了各自最大的努力,为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到传统琵琶流派在当前的发展现状。

三、传统琵琶流派对当代琵琶发展的影响

(一)对演奏家的影响

演奏家作为流派传承人是一个流派传承发展的首要因素,流派的具体发展情况与演奏家也有很大的关联性。我们可以从不同流派的发展入手,了解不同流派在传承中对当下琵琶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首先,琵琶演奏家之间出现了交流融合甚至是交叉的情况,尤其是很多知名演奏家的师承关系,同一个演奏家可能师承于多个流派的传人。现举例说明:

如我国著名琵琶演奏家刘德海,最初师从于浦东派传人石林诚,之后又跟随崇明派的曹安和、汪派的孙德裕以及平湖派的杨大均等人学习过,综合自己多年的演奏经验并集众家之长为其琵琶演奏奠定了非常深厚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也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知名的演奏家、教育家。刘德海将传统琵琶流派的传承与当下学院派教学联系在一起。在其多年的琵琶演奏实践中,他的演奏技法与风格也会随着其艺术修养的积累与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琵琶演奏家张强自幼跟随其父亲学习琵琶演奏,其父亲曾师从平湖派传人杨少彝、汪派的李廷松等,张强的老师曾师从浦东派的石林诚。综合多家之长,很多人也会在研究其乐曲演奏风格时分析他受哪一流派的影响最为深远。很多传统的琵琶曲都有不同的版本,各版本之间的风格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是用来区分不同琵琶流派的重要标志,如张强在录制琵琶名曲时,也将融合这一点做到了极致。首先,《霸王卸甲》演奏的是汪派李廷松的版本,《十面埋伏》的演奏虽同样以汪派为主,但在相关片段中借鉴了刘德海的演奏,《龙船》是采用张步蟾传谱、石林诚整理记谱、张正秋改编的版本,张步蟾为浦东派传人,张正秋是其弟子,因此,这一版本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浦东派传谱。

综上,当代琵琶演奏家依据受影响程度依次为汪派、浦东派、无锡派,虽然崇明派与平湖派在现今琵琶发展中不占优势,但流派传人依然活跃,并对当今琵琶演奏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二)对演奏技法的影响

同一首传统的琵琶作品在传谱上会存在不同,在细节上体现为演奏技巧的搭配与加花演奏方面。其演奏效果也不尽相同,不仅会影响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相关技巧的运用会直接影响不同流派中演奏家们的演奏。对于演奏技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左手、右手,各个流派都有涉及,现以某些技巧为例做简要分析:

琵琶演奏中,左手的技巧在把握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推”“拉”“打”“带”“泛音”等技巧,在写意或抒情类的文曲作品中较多出现。这一类技巧讲求内在的表达,这与演奏者的学习时间、阅历以及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存在很大的关联性,因此,这一类乐曲在少年、中年、老年的演奏中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同一演奏者在不同阶段、不同心境下的演绎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如在演奏刘天华的《飞花点翠》时,开始乐句要以慢速度进行,左手的技巧在运用上尽量婉转,以更好的表达乐曲的意味,在深入了解崇明派琵琶作品的风格之后,在处理上速度稍快,音乐也会更加偏向于俏皮。

右手涉及到的技巧种类繁多,这也是琵琶演奏者最先接触的技巧,最基本的两个技巧是“弹挑”和“轮指”,但在不同琵琶流派中的具体演奏方法也存在差异。在“弹挑”方面,浦东派传人石林诚曾对演奏的手型与要点做过专门强调,拇指与食指要捏成类似“凤眼”的形状,用这样的手势完成弹挑的演奏。汪派传人汪昱庭曾师从于浦东派,因此,其演奏也会受浦东派风格的影响。但汪派也有自己的创新,依据演奏者手型的不同归纳出不同的要点。传统流派中汪派對当今琵琶教学的影响力最大,而在“轮指”方面,有“上出轮”和“下出轮”之分,浦东派与崇明派都是以“下出轮”见长,因为这一技法擅长表现柔和细腻的影响,而汪派则是以“上出轮”的技法见长。因此,崇明派与汪派的技法对当今琵琶演奏都有着较多的影响。不管是任何一种技巧,在琵琶流派发展中都会存在变化与革新。

(三)对演奏风格的影响

在传统的琵琶流派中,就是以演奏风格为重要区分标志的,这与流派所处的地域文化、师承关系、民间音乐特点等都存在关联性。同一流派的不同传人、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同一乐段不同技巧的呈现也都会影响作品的风格呈现。首先,在传统琵琶流派中,无锡派的发展历史最为久远,相较于其他流派来说可考的乐谱与传人较少,演奏风格并不明显,但与其他流派相比,仍存在区别,如江苏地区的苏州评弹、十番鼓等民间艺术形式中都会用到琵琶,因此,其风格受民间音乐活动的影响,细腻清脆,体现吴侬软语的风格特点,两者之间在发展中一直相互影响;平湖派最显著的表现形式是字密音繁,音乐转换非常自如,华丽丰满,风格较为明朗,在文曲的演奏中要求“音实韵长”,武曲常以加花的形式出现,极具歌唱性;浦东派文曲作品长于抒情,武曲作品长于状物,在风格表达上与平湖派存在很大区别,很少用加花的方式演奏,会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现音色的特征;汪派在风格上对浦东派有所继承,但更多的融合了自身的演奏经验以及对作品的理解,这对风格的呈现起到了深化作用,总体风格文曲清丽悠扬,武曲大气磅礴,非常注重对作品艺术氛围的渲染,在作品情感表达上也富有层次性;崇明派在发展初期融合了南北派琵琶音乐的特点,既清新淡雅又带有北方音乐质朴的特点,结合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因素,处于长江入口相对独立的小岛,风格独树一帜,自成一派。

结合当今高校琵琶的教学,各流派的风格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甚至还出现了集众家之长的现象。据调查研究发现,高校中汪派传人较多,因此,现在琵琶音乐的发展受汪派影响最多,但近几年的发展也显示,在当下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更多的演奏家已经从文武曲作品的演奏转向崇明派的小曲,恬静淡雅的崇明小曲更受大家青睐,这种转变对琵琶音乐的发展方向也产生了一定影响。通过对这一类作品的体会,可以在演奏过程中给予演奏者更充足的发挥空间,帮助听众更准确的理解作品。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对传统琵琶流派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当今琵琶音乐的发展也有了更明晰的认知。通过对琵琶发展历史的了解,从演奏家、演奏技法以及演奏风格三个层面分析传统琵琶流派对当今琵琶音乐发展的影响,并列举代表作曲家与相关作品展开说明,归纳相关元素影响的具体原因,也希望传统琵琶流派可以在今后的发展中继续发挥艺术光彩。

参考文献:

[1]王臻.以琵琶曲《飞花点翠》浅析“瀛洲古调”[J].中国音乐,2015(03).

[2]乔建中.论刘德海对20世纪琵琶艺术的历史贡献[J].人民音乐,2014(10).

[3]张伯瑜.骨干谱——琵琶流派形成的基础[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01).

[4]陈爽.论传统琵琶演奏技巧[J].中国音乐,2009(01).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