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写作过程中培养写作思维

2020-02-03李佳桦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0年3期
关键词:记事意图情感

李佳桦

目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问题:重结论,轻过程;重陈述性知识,轻程序性知识;多静态指导,少动态生成。而此次“基于问题解决的写作教学”主题教研,直面问题,做了一次有意义的作文教学突围。

粤桂“同一堂课”暨“互联网+优课”2019年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专题网络教研活动两节研讨课,选择了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会记事》,进行同课异构。基于不同班级学生作文的不同情况,广西柳州市德润中学韦惜玲老师和广东广州中学郑文富老师,从不同角度切入指导。两节课充分体现了作文教学的特点:关注写作过程;关注写作主体。

一、 关注写作过程,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写作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我们来回顾韦惜玲老师课堂中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军训视频,里面有我们和小明的共同记忆。请大家认真看,特别留意那些特写镜头下的瞬间和细节。

(学生观看视频)

师:现在让我们继续帮助小明,把这件事写详细,写具体。别忘了,紧扣意图记事。只修改一处,写几句话即可。

(学生修改小明习作)

师:老师已经看了各个小组选出来的作品。哪个小组愿意分享?

小组1(一人朗读,一人解说):修改第③段:时光过得很快,军训也迎来了会操展示。

……

修改理由:难忘,应该主要写自己,不要把重点放在别人身上。

师:你聚焦了中心人物“我”,以及“我”在会操中“走错步子”这个中心事件,把人物的各种表现,走错步子后一系列的心理感受,展开来详细写,凸显了意图。因此,具体写事,可以写人物的表现、感受。

(板书:怎样记事?人物   表现、感受)

小组2:……

师:你写出了“我”走错步子后心理忐忑不安的一系列情绪变化,把这个过程的一波三折展现了出来,突出会操对我心理的磨炼,展现了意图。因此,具体写事,可以写过程的曲折、波澜。

(板书:怎样记事?过程   曲折、波澜)

师:看了大家的习作,老师也想帮帮小明。请看老师写的这段文字,说说你的评价。

(屏显: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操场像蒸笼一样,热浪滚滚,使人喘不过气来。〈环境描写〉我的心也随着温度升高,焦躁不已。等待入场的几分钟,仿佛过了好几年。〈我的感受〉

展示开始了,教官扯着嘶哑的喉咙喊着口令,汗水已经完全浸湿他的衣服。〈教官表现〉我绷紧神经,全神贯注,生怕听错一个口令,做错一个动作,辜负教官对我们的期望。〈我的感受〉

前排的同学,一个个挺直脊背,像一棵棵青松。连今天身体不适的小于都皱紧眉头坚持着,明亮的眼睛放射出坚定的光芒,汗珠也在闪闪发光。场外的班主任正微笑着看着我们,眼里满含鼓励。看到他们,我的身体仿佛注入一股无形的力量。“一、二、三、四……”我的声音汇入集体之中,呼声直冲云霄,欲与天公试比高。〈多角度,点面结合,强调我的情感体验〉)

生1:我想评价第1段。老师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的心理,让“我”也紧张起来了。而且通过对环境的具体描写,也突出人物的焦急。我觉得这一段写得特别好。

(板书:怎样记事?环境   烘托)

师:谢谢你对老师的肯定。

师:大家发现没有,老师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可以写很多东西,可以写环境,可以写教官、同学、班主任,但是不管写什么,都要融入主人公“我”的感觉、“我”的感受、“我”的感想,因为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凸显“军训磨练了我的意志”这个记事意图。启示我们:记什么事,怎样记事,都要紧紧扣住意图来写。如同《散步》选择“分歧”这个素材重点写、具体写,使得本来平常的生活小事变得不平常,从而凸显了一家人互敬互爱的亲情主题。

在韦惜玲老师这个动人的教学片断中,体现出了诸多亮点:教师已转换了包批包改的裁判者身份,而成为活动的组织者、服务员和资料收集者——她首先用视频还原生活(军训)原型,唤醒学生真实情感体验;接着组织学生共改互评,让学生在改中评,在评中悟;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如何具体记事的方法:从人物、过程、环境几个方面,紧扣写作意图,具体展开记事。

韦老师深谙“唯有在写作活动中掌握的写作技能,才能形成写作能力”。因此,整个过程,老师没有把写作知识、技巧做贴标签、结论式的告知,而是用心設计写作活动,把必要的写作知识,渗透在共生写作活动中,使学生在改写活动中习得方法、提升技能,积淀内化成写作能力与素养。

当然,私以为这个教学片断也体现出公开课中“求全”的倾向,如果能稍作减法,简化头绪,“从人物、过程、环境几个方面,紧扣写作意图,具体展开记事。”能聚焦一个关键点,以简驭繁,做具体点拨,也许更好。

二、 由关注写作产品,转向关注写作主体

首先,这次的研讨课体现了教师对写作主体的尊重与关注。如:郑文富老师课堂的打开方式就是由学生的发问进入——

师:写完了一稿,你们有何感受,有何困惑?

生:我的困难是每一次我写的事例不能太强烈地突出我的情感。我想问,要具体写什么事例才能更强烈地突出我的情感?

生:我经常写着写着就会把情感写成另外一部分,就比如就我写的是后悔,写着写着就会写后悔了之后我很开心。

生:这种文章不是要一波三折的吗?我想问,怎样才能把情感过程写得一波三折呢?

师:我也谈谈感受。刚刚几个问题都提得特别好,是大家心中想解决的问题。

我看完了这50篇作文之后,有一个整体评价。这50篇作文,事件都是完整的;我反复地推敲,也相信大家所写的事都是给你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令你们产生了一定的情感波动的,有的在你们这个年龄确实是刻骨铭心的,比方说自己喜欢的小宠物死掉了、当街被父亲揍了一顿;写作中,也确实出现了同学们说的这些情况,事件不突出,波澜不太够,或者是写着写着写“走”了。

三、根据学生需要提出本课教学内容与目标

师:老师对这些作文也进行了研究,我觉得有一个核心的问题——标题中的“后悔”“开心”“失落”“伤心”“难过”等,有没有在你写作的过程中,主导、控制你的思想?它要是控制了你,你就能写真切,它控制不了你,你就写不真切。

所以老师今天给大家出这么一个主意——通过理清对事件中情感的认识,来把我们的情感写真切。

郑老师先让学生说自己的困惑,然后老师再来说自己发现的情况,两者结合,再聚焦到核心、关键问题:学会“理清材料情感线索,有效选材”。抓住学生在具体情况中出现的真问题,保证写作活动设计的起点在学生,终点也在学生,活动围绕解决问题、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和提升写作品质展开。

其次,研讨课还体现了对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如:韦惜玲老师的教学片段——

生3:我觉得“天气炎热”可以写,因为“天气炎热”可以从环境描写的角度突出那天会操他们中队展示时的认真、坚持,从而突出会操难忘,磨练意志。而“家长观看”跟他的写作意图关系不大,所以应该不写。

师:这是你的见解,“天气炎热”可以写,而“家长观看”没有必要写。谢谢你,请坐。还有不同的声音吗?

生4:我觉得“会操那天家长观看”也可以写,因为有家长在旁边观看可以衬托会操当天的紧张气氛,可以让人更加投入去展示,突出会操的难忘。

师:是的,写与不写,怎么写,都取决于我们的写作意圖。如果写“天气炎热”是为了衬托“会操磨练我的身体”,那就可以写,写“家长观看”是为了衬托“会操磨练我的心理”,也可以写。只不过,这两件事是详细写,还是简略写呢?(生:简略写)哦,聪明,11班的同学确实很能干。作为环境描写,可以写,略写。这就启发我们,写作之前想明白“我的意图”,记住意图,再根据意图取舍素材,安排详略,把能表现意图的素材详细写、具体写,其他内容则尽量略写,甚至不写,详略得当。

韦老师明白学生写作中最大的困惑不是生活经验匮乏,而是面对作文题目时,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怎么写最好”。于是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有效对话,最终理解“写与不写,怎么写,都取决于我们的写作意图”,培养了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

总之,此次“基于问题解决的写作教学”主题教研中的两节研讨课,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节好的作文课,应该是教师在学生写作的精彩处“点”,点妙处,点方法;在问题处“拨”,拨迷雾,拨思维;在困惑处“引”,搭跳板,搭桥梁。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强化写作体验,悟化写作经验,学生的写作主体得以张扬,写作思维得以激发。

猜你喜欢

记事意图情感
《青岛记事》
自然教育《小蚂蚁的生日会》教案
情感
台上
不打自招
Why Men Never Remember Anything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不打自招
be going to与will
展开想象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