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壶“梨式”的造型特点和文化渊源

2020-02-03朱丽娟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2期
关键词:陶刻泥料宜兴

朱丽娟

宜兴,古称“阳羡”,在历史上有着7000多年的制陶史,为江南重要的陶瓷艺术发展中心,特别是在明清以来,紫砂成为了一朵靓丽的奇葩,引领着饮茶文化的潮流。紫砂壶的制作原料紫砂原矿,只在宜兴的土地之下蕴藏,其他区域未有踪迹,所以显得特别的神秘和珍贵,有着“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的记载,意思是说紫砂泥料要比珠宝玉石还要让人爱不释手,虽然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不过紫砂珍品的价值在拍卖市场可谓是令人咋舌,而且直到今天依然是炙手可热。宜兴的紫砂艺人们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灵巧的双手,把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紫泥演绎成为一件件精妙绝伦的紫砂艺术作品,同时还在上面进行陶刻、彩绘等等装饰,使其具有更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内涵,成为了我们喝茶品茗的良好利器和精神的伴侣。

我的这件紫砂作品《梨式壶》就是在传统器型的基础之上赋予了现代的艺术设计潮流,同时搭配精致的陶刻装饰,使得整体看起来更加的优美隽永,充满了浓浓的人文气息。此壶壶身如同一个梨子一般圆润可爱,从壶腰部开始鼓腹,特别的实用,然后在壶底部收拢,既显得亭亭玉立又端庄稳重,小小的壶嘴出水非常爽利,和丰腴的壶身搭配,显得娇小可爱,与之相匹配的壶把造型则更加的多变一些,小钩把的设计圈卷自然,端握非常合适,壶盖压合壶口,严丝合缝,边缘的处理也非常具有特点,和壶身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上面点缀的壶钮则是梨子的枝蒂造型,充满了大自然的野趣。同时此壶壶身还装饰有树枝鸟的刻绘,从画面的布局,手法的运用,还有细节的处理等等各方面,都是非常的雅致,惟妙惟肖地把我们非常熟悉的情境刻绘于壶上,充满了天人合一的味道,使得整件作品更加的锦上添花。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梨式壶》,每一个元素都恰到好处,壶嘴、壶把、壶盖和谐统一,营造出良好的空间形态 ,陶刻装饰的灵动和壶身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紫砂梨式这种传统器型在新的时代潮流之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梨式,在中国陶瓷艺术的历史上,从元代开始,到明代的时候流行,从出土的瓷器之中可以发现,在清代乾隆之后,梨式紫砂壶用以泡茶品茗,尤为茶人所喜爱,一直流传至今。“手中无梨式,难以言茗事”,特别是在福建闽南地区,梨式壶成为了茶友们的必备,而惠孟臣创制的梨式小壶,不仅仅在国内广受青睐,而且流于东瀛日本,倍受珍爱。后来传入欧洲,对西方制壶业影响也颇大,著名的安尼皇后定制银质茶具时,也要求仿形于孟臣的梨形小壶。由此可见,小小的梨式紫砂壶,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深深地影响了西方陶瓷艺术的发展。

在现代的文字资料中,冯先铭先生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认为:“梨式壶,壶式之一,始于元代,流行于明代,因形状似梨而得名”。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也说:“梨壶——因造型类似梨而得名。元代始烧造,其后历明、清两代,经久不衰。”因而梨形壶自古便有之,壶原为惠孟臣首制,《阳羡茗壶系》云:“善摹仿古器,书法亦工”,“浑朴工致兼而有之”。作为一种传统器形,想要在众多壶中脱颖而出,仅有壶型是不够的,梨式壶的泥料在过去多用朱泥,通体红润,经过长期的泡养,令人爱不释手。如今,在许多的紫砂艺人的演绎之下,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艺术特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壶友,一起探讨梨式的造型艺术审美和其中的文化渊源。

结语:紫砂艺术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在江南宜兴这座小城已经蔚然成风。江南浓郁的文化氛围让紫砂艺术多了些许文人味道和书卷气息,折射出江南清逸绝卓的韵味和我们对于紫砂文化的孜孜以求。除去紫砂泥料的神秘性,对于许多的壶友而言,紫砂之中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吸引着我们流连忘返,在紫砂艺术的海洋里尽情徜徉。

猜你喜欢

陶刻泥料宜兴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宜兴釉陶
浅谈紫砂壶手工成型中泥性的应用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