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陶艺课程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20-02-03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2期
关键词:陶艺成型创造性

邹 幸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 4120007

近年来国家提出了课程思政的理念,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美育教育中引领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等。一系列相关文件的出台,为艺术教育提供了有力的行动指南。陶艺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自身可塑性极强,融水、火、土为一体,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无限可能的温床。

一、高职陶艺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学校对于陶艺教育这块纳入到了通识教育之列,针对全校学生开设

此课程,在艺术专业学生课程中开设陶艺造型专业课。大部分职业院校有着自己的陶艺工作室,也有少部分用的普通教室进行授课。专业陶艺工作室有着一整套制作陶艺设备,能够很好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然而当今陶艺课程在教学方式和运转模式上还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引导,一味以单一模式进行教学,“固化思维”、“传统流程”等根深蒂固。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和同行进行探讨,发现陶艺课程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缺失的现状和原因:

1.教学理念方式缺乏国际视野。传统先行,先入为主,在教学上思维定势缺乏多样可能性。一味崇尚经典,一说起陶瓷就会说到青花瓷,景德镇这些关键词,思维固化保守。殊不知当今的现代陶艺理念在创造性思维培养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形成自我单一循环模式,学生根据这样的思维定势进行制作,教师教什么,学生做什么,没有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2.在教学建构方面教学课程安排上课时较少,通识课程一周一次,整体和其他学科缺乏相关联系。非专业学生学习时没有任何的基础知识积累,大多数时候之能按部就班,跟随老师进行操作,能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已经很不错了,更不用提其他可能性的探索。在专业陶艺课上,学生知识建构以工艺美术史为基础,但也缺乏其他学科的融入,在创造能力培养方面同样没有得到有效激发。

3.重视技艺传授缺乏观念引导。陶艺教育在整个课程教学中主要是以制作和烧制为主线,其中贯穿了一系列制作流程,如成型、修坯、装饰、晾干、烧制等,而每个过程又分为很多细分步骤。成型中就有泥条盘柱法、泥板成型、泥块成型、辅助物成型、拉坯成型等,整体程序严谨具有一定不可逆性。有些院校在烧制方面着重进行学习,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技艺学习固然重要,但轻视了观念思维的锻炼可能是本末倒置。

4.在教学方式上现在说得多的是启发式教学,但在实际中我们还是更多以先入为主的灌输法居多。在《艺术哲学》中谈到人的心灵好比一个干草扎成的火把,要发生作用,必须它本身先燃烧,而周围还得有别的火种也在燃烧。也就是说学生首先自身要有主观能动性,不用怕批判,也不需要指导,其次老师只需要在周围进行孵化,适当的引导,给一定的养料。这样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不能一味以自己的思维去禁锢学生的可能性。

二、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陶艺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它的一整套成型、烧成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践性,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提升文化自信以及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力保障。学生在课程中通过工具和双手协调完成作品,在进行陶艺实践过程中,脑手并用,创造能力得到激发,从而潜移默化影响到其他方面如价值引领。

2.随着社会发展,经济全球化,以科技创新为灵魂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知识经济第一资源是智力资源。而智力资源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知识经济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性思维的潜能,如何激发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而陶艺课程具有了此作用。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此加强对学生的陶艺课程教育,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尤为重要。

三、基于陶艺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培养的对策

1.课程设置灵活多样,适当延长课时。引导学生具有包容性,不被固有思维禁锢,学习现代陶艺理念,不是一味吸收而是选择性的运用,取其精华。课上时间有限,利用课下思考,随时随地的融入陶艺课程的学习。在观念上进行转变。

2.教学方式上进行改进。以引导为主,不仅让学生学习技法、工艺流程,还要在情感观念上进行引导,如果要学陶,功夫在课外。引导学生学习工艺技法,中国工艺美术史等,不仅了解中国的陶艺历史,同时了解交叉学科的历史,比如设计史、美术史等。从历史故事中学习制陶历史。带领学生参观国内与国际的陶艺展,在参观博物馆实践中了解古人的历史轨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方式上情感饱满,以自身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3.学生学习任务上采取分组方式完成,自由组合。进行主题任务式学习,每两周发布一个主题,使学生在主题中进行有目的的创作,互相讨论,互相激发。陶艺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艺流程,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在一个团队中,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分工,学会互相尊重,各取所需。通过完成一个任务,学生在过程中将会涉及到很多陶艺之外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拓展课外知识。

4.教学环节上平等对待。老师启发,学生通过自由讨论,有问题及时提出,马上在课堂中解决。强调互动的重要性,课堂氛围的参与融入度。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组与组之间,组内成员之间的互动,让知识变得灵动,在交流中变得深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老师与学生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达到提高学生创造力的目的。

5.重视灵感的培养。引导学生时时注重灵感的捕捉,哪怕是在等待的一瞬间有了灵感就要及时抓住去记录下来。艺术创造的过程是物质精神化。在积累过程中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展示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说明其可能的创作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洞察,从而提升学生审美力和创造力。让这种方式形成一种习惯,使学生在量的积累中得到质变,从而影响到其他领域。

四、结语

陶源于土,艺归于心。陶艺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承载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古代早有女娲抟黄土造人之传说,证明陶土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它亲和,温暖,最具有可塑性,是人类文明的精神载体。陶艺是技术亦是艺术,学生学习陶艺课程能激发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陶艺教学同时又是融科学和艺术与为一体的课程,确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为目的是此课程教育的关键。对于陶艺课程教学方法我们不断探索分析,也在不断改进和实践, 应该遵循“创新性发展、创造性继承”的原则,加强研究,融入学科建设,把握课程思政的要义,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猜你喜欢

陶艺成型创造性
浅谈创造性审査意见答复的切入点
一种橡胶件转注模成型用导向治具
热成型零件点焊对碰撞的影响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高硼硅玻璃成型方式及其质量控制
借蛋还鸡,一方茶园的成型——办事情,得有路数
“疯狂”的陶艺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当代陶艺
陈烈汉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