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明月清风醒茶罐”紫砂陶刻装饰的发展和质感特征

2020-02-03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2期
关键词:紫砂陶陶刻篆刻

俞 霞

紫砂装饰的形式多样化,有丰富的感染力。对于紫砂来说,陶刻装饰是一种独特的紫砂装饰的表现手法。紫砂陶刻其实就是刻字,也可以说是雕刻,匠人们用匹配的钢刀在坯上雕刻文字或图案,然后再进行烧制。这种装饰手法是集中了紫砂器型、书法文字、传统绘画等艺术形式,陶刻装饰也是获得一部分文人和自画家们的介入和提倡,可以说是非常特别了,在质朴的紫砂器上用这种装饰手法可见一斑,非常符合实用与美观的审美要求,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存在。陶艺篆刻融入紫砂壶艺和茶艺中,可以说是紫砂装饰的主流状态。为陶刻装饰做出巨大贡献,最具影响的要数陈鸿寿(字曼生)及其“曼生壶”,陈鸿寿创作的紫砂作品都是以简约大气为主,比较简单,但是留有可以装饰的部分比较多,可以请紫砂艺人杨彭年等人制作,再由自己还有江听香、高爽泉、郭频迦等人提名篆刻作为装饰,开创了一种独特的紫砂风格,也是开创了紫砂艺术风格的独特性,让陶刻装饰有一次升华,也就此打开了紫砂步入艺术殿堂的通道。陈鸿寿这些人凭借自己渊博的学识素养,提出完善的设计,不仅是对外观造型的讲究和细致,而且在制作时也是以形而定,精工细作,光彩宜人。陈鸿寿的陶刻装饰风格布局独具一格,装饰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篆刻的刀法与器具相映成趣,相辅相成,艺术风格追求文化和艺术的高品位,有文人雅趣和儒家思想的精神,也表达了设计者的思维和艺术水准。

紫砂陶刻最显而易见的特点就是“以刀代笔、以刻代画”,一位匠人一把刻刀就可以运作出“整个春秋”,非常艺术性,艺术性也就是陶刻的灵魂之处。它的艺术感都体现在整体画面的布局和构造,还有运刀的力度和速度,艺术也是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好的作品善于变化形象生动给人感受和感人的力量,为表现方式加分。从“明月清风醒茶罐”上的陶刻装饰来看,罐身篆刻的几个字遒劲有力,自然不受拘束,和罐盖上的竹子形成了对比,做出了呼应。整个画面布局有松有驰,布局恰到好处,抑扬顿挫,峰回路转,仿佛置身于竹林之中,清风徐来,悠然自得,令人陶醉。竹子装饰得栩栩如生,生气盎然,竹叶片片相伴,简洁通透,飘逸自然,随风飘荡。画面和文字刻画得生动形象又赋予变化,每一刀的刻画都自然流畅,俊朗飘逸,让竹子和文字的陶刻装饰艺术质感一气呵成,脱颖而出。陶刻的题材和形式也特别丰富,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当做陶刻素材,但是传统的文化元素终究还是不变的主题,人文印象四个字牢牢烙在了作者的心里,加深了作者的内涵和情感。宜兴素有“竹的海洋”的美誉,竹文化也是被赋予了情感审美思想的象征。再看“明月清风醒茶罐”上鲜嫩又富有生机的竹叶,表达了蓬勃的生命,欣欣向荣,中华竹文化也有千百年了,松、竹、梅被称作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也被称作是“四君子”,竹子在其中都有一席之地,可见在人们心中竹是有多么重要的地位,文人墨客也爱把后人誉为竹,高风亮节的品格被后人称颂,中空有节,宁折不屈的特质也淋漓尽致。这件作品在刻刀和匠人的手下不仅展现了竹的挺拔秀丽,独具特色,展现了竹文化的特征,也升华了我们的情操。

显而易见,紫砂陶刻就是经典的装饰艺术,它配合着紫砂作品而展开具体的构思和创作,在布局和装饰方面决定了整体的依附性,它的功能性质又凸显出紫砂泥料的本质之感,对融合和讲究整体的表现力是更为重要的。陶刻装饰是非常考验紫砂匠人的功底的,不仅要有传统的基本功也要不断创新,这样才能让紫砂文化不断更新,有更多优秀的紫砂作品。

猜你喜欢

紫砂陶陶刻篆刻
紫砂陶刻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结合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当代紫砂陶刻大环境下的个人艺术道路分析
论紫砂陶刻的连续性
篆刻
紫砂陶的艺术之我见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