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再思考
2020-02-03吴建新
文/吴建新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与相关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职工培训、技术服务、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的合作。开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从职业教育角度来看,促进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1];从行业企业角度来看,降低人才培训成本,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从地方角度来看,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虽然国家大力推动,各级政府也频频出招,但整体效果不佳,制约校企合作的一些瓶颈尚未有效突破,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尚未形成,在广度、深度、效度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持续深化合作改革。
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国家和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性文件,有力地推动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2018 年2 月,教育部等6 部委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之后,各地陆续出台了有关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2019 年1 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2019 年3 月,江苏省出台全国首部省级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领域的地方性法规《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2019 年5 月,吉林省出台了《吉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总体来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从156 家校企合作企业的调研来看,效果不是特别理想,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指导不力,一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感不强、积极性不高,呈现参与度较低、层次较浅以及不稳定、不持久、不深入、不实在的现实问题(见图1、图2)。
2.职业院校在服务企业发展上,教育理念与时代发展契合度不够,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自觉服务的意愿、真实服务的行动,合作机制不完善,人才培养的层次、规模、质量、结构均难以匹配企业转型发展的需要,有效供给不足。尤其是一些职业院校以升学为导向,在服务企业上更是意愿不强、主动性不足。
图1 校企合作密切程度/%
3.地方政府的主导职能发挥不够,对校企合作的引导、激励、扶持力度呈现层层递减之势,具体的推动和实施措施还不到位,许多政策尚未落地,校企合作协调运行机制也还不尽完善,在实施中存在一系列实践性困境。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效度不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因此,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任重道远。
三、合力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深入开展
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社会转型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大背景下,需要政府和教育界、产业界协调一致,合力推进,以不断增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和效度,大力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服务智能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
(一)全面推进,不断拓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广度
在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过程中,由于校企双方各自的诉求点不尽相同,且缺少合作的机制和平台,完全依靠院校自身是很难实现的。因此,政府必须发挥主导引领、统筹协调作用,进行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健全机制,搭建平台,把职业教育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校企合作广泛开展提供良好的外部保障环境,以推动、引导、服务、支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广泛开展。
图2 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程度/%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指出,“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职业院校必须坚持将开展校企合作作为学校发展的动力之源和目标所向,树立主动服务意识,依托自身师资、实训基地和专业优势,积极寻求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既要着眼大企业,更要瞄准中小企业,了解企业所需,找准合作点,扩大合作面,使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职业教育对于企业发展的现实和长远意义,既能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贡献力量,也能在合作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储备人才、培训职工、接受科研成果转化,提高效益,获得发展。
(二)创新路径,努力打造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度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既要有广度,更要有深度,合作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而应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项目上。政府要继续完善校企合作整体性、系统性、针对性、推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制度机制设计,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整体框架,保证校企合作在一个合理框架下有效运行,提高合作质量,解决产教“两张皮”的问题。职业院校要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产品转型升级需要,从简单、被动地接受任务变为深入、主动地提供服务。企业在与职业院校合作中,坚持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院校科学研究、专利开发相结合,坚持以能工巧匠培训与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相结合,坚持以生产一线基本建设与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坚持以优化社会服务与院校师生企业实践相结合,而且要充分吸纳来自各方的信息反馈,形成以企业参与为前提的质量评价与监控机制,以更好地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开展。
(三)提质增效,切实提高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效度
稳步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提高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持久度、效度。在办学体制上,开放办学,逐步建立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适应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和内部治理体系,如组建学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政府部门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学校董事会、理事会或职教联盟、职教集团,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或者二级学院(系部),支持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或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在运行机制上,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稳定、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以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在可持续发展上,形成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共同推进的人才、技术、技能积累创新机制,以催发校企合作的内生动力。
四、结语
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规格和社会人才需求统一的最佳途径。只有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和效度,真正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衔接起来、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衔接起来,实现人才规格供给侧的供需对接,才能筑牢职业教育发展之根基,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