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楼梦》的语言要素与人文价值
2020-01-29吕鑫鑫
摘 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无论是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古典小说就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红楼梦》是影响深远的中国古典小说之一,其中不但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而且体现着中国人的价值取向。本文将尝试讨论其中蕴涵的丰富的语言要素和人文价值。
关键词:《红楼梦》;语言要素;文化意象;人物形象;爱情观念
作者简介:吕鑫鑫(1995-),女,汉族,河南周口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6-0-02
《红楼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的文学价值在中国人的心中不言而喻,自问世以来就不断受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关注。本文将就其蕴涵的丰富的汉语语言知识、文化精神、思想价值和爱情观念进行合理归纳和分析。
一、《红楼梦》中的汉语语言要素分析
(一)《红楼梦》中的成语
成语是一种有固定结构形式,并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固定短语。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完整故事或典故。《红楼梦》作为一部传世之作,是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运用的典范,其中的成语、俗语运用更是多不胜数。《红楼梦》充分地使用人民生活经验结晶而成的精炼语言,书中善于用成语来增加任务说话的力量好风采。据统计《红楼梦》全书中成语不计重复共703个。
(二)《红楼梦》中的俗语
“俗语是由群众所创造,并在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通的定型化语句。”[1]有经验的作家对民间俗语往往情有独钟,点石成金,使之成为作品语言的一道亮丽风景。《红楼梦》中的俗语便是如此。周中明认为,“如果说,《红楼梦》是我国封建时代艺术宝库中的一顶皇冠的话,那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运用的许多民间俗语,可以说就是这顶皇冠上的璀璨的明珠”。[2]它们是非常自然地、有机地渗透在整本《红楼梦》之中,是《红楼梦》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据统计,《红楼梦》全书的俗语共315条,部分俗语使用次数多达四次,这些俗语的引用在人物的塑造、主旨的揭示、情节的展开等几个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红楼梦》中的文化意象分析
意象是象征文学的高级形态,是富于主观虚拟性、直觉感受性的具有象征意味的文学形态。《红楼梦》中就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象,基于此,笔者将《红楼梦》中的常见文化意象总结如下:
(一)金陵十二钗
金陵十二钗是指贾府的十二位女性,运用借代修辞,“钗”代指女性。除了贾府本家的四位姑娘,三位奶奶外,还有亲戚家的女孩,如黛玉、宝钗,都寄居于贾府,史湘云也是常客,妙玉则在大观园栊翠庵修行。
如今,在南京有一种“金陵十二钗”香烟,香烟盒子正面是人物画像与名字,背面是对应的判词。一条香烟12包,刚好对应十二个女性人物。不但如此,根据金陵十二钗更是衍生出了《金陵十三钗》,小说描写的是发生在南京大屠杀时的故事,“十三钗”指的是故事中十三位侠肝义胆的妓女。
(二)大观园
大观园是为元妃省亲而建的省亲别墅,省亲结束后,元妃为“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所以下旨令家中几个能诗会赋的姊妹进园居住,于是众人搬进了大观园。大观园也因为这一群少男少女的停留而洋溢着自由青春的气息。白先勇先生说过,大观园是一个青春乐园。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观园”比比皆是,诸如“戏曲大观园”“大观园庙会”、“大观园温泉度假村”、“大观园酒店”等等。现代商业正是借用这种寓意,让大观园为自己的产品代言。
(三)稻香村
稻香村是《红楼梦》中李纨的住处,四周果蔬环绕,分畦列亩,家蔬菜花,漫然无际,非常恬淡自然,一如李纨的品格。
而今天我们熟知的北京稻香村点心,起源于1773年的苏州。据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在苏州品食稻香村糕点后,赞叹为“食中隽品,美味不可多得”并御题匾额,名扬天下。而关于其店招,也有以下说法:当年的创始人喜看《红楼梦》,后来从《红楼梦》中受到启示,又联想到茶食糕点的原料都是稻麦,所以決定取名为“稻香村”。
(四)石头记
《石头记》本是《红楼梦》的别称,后来有珠宝公司受到启发遂将“石头记”注册为自己的品牌名称,该公司主要生产玉石产品,暗合了《红楼梦》的意蕴。,这还是以《红楼梦》为卖点。
(五)潇湘馆
潇湘馆是才情出众的林黛玉在大观园的住所,与怡红院遥遥相对,是一处带有江南情调的客舍。它本身引用的是舜的潇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林黛玉也因此得雅号“潇湘妃子”。
潇湘馆在今天则演化成了女生网络原创文学的网站潇湘书院。其中作品的质量如何我们暂且不论,但是它确实取材于《红楼梦》。
(六)金玉良缘
《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出自第5回《终身误》。是指薛宝钗的“金锁”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二人结为夫妇即为结成金玉良缘,指姻缘前世注定。
因为这个寓意,某婚恋网站就以直接以“金玉良缘”命名。
三、《红楼梦》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分析
文学作品以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的精神状态为目的。对于典型人物来说,不仅要有独特的外表,更要有独特的性格、心理、习惯。除此之外,它还要有广泛而深刻的普遍性,能显示一定事物的本质特征,正如别林斯基所说“对于读者,每个典型都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红楼梦》中这样的文学典型不胜枚举。
(一)《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格
根据统计,《红楼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 480个,其中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有依据可寻,给人一种真实之感。笔者现将红楼梦中典型人物形象分为内在形象与外在形象两部分加以分析,并列举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1.林黛玉
林黛玉与贾宝玉并列,二者同为《红楼梦》中最知名的人物,黛玉身上的标签往往是孱弱喜哭、多愁善感、爱耍小性子、心胸狭窄,这些词或多或少带有一些贬义色彩,这也是“宝钗粉”用来攻击“黛玉粉”的有力证据,常听见有人说“你怎么跟林黛玉似的?”
2.贾宝玉
贾宝玉是个漂亮灵动的贵公子,更是大观园的主角,是护花使者。宝玉是个复杂的人物,可是如果要给他贴标签,那便是阴柔、美丽、爱与女子打交道。提到贾宝玉,人们首先会联想到的画面必定是一个翩翩少年,头上必定带着紫金冠,与一干姊妹嬉戏打闹。
3.薛宝钗
宝钗鲜有负面评论,各层关系处理得滴水不漏,待人和善,阖府上下没有人说她的不是。她似乎代表了女性的一切美德,从古至今都很受欢迎,谁有幸被形容为宝钗,那自然是一种褒奖。
4.王熙凤
王熙凤与贾琏是荣国府的实际大总管,男主外,女主内。当今许多职场女性将其奉为榜样,秦氏说凤姐是“脂粉队里的英雄”一点也不为过。做事精明、果断、有魄力,俨然一副“大女主”姿态,尤其是在女性力量日益崛起的今天来看,王熙凤可谓是一个先行者,在男权社会里寻找自己的舞台,大胆为自己攫取利益,再加上聪明的头脑,凤姐确实是女中豪杰,尽管到最后她不得不向男权社会低头。
(二)《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复杂性
人本就是复杂多变的,根据不同环境和场合、社交关系来表现不一样的性格,这正是曹雪芹塑造人物艺术的奥妙所在。《红楼梦》中的人物很难用纯粹的扁平人物理论来进行解构,曹雪芹用一种悲悯的眼光来看待贾府上形形色色的人物,书写着他们的悲欢离合。现选取两个典型形象加以说明。
1.薛宝钗
薛宝钗是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从小说开始到故事结尾贯穿整个小说情节。她是儒家正统礼教的代表,宗法社会的“顺应者”,跟恣情适性的黛玉比起来,本身人设就很不讨喜。宝钗代表着冷静理性,母亲早早就教育她做一个稳重淑女,里里外外、人情世故处理得滴水不漏。哪怕偶尔“情难自抑”导致“热毒”发作,她便服用“冷香丸”来克制感情。
2.林黛玉
黛玉是《红楼梦》第一女主角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论才情,潇湘妃子自认第二的话无人敢认第一,毕竟她是诗的化身,一句“冷月葬花魂”表明她是《红楼梦》中的“诗仙”本人。笔者在第一次读到《咏白海棠》中“偷来梨蕊三分白,借的梅花一缕魂”一句时,就被黛玉的才情惊艳到了。
四、《红楼梦》中的爱情观念分析
爱情是人类文学的母题。社会学家李银河在自己的博客中有一段关于爱情的论断:“爱情这个东西很奇妙,它的理想形态应当是肉体朋友和精神朋友合二而一的一个实体。这两种性质能恰好凑到一个人身上的几率真是太小了,可遇不可求。”这其实是一种很现代的爱情观。
《红楼梦》是一部“大旨谈情”的书,它不仅是古典小说最高峰也是中国古典爱情文学的最高峰它体现的爱情理想,不同于千部共出一套的佳人才子模式,显示出曹雪芹对中国古典爱情的现实发生、发展方式的深刻细致洞察。
《红楼梦》中,“你放心”作为贾宝玉对于林黛玉的爱情表白,内涵丰富、情感真挚。在寂静无声之中,一对爱人的心灵完全相聚在一起,两个人的世界完全交融在一起。这种充满灵性的爱跨越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林黛玉和贾宝玉的转世姻缘与西方世界的木石前盟相互诠释、照应。这是文章开篇的神话架构,二者的因缘是命定的,使现实中的金玉良缘相形见绌。
但是纵观古代爱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还是内倾的、含蓄的、拘谨的,最惊心动魄剖白也只是一句“你放心”。这种爱情模式还是属于上层贵族圈子里的爱情模式。
五、结语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分析表明,可以看出:从语言层面来说,《红楼梦》有浅显易懂的文言文内容、成语、俗语等;从精神文化层面来说,有具体的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文化意蕴阐释与传统恋爱观念的流变。同时,《红楼梦》所蕴涵的其他方面的内容,仍值得继续了解和探究。
参考文献:
[1]金高輝.《红楼梦》的成语应用研究[D].湖北师范学院,2015.
[2]冯全功.《红楼梦》中的俗语修辞极其英译[J].红楼梦学刊,2014(1).
[3]周中明.《红楼梦》的语言艺术[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
[4]曹雪芹.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评本[M].漓江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