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调控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

2020-01-28林小红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0年9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林小红

摘 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形成两个极端:过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过度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前者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易忽视在学生自我认知水平有限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发挥自主学习性;后者教师过度主导,容易让学生形成被动学习状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调控课堂教学,如细化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互帮互助;交流研究成果,点拨解疑。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够既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调控;高效课堂

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于是,各地广泛运用“双体互促,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笔者的实践和观察,课堂中普遍存在以下两种现象:一种是完全以学生为主导。教师按照自己的设计,放手让学生就若干问题去思考,小组学习讨论交流,气氛热闹,畅所欲言;而教师则不敢讲,怕讲多了,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只作为旁观者、提问者、点名者,教师的主导作用丧失,导致部分学生只是凑热闹,有的学生只是浮于表面的思考,没有深层次的探究等现象。然而就学生自身水平而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限,他们仍停留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另一种是课堂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满堂灌,让学生做听众,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剥夺了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权利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

如何做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双线并行,恰到好处地把握好两主体的度,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高效课堂,成为我们要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实践和总结,笔者认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要和教师的主导、调控、落实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效益。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目标细化,便于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要靠教学目标导向、激励、检测,一定要设计好教学过程目标,给学生的情感和思维留有自我发展的空间。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思考问题经常浮于表面,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学习内容上必须给学生自主加以定向、细化,让学生学起来有目的性、方向性,有的放矢地进行探究,如教《商不变的规律》时,笔者设计了几个问题。

(1)什么情况下商不变?

(2)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不同的数,商会怎样?

(3)在商不变的规律中,为什么零要除外?

(4)学习商不变的规律有什么作用?

把教学目标细化为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便于操作的一系列“研究问题”,让学生围绕“研究问题”这一主线主动选择,合作学习,引领学生展开有效的自主学习活动。将教学目标细化为具体问题,用具体问题导学,有利于调控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自主学习,互助合作

首先是自主学习。数学是思维的体现,只有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巧于运用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如教四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课时,如果没有生活常识,当教师问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时,学生是无法想象的,讓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再利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一量自己的小指甲,学生就知道自己的小指甲大小就是一平方厘米,用其他小正方形去量一量文具盒、书本、桌面有多大,在地上画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让学生站一站,1平方米能站多少人,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这些单位有多大。然后,教师出示物体和图形,让学生目测这些物体和图形的面积有多大,学生能准确使用面积单位,这样学生就不会出现一条小手帕有4平方米那么大,学校操场只有500平方厘米那么大的笑话。

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探索,在动手中动脑,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再把生活中的数学带到课堂中来,在积极主动中探索、感受数学。学生明确了要探究的问题之后,先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自悟,主动地去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主动地去探索未知,以个人独特的方式去理解内化知识,从而促使课堂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态度和有效方法有机结合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自觉、自主、高效地学习,形成自学能力。

其次是互助合作。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教师出示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比较大小,教师要求学生合作学习进行比较。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生活知识,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使他们从入学开始就习惯于有事和小伙伴商量,学生在商量、争执、讨论之下,得出多种方法比较:(1)通过折一折(折正方形)比较;(2)通过画2个相等的圆,涂出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进行比较;(3)通过举例说明:1个苹果2人平均分与4人平均分,按每人得到多少进行比较;(4)通过画线段进行比较。学生一边动手操作,一边口述比较方法,还在与同学充流,争辩中形成共识,完善于对分数大小比较的理解。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带着自己的收获和困惑,在小组内或同桌间合作交流,交流自己的所感所想,互相帮助解决困惑之处,小组内尽量完成学习任务,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在此环节中,教师要适时调控,从学生学习活动中及时了解和把握有价值的教学信息,便于有效反馈。教师应当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到每一位成员的参与情况,而非几位同学的表现,真正实现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同时,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指导,要让每一位学生在每一次的学习中,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进步。

三、成果交流,质疑解难

小组之间汇报学习成果前,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形成合作学习,把目标要求深入探究,解决疑难。接着让学生代表交流本组或个人的学习成果,提出自己小组内的疑难,或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深入解决了学生的疑难,达到查漏补缺。学生通过全班交流从其他学习小组的同学那里获得学习的体验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达到学习资源共享,促进共同发展。

此环节教师的调控作用不可忽视。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有效调控,教师应该多渠道收集有效教学信息,通过筛选利用教师的精讲点拨与学生学习的自主学习性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共同分享自主探究的成果,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总结是教学内容的画睛之笔,它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也可以给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对于大部分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困惑处、难点处,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要做到全面讲解,重点强调,这样课堂教学才能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四、巩固练习,反馈矫正

“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作为教学过程组织者的教师,就必须通过多种练习形式有效反馈,当堂了解哪些学生已经掌握,哪些学生有困难,哪些知识是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师都要全面了解,采取措施补救。采取的形式可以是自我检测、小组内多向交流、反馈练习等,以促使教学恰到好处地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学生能顺利地按照目标要求形成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呈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相互作用的教与学的最佳状态。

五、随堂检测,完成目标

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展示思维过程,评价自我发展,找出失误的原因,及时了解有价值的教学信息进行反馈,调控教学思路,提出改进的方法,逐步形成能力。教师要知道学生的学习状况,必须通过反馈性练习或者检测,其结果有利于教师调整学习指导活动。因此,每节课最好留10分钟时间用来检测,在检测结束后,教师一定要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可抽一些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批阅,也可同位交换或小组批阅,然后汇集检测结果,依据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讲解、强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六、结语

综上,教师要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平台,才能从学生自主学习的无序失控的困惑中解脱出来,避免因为教师不调控或调控失当而使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不必要的限制和负面影响。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变成现实,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效性大大提高,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推向深入,有利于学生学习个性的优化,学习方式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习品质的提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效调控下的数学学习过程,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的良性学习循环,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策略、培养自我监控能力,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个性、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向上的动力和创新精神。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