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理文本“食材” 烹饪教学“佳肴”

2020-01-28郑颖颖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0年9期
关键词:食材小学英语

郑颖颖

摘 要:到了高年级,小学英语呈现语篇信息量增大、难度增加的趋势,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更要注意梳理文本,选择教学方法。笔者从六年级英语教学实践出发,从“梳理文本内容,初步感知语篇”“提炼关键信息,深入理解文本”“归纳有效信息,强化记忆重点”三方面探讨帮助学生精细处理文本,高效开展学习。

关键词:小学英语;文本梳理;提炼信息

六年级的文本篇幅较长,内容相对比较枯燥,这让很多学生对英语望而却步,甚至心生厌恶。教师要做的就是挖掘文本的趣点,挑选其中的重点,然后基于学情,以合理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笔者将以六年级英语教学片断为例,结合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经验,探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精细处理文本“食材”,为学生烹饪教学“佳肴”。

一、理“材”——梳理文本内容,初步感知语篇

(一)化文为图,直观教学

教材中的文本材料包含图片和文字,教师更多地关注文本内容中的文字,但学生最先观看的是课本中的插图。有效巧妙地利用好这些图片,将会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1. 静态图:观察课本插图,走入情境

【案例1】六年级上册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 Part A Lets talk(图1、图2)。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1并提问:Where are Amy and Mike? Why?

原因可以有多个:因为他们都背着书包;因为这里有个车棚,里面有很多自行车;因为他们说到了。

教师还可借此渗透“come”这个知识点。然后进入图2 Lets try部分的教学,引导学生根据图预测两题的答案,由此引出图2的对话情境。因为它是听力情境的延续,教师可自然地引入:Amy meets Mike at school, and theyre talking about the ways to school. Look! Whos coming? 然后展开对话教学。有了图1情境的支撑,图2的对话文本不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2. 动态图:播放动画视频,呈现语境

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演示时,要适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以避免学生无意识、被动地感受演示内容。

【案例2】六年级下册Unit 1 C Story time。

这部分的内容动物角色较多,而且学生对Zebra,Deer,Hippo很陌生。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观看动画时要帮助他们理清人物关系。教师可以在观看前提问:How many animals in the story? Who are they? Who is the tallest? 在第一遍观看完之后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录动物角色。在第二遍观看前教师又可提问更深层次的問题,以此促使学生的概括性思维。

(二)化整为零,分层教学

面对一则较长文本,我们不能“一刀切”。面对长文本,前后内容联系没那么紧密时,笔者会选用分层教学。

【案例3】六年级下册Unit 3 Where did you go? A Lets talk。

这部分的对话可清楚划分成两层。第一层:Johns last Saturday,第二层:Johns Labour Day holiday。第一层的功能是承上启下,保持情境的连贯,抛砖引玉,服务后续的文本。因此笔者觉得可简单处理,用两个问题呈现关键信息:What happened to John? How was his last Saturday? 第二层文本则需慢慢咀嚼,它的目标是先解决两个问题:Where did John go over his holiday? What did he do? 然后处理其他零散信息。

(三)化零为整,整合教学

到了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到了六年级下册复习的时候就要注意知识的整合,把本课时的教学点和之前的知识点用一些句子框架搭建起来,变词成句,然后围绕一个主题,最终构成一个语篇。

【案例4】六年级下册Recycle Running Kids。

这是一节六年级下册的自编复习课,充分体现了整合教学。本课教师将地点、课程、活动、方位等词用Running kids这个主题做了有效整合。教师通过几个相似的活动,促使学生在过程中使用语言,最终达到能力的提升。

主情境图中,教师整合了各种地点词以及句型:There is / are ...,然后围绕主题设计了三个相似场景,如图3、图4、图5。这三个场景紧紧围绕四个疑问句:Whats the name of this place? Where is it? Whats in it? What can we do in it?

学生在图3场景中熟悉活动步骤,在图4场景中尝试运用语言,在图5场景中独立运用语言。他们的能力在三个场景中呈现阶梯式地提升。

二、“烹饪”——提炼关键信息,深入理解文本

(一)绘制简笔画,图文结合助理解

寥寥数笔,任意组合就可生成简笔画。它既可辅助教师教授单词,又可帮助学生理解难点。有时提炼出来的人物等关键信息通过简笔画呈现,可以让学生将逻辑、形象两种思维互相结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外语思维及能力的提升。

【案例5】六年级下册Unit 1 How tall are you? A Lets talk (图6)。

这个文本中,tallest一词及Its taller than both of us together. 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笔者通过让学生描述图7引出The third tree is the tallest,接着邀请三个学生描述他们的身高,巩固比较级和最高级的使用,最后进入课本情境。

对于图6中加框的句子,学生一看简笔画就能明白,比中文解释更直白明了,图画呈现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二)提供语言框架,词句结合促巩固

新课标提出这样的要求:“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写的前提是说,而语言框架就是学生练习语句,语篇输出的踏脚石。

【案例6】六年级下册Unit 4 Then and now B Lets learn。

本節词汇课新授三个运动类单词,内容较为简单,但是模仿文本,结合自身,进行语言的输出却有难度。因此笔者提供了清晰的语言框架,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的表达。整节课分三个部分,分别谈论了Wu Yifan、Mike以及自己,在前两个部分中,熟悉并初步掌握这些语言框架,在最后谈论自己的环节中,结合Changes in me这个主题进行语篇的输出,完成本节课从词到句最终到篇的目标过渡。

(三)结合表格形式,一目了然帮记忆

表格是一种非常直观的呈现方式,它能将文本信息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合理、有效地利用表格形式,能有效提高学生获取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案例7】在教学完六年级下册Unit 1 How tall are you? 这单元之后,笔者设计了一个限时挑战的环节,要求学生在5分钟之内独立完成图8的表格,然后按照表格内容合理运用比较级进行介绍。

学生能在这个活动中自觉地翻阅本单元的所有内容,包括课堂作业本,细心发现并搜集里面包含的一切数据。课后笔者要求学生完成图9的表格,再次巩固比较级的使用。经过多次这样的训练,学生搜集信息并整合表达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装盘”——归纳有效信息,强化记忆重点

(一)整合板书,及时总结

经历了一节课的头脑运动,在下课前的5分钟,大部分学生已处于疲惫状态,此时他们的大脑对外界信息基本处于屏蔽状态,如何帮助他们快速重拾即将遗忘的重点知识?板书就是最好的辅助手段。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5%来自视觉。板书经过精心设计,是本节课的精华所在,因此在课堂结束前的5分钟,组织学生细看板书,总结重点至关重要。

(二)利用导图,融会贯通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它可以作为一种记忆或思考的方式为学生语用输出服务。笔者认为,在学生学习了一些零碎知识点之后,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点串联,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能学会自我选择和整合知识,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

【案例8】六年级下册Recycle Mikes happy days Day 2。

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思维导图这个概念,因此教师必须向学生清晰呈现思维导图的基本模式:围绕一个中心词,产生一级、二级甚至三级等词汇。它反映的是我们的思维过程。课后教师再布置思维导图的作业复习巩固,可设置多个中心词,甚至是时态或语法,学生可自由选择,在练习中巩固和完善已有的知识体系。

教师对文本解读的程度,决定着学生的学习之路;教师对文本解读的高度,决定着学生的攀登之峰。教师如能在教学前精细地处理文本,教学中合理地选择教法,学生就能真实地感受语言,最终成为语言的实践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浦.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食材小学英语
巧用食材铺“地锦”
每天吃20种食材 可能吗?
梦中的房子——创意食材拼盘
稻草人——食材创意拼盘
有ID的放心食材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