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无用设计”之界

2020-01-28金国勇

锦绣·下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可持续性界限感悟

金国勇

摘要:无用设计这一概念,是由新加坡创意工作者陈俊达提出。他搜集了32位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设计师的很多奇妙的构思的作品,这些设计师来自各种不同的创作领域,但他们的设计精神与设计过程符合无用设计的主旨,因此陈俊达整合了这些设计师对于设计创造价值的探索,提出了无用设计这一新的设计理念,著写了《无用设计》一书。设计师将一些奇思妙想与看似无用的东西融合,将它们转化为有用而供人们使用,对设计中的回收和利用这一过程做出智慧的总结,强调某人的垃圾可能是另一个人的宝藏,提出绿色的价值观,为设计创造了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关键词:无用设计;界限;可持续性;少就是多;感悟

一、设计的愿景

设计的本质,就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以及提出对未来的愿景,初心就是用美好的合理的并提出富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进一步地提出对未来设计的美好愿景。最最核心的工作就是有效的解决设计中现存是问题,产品外观是问题,我们产品服务不好是问题,不能为企业赚到利润等等都是问题,这永远是设计的一部分。但是,我们今天的问题比这个要复杂得多,有些设计师也许没有特别想过这件事。

我们现在要讲的是不发生在产品身上,但和产品有关的社会环境问题。我们的天空不再蓝色、空气污染、海洋塑料污染、废旧产品垃圾、老年化社会、贫困问题、农业安全、健康食品等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而不得不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是每一位设计师都要为之奋斗努为改善的课题。

有时,我们以为这些目前不是我们考虑的问题,离我们很远,其实它已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面临这些问题,设计师如果不考虑这些问题,看到眼前的利益,这些问题将长明存在,而且越来越大。所以设计必须是可持续的,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理念设计的根本所在,也是我们提出无用设计理念的初衷。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大的概念,需要国家、社会、企业、个人共同的努力。任何一个层次想要可持续,都要从环境、社会、经济这三个领域去取得平衡。

设计需要开发人们的真实需求,现在社会上有许多假需求,市场里充斥着太多的假需求,伪产品,很多创业、创新都是围绕着假的需求展开。当然我们也要营造好的社会环境和好的商业模式,提倡绿色生态文明的社会,有好的产品提供者,有愿意为社会环境或我们地球的可持续而努为的使用者。产品、环境、和人如果能做到有机的平衡,这三者的平衡才是真正的可持续,才是真正的可持续社会。虽然做起来不容易,但我们必须有长远的眼光和信心,对地球可持续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一个目光长远的设计师、企業家一定要把这三点放在心里,也许你现在追求经济多一些,但是一定要不断地平衡产品、环境、和人的关系。

二、“无用设计”是可持续的新设计理念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反对过度设计、过度消费的理念。这给我们无用设计理念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无用设计就是要我们人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从自然的角度是寻求一种最佳生态系统和以支持该生态系统的人类共生的理念。设计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兼顾保障子孙后代永续发展需要的产品、服务和系统。主要涉及的设计表现在建立持久的消费方式、建立可持续社区、开发持久性能源等技术工程。我们作为设计师,要起到在这个社会或世界中的积极正面的价值。

可持续设计体现在四个属性上,即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和科技属性。就自然属性而言,它是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以持续;就社会属性而言,它是在生存于不超过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或品质);就经济属性而言,它是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至最大限度;就科技属性而言,它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和技术系统。

“无用设计”作为一种新的设计理念,是指设计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生存需求为前提。无用设计的理念是构建在可持续解决方案的策略中,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环境生态、道德文明和其他社会问题。以开发人们的真实需求和可持续产品的策略设计活动。可持续的概念不仅包括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也包括社会、文化的可持续。提倡为消费者、社会或世界创造更直接的价值,提倡设计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可谓当今全球重要的议题,设计界也不例外。

“无用设计”提倡为消费者、社会或世界创造更直接的价值,提倡设计的可持续性。有越来越多人认识到过度设计的状况,用完即丢的消费习性也受到挑战,提倡可持续设计,成了设计界当前重要的趋势。为了地球的可持续未来,这也是消费者应该认识的。

可持续设计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大框架下去做思考、探索和各种各样的实践。绿色、生态、社会创新、为老年人设计、包容性设计等等,这些都是可持续的落脚点。我们要在这些具体的点上共同去实现这么一个平衡。有时候我们说「绿色」,但到底什么是「绿色」?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不可持续,但是什么是可持续?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情况。

一次性购物袋跟我们的环保袋比起来,哪个更环保、更可持续?当然是环保袋。但是环保袋一定要重复使用,如果只是放在家里闲置,比塑料袋的危害还要大。

为什么?

因为制作一个环保袋所需的碳足迹(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比一个塑料袋更高。一个陶瓷杯要使用超过70次,才叫环保,不到70次你摔碎了,那不环保。这里面很细,我们要动脑子分析。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国外兴起的绿色设计风潮,是可持续设计的开端,它重点关注低环境影响的材料和能源。

“无用设计”是将无用的、过时不用的老物件、没有价值的物品、生产制造产品过程的报废或边角料通过无用设计理念在符合环保原则的情况下进行再次设计制造或手工加工制作,达到物品的第二次生命和价值。提倡用更少材料、更环保理念意识,创造性地、可持续的产品价值。

无用设计所探索的是如何为社会、为世界创造价值,无论它是社会的、文化的、感情的、功能的、商业的,或智慧的价值。它探研人们良好的生活方式,探讨设计师通过设计为社会作出贡献,同时 为地球的生态平衡与久远的赖以生存的环境。使那些看似无用的产品和物件变成有生机有创意的设计作品,也使我们的设计工作变得有趣而有意义,整个社会形成这种环保、绿色、创意、生态的理念。

三、无用设计的界限

界限在生活中是时时存在的,小到我们小时候课桌的界限,大到土地的界限,篱笆墙、交通标志、墙壁、壕沟、树篱笆墙等等都是我们生活常见的可见界限。这些界限有共性,形式不一样,但传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就是告知对方这是边界。丨我们的内心世界也是有边界的,只是平时不易被发现和呈现,这个心理界限並不象上面讲的看的见的界限,它是有弹性的,这正是一个人的废品是另一个人的宝物,这就是界限的不同位。

在《庄子·逍遥游》的“惠施的大葫芦”寓言中,庄子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惠施是庄子的好朋友。有一次,惠施对庄子说:“魏王给了我一些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种了,结的葫芦极大,可以装五石的容量。可是,它的质料不坚固,用来盛水,拿起来就破了,切成两个瓢,又太浅装不了多少东西。因此,这葫芦虽然大,却大得没有用处。我就把它打破丢了。”庄子听了,笑说:“可惜啊!你竟不会用大的东西。这个葫芦这么大,你何不做一个网把它套起来,然后把它绑在腰间,作为“腰舟”,使你在水中载浮载沉,不是也很愉快吗?为什么一定要用来装水呢?”

这则寓言故事向我们阐述了这样的哲理:有用和无用是相对存在的,惠施坚持认为葫芦只能用来盛水,庄子却认为不可以这样坚持。因此惠施的想法行不通之后,庄子变通了用法,便显示出了妙用,这叫做“无用之用”。

我们在界定该物件的有用与无用时内心的尺度是不一样的,对某些無用的物件经过功能或形式的改变就能产生新的产品。设计是对自然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对万物的一种哲学思考,是对人生和社会的价值创造。设计是学而知其乐的乐舞生活,设计是无为而治、执一守正的修行之道。无用设计倡导设计将无用转化为有用,并赋予产品意义,进而影响消费者对价值的认知,将无用重生利用,延伸至永续性设计。穿透设计本质,进入心灵境界,传达核心价值,演绎绿色、环保、时尚的设计。

结语:

可持续设计设计在新时期的表现,无用设计是可持续设计在内容上的补充与完善。通过对无用设计这一设计理念的认识与研究,探究无用设计理念的精髓,总结归纳无用设计理念的基本特征。

不理性的设计是助长不理性消费的元凶之一,我们现在提出无用设计理念,就是倡导可持续的社会发展理念,设计是社会可持续的一部分。社会是否可持续与我们设计师的理念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消费者的消费大都取决于设计师能理念与引导。要使我们这个社会或世界不过度消费和负面影响,就要从设计之始的理念中就有积极正面的价值观。这里无用设计的界限在于人们对价值的看法与体现。  为社会创造更直接的价值,不但丰富和完善了可持续设计理论系统,并且使设计很好的响应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为挖掘设计的发展之路,作出一定的思考。

猜你喜欢

可持续性界限感悟
北京冬奥会的“六有”可持续性管理经验
间隙
过去
破次元
企业可持续性的表征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咨询和建议委员会成立
保护与发展:民族村寨活化的空间途径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