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代表医生及主要思想
2020-01-28谭明婉达蕊孙韵冷祺
谭明婉 达蕊 孙韵 冷祺
摘要:隋唐时期医德医风发展盛行,对后世的医风医德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对隋唐三位医学大家所著著作或医患故事等对其主要思想进行翻译和阐述,说明对当代医学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当代医学生从何学习和继承这些高尚的医德医风来展开。
关键词:隋唐时期;医德;仁爱;大医精诚;创新;严谨
Representative doctors and their main ideas in Sui and Tang Dynasties
TAN Mingwan1,DA Rui2,SUN Yun3,LEN Qi4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Nanchong,Sichuan 637000,China)
Abstract:During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ethics prevailed,which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medical ethics of later generations.In this paper,through the translation and elaboration of the three medical works or the stories of doctors and patients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which explains the influence on the contemporary medicine and how the contemporary medical students learn and inherit these noble medical ethics.
Keywords:Sui and Tang Dynasties,medical ethics,charity,Virtual of Great Physician,innovate,strict
1 引言
我国古代医德的萌芽—“仁爱救人”,《淮南子·修务训》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接着儒家讲“医乃仁术”,而后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鼎盛,医学发展绚丽纷呈,诞生了许多医学大家,医德医风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2 隋唐时期代表医生
2.1 王焘--仁爱之心
王焘,约生于唐总章三年(670),卒于天宝十四年(755),唐代著名医学家,因母疾病无法医治,遂立志学医。王焘以自身的行动告诉后人,所谓医者,在于不断学习。执掌弘文馆二十余载,博览古代医学文献数千载,且凡所览之书,均逐条采摘记录,于天宝十一年(752)著成《外台秘要》,医学界普遍认为“不观《外台》,不读《千金》,则医人所见不广,用药不神”,足以可见王焘及其著作在医學界的地位。且王焘出身于官宦世家,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学术的实用价值,认为作为治病救人的医学,最能体现“仁者爱人”的效果[1]。于是后出守大宁之际,当地疾病肆虐,王焘亲施良药,疾者多获救治。王焘以自身诠释了所谓良医--精通医术与怀揣着一颗悬壶济世之心。
2.2 孙思邈--大医精诚
药王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西耀县孙家塬)人,通过不断走访民间,吸取医疗经验著有《千金要方》,而后与政府合作开展医疗活动,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孙思邈不仅注重自身的医学水平,还十分注重医德修养。作为民医的他,被召见入宫为长孙皇后诊治,诊治后唐太宗大喜,设宴款待并希望孙思邈留在宫中掌管太医院,可他以解除天下人疾苦为己任,拒绝接管太医院,他即不追求荣华富贵,也不专职只为某一统治阶级服务,他强调行医是为了解救他人于痛苦之中,不是依仗着自己的医术只为了谋取财物和权力,医者要心存善心,志在救人。并且孙思邈在其所著的《大医精诚》中说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大发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更加阐述了医者对待病人应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且富有同情之心。他说出了一个德艺兼优的医生的风度,要思想纯净,勤于自我反省,对待病人要目不斜视,尊重病人,即使到达病人家中,满目都是依着华丽的妇女,也不能左顾右盼,作为一名医者最重要的是临阵不惑乱,不能在人命关天的大事上失了分寸,违背医者道德。他还说到“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医者应慎于言辞,具有谦逊的态度,这是医生的准则。
2.3 巢元方--创新严谨
隋代医家巢元方,在医学道路上一直保持着创新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如他提出“辩证施功”,即根据不同的症候选择适宜的气功。巢氏主持编撰的《诸病源候论》,是中国第一部详论病因、疾病分类、鉴别和诊断的著作。当时的医学史上,更多的是对理、法、方、药等的研究和著作,有关于病因和症候的极少,此书恰好填补的这一空缺。书中所载的肠吻合术,无论是对手术步骤还是术后护理,都有合理严格的要求,尤其其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科学性的缝合理论和详尽的缝合步骤。并且在此书中有关寄生虫病的内容中,巢氏在没有任何观察检测器的条件下,只通过自己细致入微的临床观察和自己丰富的医学知识,把各类寄生虫病的形态、传播途径、好发部位甚至各类寄生虫基本形态论述得切合实际,足以可见巢氏严谨的科学态度。
3隋唐医生的主要思想
而对于现在的医学生而言,不仅需要专业知识牢固,在医德医风上也需要的王焘的仁爱之心,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巢元方的创新严谨。
医学自诞生,“仁爱”就是他的标志,曾有人说“医乃仁术”,“仁”是连接医学和医生的纽带[2]。从儒家文化中的“仁爱”来说,孔子曾说“仁”便是爱人,爱众人,对一个医生而言,尊重爱护病人是他最基本的责任。许多医学院校都有仁爱两字或与仁爱近似的词语作为校训,并且对于一个醫生而言,以仁爱之心对待患者,才能更准确的把握病情,都充分的说明了“仁爱是医学的灵魂”。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下,上万的医护人员自愿加入一线抗疫,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为国渡难,被称为“最美逆行者”,把“仁”诠释得淋漓尽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指出,希望各医护人员修医德,行仁术,用优质的服务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所以医学生在努力掌握医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对自己医德修养的锤炼,把“仁爱”两个字牢记于心,而医学院校需更加重视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学艺先学德”,使医学生在成为一个医生前已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
大医精诚,把四个字分解开,来说明对医学生的要求。大,意味着志向远大,“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医学生一定要怀揣着从医之心,把医治人类疾苦、保护人民健康作为自己的目标;医,那便是专业的医学知识,一名医生必须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后盾,才能治病救人;精是指对医学的精益求精,做医生难,做好医生更难,张湛说过:“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不同的病,外在表现可能一样,相同的病,外在表现可能又不一样。医道是“至微至精之事”,医者必需要有精湛的医术;诚,即对病人要富有同情心且有“医治病不畏死”的诚心。
创新严谨。医学创新是千古不变的话题,医学一直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不断成长。对于医学生而言,创新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强化自身开拓视野,而且还有“医学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医学创新为健康中国添动力”的重要意义。而从“严谨”来说,医学本就是一门和生命打交道的学科,无论是在医院工作的医务工作者,还是背后献身科研的医学科学家,又或者是正在成长的医学生,都需把严谨牢记于心,对待病人我们要仁爱,而对待科学我们要严谨。
4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有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中变为现实”,而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是堪当大任者。在医学领域,做为新时代的医学生必需在专业知识和医德医风上不断提升自己,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对未来的病人负责,更是对国家负责。
参考文献
[1]从飞.王焘医学思想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12):53-55.
[2]褚詹玄.古代医学仁爱精神的现在价值[J].医学教育探索,21010(1):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