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研究

2020-01-26谭灵芝欧阳琳

科技风 2020年36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谭灵芝 欧阳琳

摘 要:校企合作是目前高职教育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共赢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当前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研究在总结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创新培养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空乘务专业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明确指出:健全企业参与制度,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办学不仅是学校的事,还是企业的事,校企合作是制约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高职空乘专业由于只有十来年的教育积淀,再加上其行业垄断性强,在寻求校企合作办学路上一直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尽管如此,各高校一直在探索研究高职空乘专业校企合作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

一、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但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不但是教育的理论指南,也是其质量评估标准。我院2015年年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做了如下规定: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诚毅勤朴的优良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具备基本的英语读说水平和航空服务工作技能,面向现代服务业,能从事民航空乘服务、民航安检服务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和基层管理人员。但是在2017年我院第一届空乘专业学生实习后,发现2015年所制定的培养目标定位过高,与用人企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出现了学生想去的岗位胜任不了,能胜任的岗位却不愿去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是否考虑了社会需求、企业需求和学生的择业期望?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1)公共课程所占比例过大。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空乘专业开设课程的周课时数要控制在28—30节内,空乘专业的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德育课程、体育等基础课所占比例超过了50%,这样一来,不仅大大压缩了专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也受到很大程度的挤压。公共课程课时比例过大,专业课程课时压缩,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上既不够深,也不够精。(2)课程结构不合理。空中乘务专业因其专业特殊性,其教学应以实践课为重。而事实上我院所开设的专业实践课程远远少于理论课程,直接导致学生实践动手机会偏少,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我校空中乘务专业开设了民航概论、民航安全实物、民航地面服务、民航法律法规、民航服务礼仪、民航服务英语、民航运输地理、民航乘務员基础、民航客舱安全管理等专业课程,所开设的课程中以理论课程居多,实践课程不到一周总课时的1/3。此外,由于学院专业实训室缺乏,导致一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民航客舱服务实训、安全实务实训等课程也只能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三)教师储备不足

我院空中乘务专业是2015年新开设专业,目前所有专业教师均由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老师转型,他们通过在东方领航的短期培训和航企短暂实习后,匆忙走向台。部分专业核心课程虽然由东方领航教育集团派老师赴我院进行集中授课,但是每一门课程的授课时间为一周,且在第五天组织结课考试。每次结课后,学生普遍反映时间紧,学习任务重,所学知识都来不及消化理解。

二、校企合作人才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对策

(一)校企合作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中指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企业理应全程参与,高职院校根据企业所提供的航空企业各类岗位职业技能标准,和企业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制订相关的课程体系,将课程授课内容和职业技能人才标准实现完全对接,以缩短学生由实习岗位到生产岗位的角色转换时间,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高职院校如果是和航空培训企业合作,那么学院也要依托合作企业邀请航空公司的专家,三方召开专家研讨会,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基础,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和教材以及制定专业人才考核标准,以实现校企共建空中乘务专业。

(二)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团队

好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校企共建师资团队能够实现企业和学校教师资源最大化,“引进来”和“走出去”这两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一方面,学校可以根据空乘专业发展需求,到企业聘任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来承担校内实践课程和校外实习的教学任务。如航空公司的地面服务专业人员可以担任售票、值机、安检和行李运输等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航空公司的空乘人员可以承担客舱服务和民航服务礼仪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鉴于空乘专业鲜明的职业性,学校还可以创造各种机会,派遣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到航空公司乘务培训中心参加系统培训学习,让老师们在真实、专业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相关专业技能,参加相关实践锻炼。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历,还能让他们收获企业前沿专业技术并将其带入课堂,传授给学生。

(三)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航空服务能力,在建立具有实用性、仿真性、先进性、开放性、共享性的校内实验、实训室基础上,应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建立起由航空公司、机场和服务企业组成的校外实训基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加大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如模拟客舱实训室,以满足学生客舱服务流程、服务礼仪等的学习;安检实训室,学校配置各类安检设备,以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化妆实训室,使学生掌握基础化妆手法、空乘人员的化妆自身特点与要求。形体实训室,通过舒展优美的舞蹈基础练习,结合古典舞、身韵、民族民间舞蹈进行综合训练,以塑造学生优美的体态,培养高雅的气质。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投入到值机、票务、语音室等实训室的建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然而,空中乘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不仅造价昂贵,还投入巨大,许多高职院校都无法自我解决,因此也可以通过充分利用企业的资金以及设备,积极进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力保障空乘专业教学和毕业生顶岗实习的需要。如体验性实训基地,主要是参观为主,讲解为辅,以此积累学生感性认识,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短期顶岗型实训基地,主要是安排学生短期深入到机场航站楼等多个岗位顶岗实习;就业型实训基地主要是指学生在进行3个月以上的实习的企业,经过企业考核,直接录用优秀学生。通过校外实训,学生在消化课堂内容的同时,还可以得到企业专家的零距离指导,实现了企业深度参与人才的培养。学校和企业对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共同建设,学生不仅能够参与校内的仿真实践实训,还能参加校外的顶岗实习,从而让他们实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的目标。

(四)校企合作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决定如何培养学生,培养什么样学生的关键,也是高职教育特色所在。要构建与本行业领域需求的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就要深入行业,全面开展职业岗位分析,构建工作任务分析表,按照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设置课程。课程体系设置应由学校和企业专家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共同确定,空中乘务专业的课程结构包含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拓展课程和综合实训课程。在课程设置过程中,一方面,要合理设置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比重,公共基础课虽然必不可少,但不应开足开全。另一方面,还要合理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缩减理论课学时,并增加实践环节课学时。

(五)校企合作共建教育教学监督评价机制

(1)共建教育教学监督管理机制。建立督学管理团队,深化学院、企业共同育人理念。督学管理团队由学院班主任或辅导员、学院专业教师、企业驻校辅导员和学生会干部等成员构成,负责学生量化积分考核办法的制定,并依据考核标准对学生每天的学习表现、仪容仪表、着装、礼仪、宿舍内务以及卫生等各方面进行检查,进行细化打分,且将最终结果报告系部、班级辅导员和企业驻校辅导员。只有长期坚持落实积分考核管理,才能帮助空乘专业学生养成严格要求自己的好习惯,从而培养出為民航业服务的高素质、高品质人才。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监控。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在学期期初、期中和期末对教学工作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并进行不定时抽查,发现教学环节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系部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教学座谈会,由学生评教给教师的教学打分。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强化对毕业生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指导和监管。

(2)共建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机制,将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作为考核的侧重点。在考核中,要将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不能只突出终结性考核。除此之外,不仅要建立校内教学考核与评价机制,还要建立以各航空企业、家长以及社会为主的校外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以确保空乘专业学生能掌握空乘服务技能,确保他们能在毕业之后胜任民航服务的工作。

三、结语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创新培养模式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办学方式,如何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使学校人才能适销输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能得到满足、学生的就业问题能得以解决,都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江群.对高职空中乘务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现状的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53-56.

[2]王建辉.“依托集团、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长沙南方职业学院航空服务类专业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5(4):70-72.

[3]王艳霞.浅谈“山旅模式”下航空服务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理念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3,2:57-60.

[4]许晋仙.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5.

基金项目:2016年衡阳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高职航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6KG45)

作者简介:谭灵芝(1980— ),女,汉族,衡阳人,本科,专职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