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技术革命供配电技术技能培育研究

2020-01-26房曙光

科技风 2020年36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

摘 要:工匠精神和现代学徒制是新技术革命技术技能人才重要素养和培育手段。结合新技术革命技术技能需求和我国产业特点,论文提出两种现代学徒制模式,一种是基于行业企业的“企业岗位”式现代学徒制;一种是基于“科研过程和成果”的“虚拟岗位”式现代学徒制。论文分析供配电技术技能人才在新技术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基于“虚拟岗位”式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模式,给出供配电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的《工厂供电》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关键词:新技术革命;工匠精神;现代学徒制;供配电技术;工厂供电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Craftsman spirit and modern apprenticeship are the critical quality and cultivation means of technical skill talents in new technology revolution.Combining with the technical skill requirement and the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in new technology revolution in our country,two kinds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are proposed:one is the "enterprise post" modern apprenticeship from industrial enterprises;the other i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rocess and achievements" based "virtual post" apprenticeship.Then,it is analyzed for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technical talents in the new technology revolution,and based on "virtual post" modern apprenticeship,the teaching plan design of "factory power supply" course of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technical talents cultivation is proposed.

Key words:New technology revolution;Craftsman spirit;Modern apprenticeship;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technic;Factory power supply

21世紀20年代,工业生产进入新技术革命时期(或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工业强国目标提供了重要机遇。而技术技能人才严重缺口制约着新技术革命进程和对新技术革命机遇把握。为应对新技术革命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世界各工业强国纷纷以国家战略对职业教育赋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重任,美国实施职业教育“三维合力”方案,德国推出职业教育“多点构筑”措施,英国制定职业教育“量质齐升”方案,俄罗斯拿出培养2500万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计划,等等。在我国,“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1],承担着“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深度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中国制造2025的实践之中”重要使命,要求“深化全日制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国办发〔2017〕95号]。工匠精神培养和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成为高职院校技术性、实践性较强专业教育重要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2]。供配电技术技能主要任务是完成企业电能供应和分配,高效、环保及安全使用电能是新技术革命时代需求,该技能是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技能人才培育主要技能之一,所对应的主要职业教育课程是《工厂供电》,课程教学过程需严格按照相应工业标准、技术规范和法规组织实施,具有较强技术性和实践性。

新技术革命时代,积极探索具有工匠精神供配电技术技能人才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既可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也可提升高职院校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理论和实践创新能力[3]。基于此,本论文首先分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工匠精神与现代学徒制地位,接下来在此基础上提出《工厂供电》课程教学方案设计,最后给出本研究结论。

1 工匠精神

新中国自成立伊始,建设工业强国就成为中华民族振兴的重要内容。工业建设和科技创新,特别是科技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家建设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面对西方经济技术封锁以及我国科技、经济、教育和人才历史现状,为实现赶超型经济发展目标,逐步探索形成以技术引进为主的科技开放创新发展模式,我国工业化程度快速发展,经济飞速猛进,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但以技术引进为主的非消化吸收科技创新模式使得我国工业形成了创新水平低、核心技术缺乏、对外技术过度依赖、技术水平和产业链分工处于低端局面,特别是随着新技术革命时代来临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需求,日益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新技术革命是以5G和5G后通信技术全面和深度应用为主要特征,由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生命科学等多学科技术革命所引发的,以数字为核心要素的新一轮产业变革。该轮产业变革将彻底改变固有科技系统封闭性,固有创新生态也随之将被颠覆,原有封闭的创新系统难以完成一些前沿的科技创新工作,高层次的、升级的开放创新势必成为新技术革命时代科技创新的主要模式。新技术革命在含中国、俄罗斯、日本以及欧美等发达工业国家同时展开,为我国实现工业强国梦想、掌握工业核心技术创造了极大机遇[4,5]。这就要求技术技能人才内心笃定、专注于工作和生产细节,能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不拘一格、巧夺天工创新产品和生产方式,而这些敬业精神、精益精神、专注精神以及创新精神、正好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工匠精神已成为新技术革命技术技能型人才基本素养,只有具备工匠精神,技术技能型人才才能积极适应新技术革命产业变革,与新技术变革产业共同成长。

2 现代学徒制

由于我国经济、教育发展不均衡历史原因,现阶段接受职业教育群体普遍具有家庭经济水平和教育程度偏低、获取知识期望较高、个人就业和职业成长知识依赖性较强特点[6]。高职教育中技术技能要能够紧跟产业变革,能够实现良好就业,并具有职业可持续发展性。传统学徒制具有技术技能培养与岗位紧密衔接功能[7],将其与现代教育手段结合,形成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能够很好实现岗位对接和就业功能。而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采取的以技术引进为主科技开放创新发展模式,导致国内产业核心技术严重受西方国家制约,部分产业产能落后、技术落后以及面临淘汰。这就要求现代师徒制教育模式中,分析研究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变革性技术技能需求,形成技术技能人才所需可持续发展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能[8],避免产能落后、技术落后、面临淘汰企业行业技术技能培养。结合我国产业特点、职业教育受教育群体要求以及新技术革命特点,现代师徒制技术技能教育既要适应新技术革命岗位需求,又应该能够起到引领行业企业新技术革命变革作用,还要满足职业教育受教育群体就业和可持续发展需要。这样,现代师徒制教育模式可分为两类。

(1)“企业岗位”式现代学徒制。该模式中,学生直接进入行业或生产岗位,以企业或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需求为引领完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把握产业行业变革最直接和最快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但我国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存在技术空心化及产能落后特点,极易落入产能落后、技术落后及面临淘汰企业行业技术技能培养陷阱,这就需要高职学校把握岗位可持续及新技术革命适应性。从而该种模式更适合已具有现代化生产模式企业岗位所需技术技能。

(2)“虚拟岗位”式现代学徒制。该模式下,知识结构和技能来自教师科研团队(含或不含企业、行业技术人员)科研过程和成果,并以此成果中技术技能构造“虚拟生产岗位”,对地方产业变革起到引领作用。该种模式适合新技术革命变革性生产岗位和需改造升级生产岗位技术技能培育需求。

3 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以“工匠精神”为基本素养,采用“虚拟岗位”式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人才培育模式,论文该部分给出电气自动化技术技能人才供配电技能培养的《工厂供电》课程教学方案构建过程,该过程包含生产岗位构造、工程项目创建及“师徒式”学习三个主要部分(其逻辑关系见下图)。

3.1 生产岗位构造

“生产岗位”是师徒制教学模式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关键要素。根据产业变革需求,基于“科研过程和成果”构造“虚拟岗位”,是引领地方产业变革,为地方行业企业适应新技术革命需求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职业院校服务地方产业的重要方式。该模式中“虚拟岗位”构造需综合考虑地区行业现状和产业升级需要,引导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地方中小企业产业升级过程,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发挥科研优势,探索适合产业升级改造技术技能和知识结构,从而科学合理构造虚拟生产岗位。

3.2 工程项目创建

“工程项目”是“虚拟岗位”式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实施的依托。供配电技术技能具有很强的行业标准性,工业标准体系十分完备。课程项目构建要依据生产岗位和知识结构需求,具有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操作性,并依照工业标准以及操作规范等电力法规将工程项目分解为科学合理实施过程,做到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一个学习和操作有法规和标准可依。

3.3 “师徒式”学习

“师徒式”学习是“虚拟岗位”式现代学徒制中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的实施过程。该过程中首先要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学习特点,在学生学习特点和所形成工程项目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教学手段,制作短视频、教学PPT、训练材料等构建课程网站、形成适合学生技术技能掌握的生动活泼学习材料。接下来是学习过程的组织,学习过程依照项目实施过程展开,依照工业标准,教师先做,学生参照工业标准和学习网站完成相应任务,实现“师徒式”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学生根据目标要求,结合行业法规和工业标准,团队协作、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既完成技术技能培育目标,又达到对工匠精神培养目的。

4 结论

本研究分析新技术革命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特点,得出工匠精神和现代师徒制是新技术革命技术技能人才主要素养和有效培育手段,提出适应我国产业现状的两种现代师徒制模式:一种是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岗位”式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该模式适合已具有现代化生产模式企业岗位所需技术技能培育需求;一种是以“科研过程和成果”主导“虚拟岗位”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该模式适合新技术革命变革性生产岗位和需改造升级生产岗位技术技能培育需求。在分析供配电技术技能在新技术革命产业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其所应具有知识结构需求基础上,论文给出供配电技术技能培育的“虚拟岗位”现代学徒制教育《工厂供电》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参考文献:

[1]谭少娟.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应对与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7(13).

[2]金銀琴.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高职论坛,2018(11).

[3]崔兴艳,王海涛,姜涛,张宇,刘晓春.新时代工匠精神引领下高职电气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高教学刊,2020(15):112-114+118.

[4]联办财经研究院课题组.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科技开放创新的经验教训[J].中国对外贸易,2019(12):36-37.

[5]洪志生,秦佩恒,周城雄.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科技强国建设人才需求分析[J].政策与管理研究,2019.

[6]房曙光,唐日照,李艳,李海波,蔡雯.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09).

[7]杨永兵,王雨馨,杨勇.近30年来我国传统学徒制研究综述[J].教育管理,2019(05).

[8]杨小燕.比较视域下的现代学徒制可持续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0(04).

[9]刘介才.工厂供电设计指导[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05).

项目:本研究受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KJXJ19421和KJXJ17415)和博士研究生科研启动项目(RS2015B006)资助

作者简介:房曙光(1970— ),男,山东滨州人,工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无线网络优化及QoS保障技术、高等职业教育等。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在经管专业的实践应用与探索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