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写生观察之道探幽
2020-01-26欧阳石乾
欧阳石乾
摘 要:文章旨在探讨绘画写生观察之道,通过分析历史上原始时期到现当代艺术对自然界的观察之道,即原始艺术图像强调轮廓的观察之道,庞贝艺术强调明暗立体空间观察之道,文艺复兴强调古希腊唯美理想样式观察之道,印象派的户外色彩、情感、结构观察之道,立体主义的几何形体等理性观察之道,现当代的艺术家对观察本身的观察之道,结合各个时期观察之道的独特性,论证观察之道对于绘画绘制的重要性。同时,从艺术家确定观察标准、亲身生活体验、研究大师作品、反复写生实践尝试等方面讨论艺术家具体建立自己观察之道的方法,探讨如何扩展自己的绘画艺术观察着力点,从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绘画观察之道。
关键词:绘画观察;写生观察;观察之道;绘画写生;观察方法
一、时间线上的观察之道
“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1]这是罗丹很经典的诠释艺术家观察之道的重要方法。毫无疑问,独特的观察——别于常人和其他艺术家的观察,是一个优秀艺术家作品别于常人的关键所在,是提高其艺术写生创新的关键因素所在,是建立起属于自己观察之道的重要的着力点。
那么艺术史上有哪些别于普通的观察之道呢?有原始强调轮廓的观看之道,庞贝时期明暗观看之道,文艺复兴时期古希腊唯美理想样式观察之道,印象派的户外色彩、情感、结构观察之道,立体主义的几何形体观察之道以及现当代各式各样的内观、外观之道。这些观察之道的每一次变革,代表着一次又一次的艺术革命。
先看原始强调轮廓的观察之道。旧石器时代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可追溯到前17000年。原始画家用粗壮而简练的黑线画出轮廓,并用红、褐、黑色渲染出动物的体积和结构,气势雄伟,富有动感,充满粗犷的原始气息。主厅一幅长达五米的大公牛是其代表作。野牛的头部和身体都刻画得强壮有力,尤其是眼睛,似乎带有对感情的表现”[2]。可见,原始艺术家观察对象粗犷大胆,表达无拘无束,虽然作品带有很强的写实性,但写实的绘画因素较弱,更强调牛的外轮廓。很显然,剔除明暗、光影的粗犷轮廓化观察也是一种观察之道,这条观察之道强调观察者去观察对象的轮廓和结构等因素。
出土自庞贝古城及赫克拉尼厄姆的静物画《桃与水罐》,创作于约公元50年,是最重要的早期静物画代表作品。“白色颜料的笔触捕捉到了玻璃罐表面和罐中水的光线效果……。阴影从各个方向投下,表明艺术家更倾向于用阴影来形成青桃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空间关系,而不是单一的光源。画作也有可能反映了在艺术家作画过程中阴影的移动。”[3]从这个作品中可以看出,光影等绘画表现的因素,庞贝时期就已经被绘画艺术工作者观察到了,而其观察的形式和古埃及以及中国的艺术观看方式有了特别大的区别。这种观察,不能简单地判断为观察方式的进步,而只能表明,庞贝艺术家区别于原始时期的艺术家,开创了一条自己的观察之道。这条观察之道强调观察者去观察所画物体的明暗、光影、空间等因素,区别于原始艺术家观察者强调去观察所画物体的轮廓和结构。
文艺复兴时期的观察之道主要还是追求古希腊时期的唯美理想的观看之道——来源于自然的人,但高于现实的人物形象,神像有完美的黄金比例,有理想化的造型。这时期的艺术观察之道,崇尚最高的理想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用雕塑与绘画形式继承和发扬了这种观察之道,创作了《蒙娜丽莎》《乌尔比诺的维纳斯》等等。《蒙娜丽莎》的人物造型样式,眉毛被简化,突出眉弓圆润的造型,其他地方那种柔和的衔接与打磨,从中都能看出对于古希腊美的观看之道的继承。威尼斯画派大师提香的代表作《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原始模特据查为一普通女士,但这丝毫不影响作品的唯美,其造型观察之道明显受到古希腊雕塑的影响,艺术家完全剔除了现实人物的很多不完美的因素,保留下最符合美的理想的人物造型因素。古希腊的观察美学思想,对于传统的古典绘画影响深远,古典绘画或多或少都受其影響,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19世纪才有转变。固这时期的艺术观察之道,除了造型需要的最基本的透视、明暗、光影和空间等写实因素外,更强调艺术家在其绘画对象上,观察到完美的古希腊理想美的样式。
到了印象派时期,以莫奈为代表的艺术家,走出室内,到外面的自然界观察到了转瞬即逝的光色美,“遂摒弃掉16世纪以来变化甚微的褐色调子,并根据画家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捕捉微妙的自然界色彩”[4]。他们力图摆脱古典造型观察之道的影响,更多注意绘画语言本身。后印象派凡·高等艺术家,观察之道又有了重大调整,他们不再描摹自然真实的颜色,而是将自己强烈的情感因素付诸画面,所有的物体都成了自己情感的表达载体,物体本身的颜色和形状都在为情感服务。凡·高的观察之道,注定世人无法模仿。后印象派另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现代艺术之父塞尚,发现印象派莫奈的观察方法导致形体的坚实感觉受到损害,遂以自己理性的方法,以静物为题材,重新定义了开创了自己的观察之道。他对物象体面结构的研究暗示了尔后的立体主义理论:“用圆柱体、球体、锥体……,在感受自然时,对我们来说深度比平面更为重要。”[5]为近当代艺术开启了观察之道的大门。固这期的观察之道,强调观察者去观察对象的色彩美、情感美、结构美和图形美。与文艺复兴开始的古典古希腊唯美样式观察标准有较大的区别。
到了立体主义时期,毕加索继承和发扬了塞尚的观察之道。“立体主义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它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为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明暗、光线、空气、氛围表现的趣味让位于由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不从一个视点看事物,把不同视点所观察和理解的形诉诸于画面,从而表现出时间的持续性,这样做,显然不是依靠视觉经验和感性认识,而主要依靠理性、观念和思维。”[6]并且更进一步,不再主要依靠视觉观察,而靠理性和思维。显然,这时期对自然界的观察之道被搁置了,取而代之的观察之道是对于自己的理性和思维的观察,强调分解对象,强调理性。
现当代的艺术有了更为自由和更为开放的观察途径,观察之道极大拓展,各种各样的绘画艺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比如:杜尚的《泉》,站在质疑的角度去观察艺术和自然物;博伊斯的《如何向一只死兔子解释绘画》,观察到了艺术观察之道如何解释艺术的问题;贾斯珀·约翰斯的作品,是剔除了作品空间的一种对于世界的另类观察,也取得了公认的成就。很显然,这一时期是没有观察标准的,每个艺术家都在不断打破、创新现有观察之道,更强调标新立异。
二、观察之道之拓展
可见,观察之道的不同,导致了艺术家去观察对象的着力点不同。那么,具体怎样拓展我们的观察之道呢?首先,选择好一条观察之道。观察之道很宽广,包括写实的、写意的,强调色彩的、强调轮廓的、强调情感的。在建立自己的观察模式前,我们需要定好一条自己的路径。比如选择了印象派强调色彩的观察之道,那么我们去观察所画对象,就应该弱化所观物体的体积、结构、轮廓等因素,更加强调去观察物体对象之间的色彩关系。
其次,更深入地体验生活。我国优秀的艺术家,如叶浅予、陈丹青、孙景波等,为了画好西藏题材,都是深入到当地的生活里面去,和當地的民众一起生活,才画出如此多的经典作品。
再次,认定了一种观看之道模式,比如选择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观看之道,那么就应该多去看这时期的大师作品,思考和分析,体会专属于他们的观察之道。以达·芬奇的作品《岩间圣母》为例,分布在画面最下面的植物都是当时意大利能找到的植物,如果和达·芬奇的草稿图对比来看,可以发现达·芬奇对植物进行过特别透彻的分析,他细心地研究不同的植物的生长模式、植物的叶子的生长规律。这和我们大概观察一下植物再去作画的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另外,从现藏于乌菲兹美术馆的未完成的作品《三博士来拜》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达·芬奇对于建筑物的画法。后面的建筑物和他的一张草稿的上的建筑是一模一样。固达·芬奇去观看自然的物体,不是简单去观察,而是非常仔细地理性研究和绘制,和工程师一样非常严谨。
最后,不断重复的艺术实践也能丰富我们的观察之道。很多艺术家采取不断写生的办法来锻炼提高观察能力,在不断重复写生观察的过程中,随着对于自然界的不断重复表现,会对于自然界有越来越深入的认识,慢慢也会尝试着使用其他艺术家的观察办法来观察同一个写生对象。而观察办法的改变,就会改变艺术家对于绘画的理解和现实世界的理解。这种改变导致其创作的方法与技法的改变,甚至世界观的改变,从而慢慢成长为成熟的艺术家。因此,精通艺术写生是一种别于其他艺术家的观察办法,艺术家知道自己应该比常人更加仔细地看见什么,什么应该视而不见,从而采取相对应的油画写生技法,以此不断重复,完善和完成自己的艺术作品。可见,不间断的写生也能够提高观察能力。
三、结语
历史上各个时期的艺术标准不一样,固观察之道也千差万别:强调轮廓的观察,注重古希腊理想唯美人物主义的观察,注重色彩美、情感和结构的观察,强调几何形体的理性的内观之道,等等。观察之道宽广而丰富。观察是绘制艺术的开始,而这个开始就已经决定了艺术作品的样式,艺术家选择怎样的观察之道,就会着意用力去筛选出自然界符合这些特征的点去表现在画面上,从而绘制出别于其他艺术家的作品。艺术观察之道并不固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随着艺术家思想观念的改变而不断改变。而仔细用心的独特的观察之道的建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需要艺术家慢慢积累,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艺术观察之道。
参考文献:
[1]罗丹.罗丹艺术论[M].沈琪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5.
[2][4][5][6]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169,176,246.
[3]詹森.詹森艺术史[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218.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