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暗语
2020-01-26张焰沐晓熔
张焰 沐晓熔
摘 要:综合材料目前成为国内众多美术表现门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的自然属性转化为艺术属性的方式研究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自然属性经由艺术家多样方式的二次转化与重塑,在解构与重构过程中得到深度研究,全面地诠释了综合材料作品的视觉呈现与艺术性表达。
关键词:综合材料;自然属性;艺术属性;转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艺术学院校级项目“云南高校综合材料绘画课程教学研究”(2018KYJJ35)研究成果。
艺术评论家巫鸿在北京OCAT“遗址与图像:牛津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两个研究计划”展览开幕式上提到:“当代并非就是画一些当代的画,而是当代的思想,是当代的观念,是当代的看问题的方法和想问题的方法。”
当代艺术创作中最基本的关系是艺术家与材料的关系,也就是人与物的关系。在哲学上,物与精神相对,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在艺术创作中指所使用的具体的物质材料。艺术创作是解构与重构的过程。
综合材料里材料属性的表述一般都基于材料的物理属性的范畴进行梳理与定义,材料在物理属性层面上具有颜色、质地等差异性较强的区别,其物理属性的确定反馈于艺术家表现的载体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就艺术创作而言,艺术家所要表达的主题一旦明确,艺术家就需要寻找某个表达的艺术门类进行呈现,在利用综合材料作为绘画性表述的范畴里,所选择的材料除具有物理属性的天然基因外,赋予作品的深层含义需要构建于其物理属性层面上的提升。这种提升的方式是改变其材料的基本物理属性,以审美方式介入,呈现具有绘画性的作品。以纤维艺术为例,其于20世纪80年代时期传入我国,在最初的挂毯编制基础上,由一种具有实用主义与装饰韵味的工艺美术,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发展,成为了以纤维形态研究为主的艺术表现门类。
目前,综合材料的运用在国内的艺术家诸多的艺术创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材料自身具有物理属性,所以艺术家有了寻求二维空间表述之外的可能性,所创作的艺术作品突破了空间的限制,以多维度的视角表现再现艺术家的创作理念。绘画领域中的绘画性是基于艺术家本身对于生活的感悟与物象的提取进行艺术加工,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特性的艺术作品,观者通过这类艺术作品所呈现的视觉感受,内心受到影响,综合体验绘画视觉、心理的二次表现。架上绘画的艺术家常用的绘画表现材料一般都以颜料为主,颜料可以分为水性与油性两类,主要运用于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等不同画种。传统艺术表现门类常常忽略相关材料本身的物理属性,如架上绘画一般就是以色彩造型为主,并未全面研究其物理属性的可延展性,但是在综合材料表现中,其物理属性就被艺术家提到创作表现的重要因素层面,以不同材料的物理属性来传递艺术家所要表现的思想情感成为重点。
以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基弗为例,基弗从小成长于二战后环境中,受其战后伤痕与北欧神话的影响,作品具有明显的伤痕意味。于特殊环境中成长的基弗在艺术创作中,从传统的油画材料延展到了使用风干荆棘、木板、石膏等材料塑造一个具有综合韵味的艺术作品。基弗的作品以厚重、灰色的基调呈现内心中对于世界的认识和反思,独立于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之外,表现对材料艺术质感的认识体验。破碎的玻璃、游离的液体颜料、锈迹斑驳的二战冲锋枪、北欧天际的星空都成为其表现的视觉艺术,他以自我释放的方式诉说一切。通過审视基弗的作品,笔者认为具有绘画性的呈现是基于材料表现的背景的感受集合。
材料分为天然属性和人工属性,在未经艺术手法处理之前,材料都以物理属性来展现其性质,艺术家在物理属性的视觉造型刺激下本能地根据自我意识进行视觉采集和归纳,进而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利用造型方式。在此过程中,材料物理上的某些肌理、纹样、空间展示都成为了艺术家可利用的必要属性,对综合材料在艺术创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物理属性跨越到艺术属性,该过程是艺术家介入的思想提升与艺术修养的综合表现。
自然万物皆可为师,确切地说,材料本身的物理属性是艺术创作的源头,源头的自然之美,无需雕饰。如同艺术起源于人类劳动说一样,自然的物理属性在演变进程中,艺术家个人的艺术感知功能占据了主导地位,利用艺术感知功能提取了物理属性的美感进行了艺术创作。故综合材料创作从物理属性演变为艺术属性的过程中,艺术家是核心。常规颜料使用方面,一般选择化工色素作为主要材料进行使用,化工色素常规用于陶瓷烧制与绘制方面,之前很少介入到综合材料作品表现领域。胡伟在日本留学期间,主要使用矿物色粉进行表现,回国后,由于矿物色粉比较稀缺,价格昂贵,大面积使用比较不现实,故在众多的材料中,找到了色素作为直接表现的颜料,且其可以反复使用,加入明胶水兑调后,一层层进行覆盖与剥落的效果呈现。腻子粉也经常被其使用来完成作品基底。在上述常规的颜色表现方面的材料外,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材料制作——腐银,腐银是利用化工材料铝粉配以烧碱,按照个人表现的经验,加入明胶水,让其兑调后可以实现流淌效果的银灰色斑状色块。珐琅则利用其粗细颗粒,采用清水进行漂洗,等颗粒沉淀后,最细的颗粒会沉淀于最上面,中度的颗粒分布于中间层,较粗的颗粒沉于底部,分层进行挑选,加入明胶进行效果表现。还可以运用箔、麻丝、纸、细沙、珊瑚石、矿物土、云肌麻纸、煤、蚕丝、敦煌土、沙等,其中矿物色的石青、石绿可以利用平底锅进行烧制,经过高温变色的石青、石绿进行研磨后,加入明胶水,在作品画面上会呈现颜色沉稳的效果。箔作为综合材料表现最常见的一种材料,其自然属性转化为艺术属性的过程也具有一种戏剧性的变化。箔按照自然属性可分为金箔、银箔、铜箔、铝箔、彩箔,按照日本的名目划分为赤贝箔、青贝箔等。箔具有特殊的自然属性,在综合材料运用过程中,可以进行烧箔、贴箔等技法表现,贴箔是利用竹夹子把箔进行分割撕裂,然后根据作品的画面布局范围,在画面上刷明胶水,再把箔贴到相应的位置上,最后用羊毛排刷把没有明胶水的地方刷掉,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贴箔,造型的部分就显现出来了。烧箔的技法为前后烧制,可以在贴箔前完成烧箔步骤,也可以在贴箔后完成烧箔。具体烧箔是利用硫磺布覆盖于相关的贴箔的位置上,运用加热的电熨斗进行烧制,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箔会发生箔变,银箔上会呈现不同色彩,蓝色和紫黑色居多。在箔变过程里,需要掌握箔变的时间和温度,两者的差异性都会导致箔变的最终效果呈现。一般在贴箔的过程里需要结合背景底色进行融合与调整,控制好温度和时间。胡伟在中央美院的材料与表现工作室的教学体系,是经过其30余年的实践积累进行构建,从普通的纸材料到箔的运用,从不同材料的颜色到以物理、化学方式改变其颜色,在这一创作过程中,完成了自然属性转化为艺术属性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