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观察,让小学生写作有“米”可“炊”
2017-05-08王治平王海琴
王治平+王海琴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作为教学环节中的“指导者”,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写作方法的指导,通过按顺序观察、指导学生要仔细观察、指导学生找重点观察、将观察与联想相结合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写作中观察方法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关键词:观察方法;指导;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4-008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4.056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小学生喜欢作文又能写好作文的不是很多,作文课上,学生往往是双眉紧皱,下笔艰难。究其原因,是无话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中的无“米”可“炊”现象就是没有素材积累,而缺少素材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观察。教学工作中,由于教师可能对学生进行的观察方法缺少指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没有养成观察的习惯,没有掌握观察的方法,造成学生写作之中素材缺乏,入门较难。作为教学环节中的“指导者”,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写作方法的指导,下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谈点体会。
一、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
观察的顺序可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而定,先看哪部分,再看哪部分,最后看哪部分都要有一个统筹考虑和计划,不能无序地、随意地胡乱观察。按部就班地进行观察,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然后在写作时也会按照顺序进行,这样写出的文章就显得脉络清晰,条理分明,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了。除了要求学生在平时就养成良好的按序观察习惯外,在写作文之前教师最好安排一节观察指导课先进行有序观察训练,学生在接下来的写作中就会轻松许多,作文质量也会有所提高。一般对人物的观察可在教室内就能完成,对于景物的观察最好安排在室外进行。为了引起学生对观察顺序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在观察前,引导学生将观察的顺序确定下来,然后按既定方针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观察时可以让学生独自观察,进行汇报。为了节省时间,也可以集体按目标顺序进行观察,边观察边描述,你一言我一句,既锻炼了观察能力,也提高了表达能力。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学生尝到了按序观察的甜头,也比较轻松地掌握了许多素材。对于年级较高的學生,在确定了观察目标后,还可以将有序观察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决定观察顺序。如同一个观察目标,有的学生可能选择由远到近的顺序,有的则反之等。按序观察训练在开始阶段可选择具体的较“小”的观察物或点,以后随着指导次数的增多或年级的升高再逐渐扩大“战果”,观察一些较复杂的和较“大”的目标物,这样循序渐进地训练,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二、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仔细观察,既是为了达到能更清楚更明晰地了解观察物之目的,又是为具体细腻的描写奠定基础。但“仔细”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教师不仅仅是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而是要向学生讲清何为“仔细”,怎样仔细。最重要的是在具体的观察训练和活动中要结合具体事例,给以具体指导。大树是学生最熟悉的植物,每个孩子几乎都是在大树的伴随下成长的,但是让他们去观察并描述大树,他们未必可以。站在树旁进行观察和描述时,大部分同学都显得茫然不知所措,许多学生便以“粗大挺拔的树干,硕大无比的树冠”等作为开头语兼结束语,除此而已,再无赘述。这种典型的笼统语就是学生没有或者不会仔细观察的体现。这时教师的一步步引导就显得必要且重要。如以下观察和描述树身的提示就可使学生更有思路:摸一摸树皮,有何感触;抱一抱树身,能否抱住;推一推树干,能否撼动?树身上有树瘤吗,形状怎样,是怎样形成的;有小动物吗,长得可爱吗,它们都在干什么?这些引导能使学生找到仔细观察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也能激发进一步仔细观察的兴趣。接下来观察和描述树冠,学生对“仔细”就会有进一步的理解,他们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较好地运用了各种感官的作用,从树冠的形状到颜色,从树叶的繁茂到摆动,都会较为仔细地观察和描述。将观察与描述结合,静态与动态交叉,在运用了“仔细”的同时,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通过这样多次训练,学生养成了仔细观察的习惯,提高了能力,作文时便有了具体内容可写了。久而久之,写作的积极性就会提高,部分学生的作文“头疼症” 也会痊愈。
三、指导学生找重点观察
找重点进行观察,这本身就是训练学生观察能力的又一个重点,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心思想,使写出的文章重点突出,表达的内容集中统一,观察时就要根据需要确定重点观察的物和点,并把它进行详细观察和细腻描述。仍以大树为例,一棵大树就是一个生命大世界,只要抓住重点仔细观察,它身上的“内容”丰富得很。要表现大树的景色美,可指导学生重点考虑树叶漂亮的形状,充满生机的绿色,轻轻摆动的姿态,硕大的像一把大伞的树冠以及上面欢快的小鸟等。要表现大树坚强的性格,可将观察点着眼于树身上,粗大的树身需要两三个人手拉手才能合围,爬满皱纹的树皮记载着它的沧桑经历和愈是风吹雨打愈显挺拔的精神等。要写大树是鸟儿的家园,写大树对固土保水的贡献等,观察的侧重点都应有所不同。这些都要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进行,次数多了,学生会逐步掌握,也就会养成找重点进行观察的习惯,写作能力就会提高。
四、将观察与联想相结合
观察能力需要教师的指导,联想能力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在观察活动中,小学生往往是看到什么就如实述说,与自己的成长过程和生活经历联系得少,所以教师必须要有目的地进行引导,以问题做引子,使学生产生联想。如看到飘飘落下的黄树叶后问:落叶像什么?学生可能就会想到翩翩起舞的黄蝴蝶,翻着筋斗从天而来的孙悟空等。经过多次引导,学生在观察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联象能力自然也提高了。时间久了,次数多了,就会见异思迁,触景生情。如看到大树时,就会联想到树冠上茂密的枝叶中的鸟巢,还有巢中的小鸟等。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使其联想要合理合情,合乎逻辑,合乎习惯,合乎语言规范。不可夸大其词,更不能风马牛不相及。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学会观察,应该算是一个“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一次两次就能完成的。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必须成为前提,培养观察习惯应该成为重点,最终达到提高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让学生写作时真正的有“米”可“炊”。
参考文献:
[1] 江民耀. 生活写作教学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
[2] 谭帮换. 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
[责任编辑 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