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科教学中的劳动教育融合策略
2020-01-25韦士乐
韦士乐
摘 要:参加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个性平衡的重要保障,是践行共产主义核心思想的重要活动。文章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和生活教育理论,遵循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设计实践活动指导手册,探索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路径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劳动教育;学科活动课程;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5-169-01
一、学科教学中的劳动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是现代学科的变革和优化,旨在培养学生加强综合素质,以满足当前全面学习和工作的综合特点。劳动教育与现代课堂中的纪律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观是一致的;我们根据实践即是劳动的活动观点,加强学校对劳动教育和实践课程的融合,通过设计劳动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面对课堂上有限的劳动时间和资源,学校需要整合劳动课程,加强劳动教育的工作效率。
二、學科教学中劳动教育融合的具体策略
(一)马克思主义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教育
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原则,该理论的实质是在科学教育基础上将教育和生产劳动这两个独立的过程联系起来,并加以融合,从而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训练人类能全面发展,让生产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专业教学与劳动的结合是文化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学校教育应与生活、劳动紧密结合,将劳动课程融入学校教育和其他学科活动的基本原则如下:1.发展性原则。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首先,促进学生认知概念的全面发展,然后在各大学科中获得其他劳动知识经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它反映了学生从某种类型的实践知识从未知到已知再到新的未知这类全面发展过程。二是积极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发展由浅到深进行思维。三是促进学生情感发展。在理论和劳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能积极投入劳动情感,树立光荣的劳动观念。2.实践性原则。具体实践体现在:首先,在实践的内容上,引导学生参加大规模制造业生产的具体实践活动,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和科学实验等各种活动,让他们在实践基础上彻底了解劳动知识;其次,通过各种实践方式,学生可以体验到一个具体劳动动作过程,如仔细观察,实验,透彻地进行劳动学习。理论和实践的结果可以由学生共享。3.开放性原则。开放性体现在:一是可以在实践中进行多系列活动,学生可以在学校内,课堂上或课后进行一系列实践活动。二是学生和老师可以在上学期或暑假,周末进行一系列实践活动。第三是实践内容由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教师以及父母也可以参与其中一起帮助学生完成实践劳动。
(二)建立开放的生活实践活动环境
很多实验学校设计了实践活动手册——《春风里的清明节》,我们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观念,可分为低、中、高三类手册。每一册都融合了劳动教育、语文、科学知识和德育等多学科内容。这样,劳动生活与教育得到了充分的融合,理论活动与实践设计是本次活动指导手册的核心内容。部分实践活动是以节日课程和习俗为主要内容,将体力劳动与科学研究、中国文化、数学物理和绘画等学科融为一体,让学生通过祭祀,生产,种植等活动,更多地了解传统节日文化。树立积极的劳动观念,了解劳动的实际价值及其意义,珍惜所取得的一切劳动成就,通过参与劳动,建立劳动与学科之间的关系,以生活教育为出发点,把劳动文化实践和学习课程教育相结合,打破教室和书本的界限,我们整合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学校和家庭生活,为具体实践活动建立了开放多样的环境,要鼓励和支持家长发挥带头作用,与教师一起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活动。
(三)抓好堂教育主阵地
在实施劳动活动时,课堂仍然是各种活动的主要前沿。活动开始前,学校教师在劳动教学内容中,要深入渗透关于体力劳动的知识和内在理念。上课期间,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运用各专业知识,继续深入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各种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继续巩固成果,以更好地实现活动手册的具体教育目标,通过《春风里的清明节》实践活动的实施,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劳动才能带来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到实践活动与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要把劳动工作阶段的内容转化为爱祖国,爱人民的劳动成果,让学生体会到劳动工作的价值,感受体力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
(四)加强自然学科在劳动教育中的渗透
德、智、体、美、劳五种教育思想不仅是内在的统一,更是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全面成长。劳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参加生活劳动感受实践魅力,通过努力工作接受生活锻炼,磨练自己的信念,培养同学之间的诚信合作。因为,在开展学校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要把社会公德高尚情操理论和实践不断结合,通过劳动教育所蕴含的锻炼精神和审美能力融入到其他学科和活动中去;不仅要牢记专业科目知识,还应融入劳动文化知识,宣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知识,通过语文,数学、中国历史其他学科加强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宣传,深入实践,让文化教育不断创新,注意与其他文化教育的融合,可以让学生感觉劳动无处不在,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社会价值观以及很好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能更好地运用综合信息知识进行人文价值观的学习。
结语:随着学习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将进一步加强,我们应继续加强其他学科在劳动教学中的渗透和融合,促进人文学科的多元化衔接,培养学生能具备信息综合思维模式,提高自己实践性,劳动性的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朱传世.全面构建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课程[J].北京教育,2016(08)
[2]蒋雄超.小学生技术学习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研究与评论:技术教育,2013(4):8-12.
[3]卢正旻.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关系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5(20).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明亮镇江林小学,广西 上林 53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