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小组合作 提升科学素养

2020-01-25宋家萍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5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科学素养小组合作

宋家萍

摘  要:在高中阶段的教学,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成为近年来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的重要形式,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出发进行研究,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的研究方向,找到了有效融入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以此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也为教师生物教学的发展与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物学习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中生物;小组合作;科学素养;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5-083-02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作为一种大众认可度高,教师教学简便且极其富有创意与想法的重要方式,它能够有效地改善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要求学生根据教师一步步的指引进行问题思考,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探究意识和思想这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交流互动,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在近年来的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运用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非常有效的成果。尤其是在高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以生物为例,它主要是一门非常琐碎且知识点比较精细化的学科,而且涉及到的很多知识内容都比较抽象,相比于初中的生物知识来说,它比较深入且更加精细化,单纯依靠教师的课堂讲解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发挥全班学生的力量,让学生在彼此交流中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一、高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存在着的问题分析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但是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可以发现它的组织实施等各个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的取得。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如果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让学生的学习往上迈一个台阶,那么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利器也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局限于书本,缺乏科学知识的延伸

为了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发展教育教学的新方法,取得有效的教学成果,许多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确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彼此合作交流来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而相关生物科学的课外拓展非常缺乏,反而让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比如在关于基因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对于基因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和关于基因突变、基因变异相关的内容延伸地不够,仅仅停留在书本表面。还有像关于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理念,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广告与产品把它作为卖点进行宣传,它在我们实际生活生产中有什么体现呢?还有航天领域中的太空育种,为什么植物种子在天空遨游后回到地面生长后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没有去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了解植物种子的生理、遗传性状由哪些方面的影响因素,其中太空环境对于植物种子的生理与遗传是由哪些方面作用从而产生了影响的。这部分内容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把基本的生物知识与科学技术联系起来,同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实例来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彼此互动学习。但是却存在着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和范围困于书本的情况,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二)目标评价机制没有突出科学素养,不利于学生合作学习效率的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不够完善,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创新性和科学素养评价。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在准备教学设计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清楚,本节课的内容是什么,要学生掌握什么知识,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同时在合作学习中是否能够让学生得到科学素养的提升、如何让学生得到科学素养的提升。在课堂上,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一股脑地全部抛给学生,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没有方向,没有侧重点,也搞不清楚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自己是否能够在这次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发展科学素养提高科学能力。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效果评价方面也是不够到位的,许多教师只是单纯地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學习探究,但是对于学生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却没有具体的了解,也不清楚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有没有实现科学素养的提升。

二、高中生物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升科学素养的有效策略

针对以上两方面的问题,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笔者希望能够找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让学生能够通过策略的有效运用来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生物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一)延伸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拓展学生生物科学知识

生物学科本身与科学的联系就非常紧密,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往往会比较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对于课外生物知识与科学内容的了解甚少。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实现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有效提升,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拓展更多的生物科学知识。

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细菌、真菌有关的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好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根据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发展前沿和科学运用。比如在真菌细菌的医药运用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内部讨论,整理关于细菌真菌在医学领域运用的例子。有的小组成员们想到了抗生素中的青霉素,还有的学生提到屠呦呦的青蒿素,这时教师可以提问小组学生:“同学们青蒿素是不是抗生素呢?”有的学生说是的,而有的学生说不是,有的表示不知道。这就反映出来了学生们的科学素养是比较低的。教师就需要让学生进行组内分工合作,查到关于抗生素和青蒿素分别是什么?如何界定抗生素的划分,青蒿素到底属不属于抗生素的一种。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收集本节课关于真菌细菌在不同切入点的医药运用的实际案例资料,整理出比较全面的小组合作学习成果。

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对于不了解的生物学科知识和未涉及到的生物科学知识与运用进行分工合作,各自贡献自己的力量,形成比较全面的学习成果,这样可以有效地对课本知识进行延伸,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小组合作,锻炼学生自学+合作能力

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时候,教师不能过于生硬地直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结合当下的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依靠信息技术来点燃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参与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融入到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植物的激素调节”中关于生长素的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先布置学生的自学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达尔文、詹森、拜尔和温特的实验资料整理,归纳其结论,并制作一份PPT上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的PPT展示来教学这方面的内容,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与补充。在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在合作中结合自主探究,设计一个实验并进行实操。比如有的小组成员选用杨树枝条,有的选用月季进行实验观察,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每个人设置不同的浓度条件,同时也要形成对照,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及时地把杨树枝条和月季生长的图片与视频,探究中遇到的问题与情况分享在生物学科的微信群中,大家都积极地参与讨论,进行交流。在实验结束,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形成自己的个性化实验报告。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和教学互动APP,比如学习通、智慧树等,在上面发布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相关的网络资源,还有关于生物学科实验操作的影像,相关话题讨论的帖子等等。学生们可以利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开展小组合作。以可溶性糖和蛋白质鉴定实验为例,由于需要进行的操作和准备的材料比较多,还需要及时记录相关的实验报告,小组合作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教师可以运用视频展示相关操作,之后小组成员相互帮助,一个负责记录实验,一个进行辅助,一个负责材料准备,一个进行操作,彼此配合,还可以对实验进行中遇到的问题和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相互交流。

运用网络技术进行生物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交互、共享中得到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也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小组合作互动,让学生在互联网+的信息时代下方便快捷地进行交流,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运用能力。

(三)制定科学的小组合作评价方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学习评价机制,只有进行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与情况评价,考核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能力发展,及时给学生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具体情况,才能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发现自身做的好与不好的方面,发挥优势,改进缺点,从而真正地让学生的生物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有效的提高。

以《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例,因为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探究,教师可以按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抽签抽取学习任务,比如一二两组抽取到了质壁分离外因,三五两组抽取到了质壁分离内因、四六两组则是质壁分离与复原作用,实行两组之间互相PK的方式,但是在过程中也需要让小组之间跨组进行交流合作。在小组学习完成并提交了具体的小组学习开展方案设计、学习情况、知识成果介绍后,教师结合课堂观察仔细分析,对学生小组的情况进行反馈评价。在评价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征集学生的意见,比如在课间或者课堂利用小段时间让学生一起想一想如何制定比较科学的评价机制,在评价中可以怎样考核小组成员的科学素养。最终,教师制定了教师主导+学生代表评价+全班评价的一体化的科学机制。在小组成员对各份资料阅读分析后,先由各组代表收集本组成员意见,形成本组代表意见,由小组代表反馈给教师,结合教师的观察分析得出最后的结果并给出理由。比如教师观察到虽然第一组学习成果没有第二组全面,但是第一组学生表现比较活跃,参与积极,对于生物学科课外知识的了解比较多,而且大家一起交流完成,而第二组成员也进行了有效分工,各自协调,虽然组内气氛没有那么活跃但是却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他们的实施方案设计最为科学。所以在评价机制建立的过程教师需要合理辩证地进行,注重科学素养的占比,结合学生民主进行评价,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

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改革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影响教育教学工作与质量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教学方式的选用能够为学生的学习与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在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课堂上,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运用互联网技术,注重对于生物科学知识的延伸,拓展学生生物学科知识并及时地对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馈,能够形成非常良好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和个人独立思考的结合下,掌握生物知識,提高生物学科素养,在合作交流中学会互动与合作,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周金南.高中生物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研究[J].华夏教师,2019年26期

[2]雷天顺.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19年14期

[3]蔡一丹.运用小组合作模式 体会高中生物学习[J].考试周刊,2019年08期

(作者单位:政和县第二中学,福建   南平   353600)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科学素养小组合作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作文评改“五步曲”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