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文练笔让古诗词教学绽放异彩

2020-01-25朱红瑛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5期
关键词:随文练笔古诗教学小学语文

朱红瑛

摘  要:随文练笔是伴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一种写作训练。古诗词语言凝练,情感饱满而精致,内涵丰富而意境深远,有很好的练笔资源。把“写”挤进古诗词的教学,巧妙地设计一些“随文练笔”,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与意蕴,还能促进学生阅读与表达的和谐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古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5-077-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随文练笔就是伴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一种写作训练。古诗词语言凝练,情感饱满而精致,内涵丰富而意境深远,具有很好的练笔资源。在古诗词教学时,把“写”挤进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中,巧妙地设计一些“随文练笔”,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感悟,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一、想象画面显精彩

诗人写诗往往是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感的,而具体的情景是诗歌意象的表现。在进行古典诗词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诗词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里面的场景变成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具体可感的一幅幅画面,这样学生才能披文入境,才能体悟到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如:笔者在教范成大写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时,当学生通过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理解了诗中的一些字词,以及通过结合相关资料,联系诗境对诗歌有了一定感受后,组织学生抓住“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中的关键词“无人过”和“飞”,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丰富的想象。在集体交流时,有的学生说:“读着这一句诗,我仿佛看到蜻蜓和蝴蝶在花丛中上下翻飞着、嬉戏着,也仿佛听到了蜻蜓和蝴蝶拍打翅膀的声音。”有的同学说:“夏天白天越来越长,篱笆旁却一个人也没有,大概人们都在田间地头忙碌着吧。蜻蜓和蝴蝶在花丛中快乐地飞来飞去。” ……学生经过想象与描绘,初夏农耕时的忙碌与祥和,篱落无人过的宁静,蜻蜓蛱蝶飞的跃动画面,在学生的眼前就像放电影似的灵动而又鲜活。最后,老师还要求学生按照:“晚年,范成大回到家乡生活。一天,他信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走过一片果园……在不远处的田野……来到村口……”把想到的画面连起来写一写。这样,学生不但走进了诗人笔下如诗如画的田园乡村,感受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而且学生通过想象与描绘画面,变抽象为形象,变概括为具体,语言更富有生命力,使想象思维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有效训练。

二、填补空白显厚重

古典诗词常常以凝练的语言表达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往往一字千钧。在教学生学习古诗词时,教师要善于挖掘诗人的“未写之言”,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有效的“补白”,从而对诗歌内涵的体悟逐步深入,以及在加深感悟诗歌意蕴的同时通过语言实践生成语言。

如《长相思》中的“故园无此声”,这个故园会有怎样的声音?是妻子的浅笑低语,是孩儿的嬉笑打闹,是父母的叮咛……作者留给我们很多想象的可能与空间。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教这一课的时候,就安排了两次语言实践,一次是对“征途”展开想象,然后让学生用“说”的形式来展示;一次是对“故园”进行补白,这次则用文字的方式写下来。当学生感悟到纳兰性德的“征途”是跋山涉水、辗转反侧、抬头仰望、孤独沉思的,它充满了远离与牵挂,再要求学生把他们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里看到的情景、画面写下来。王崧舟曾认为,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必须借助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才能让干瘪的文字符号成为鲜活的画面。上述的语言实践,学生正是凭借想象才走进了词人的生活,词人的世界,使一个思乡怀故、感情细腻哀怨而又勇赴疆场、戍边卫国的高大形象深深地植入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把对“征途”和“故园”的感悟转化成的语言植根于自己的言语世界,实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高度统一。这样的随文练笔无疑是高效的。

三、改编古诗显内化

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它们内涵深刻,微言大义。在教学中,根据一些古典诗词的特点,设计将诗文改编成记叙文的练笔方式,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好方法。

如张籍写的《秋思》这首诗,学生对于“意万重”内涵的品悟是个难点。在教学时,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呢?笔者就采用了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设身处地揣摩诗人在写信前、写信时和写信后的丰富内心世界,再把诗歌改编成一个故事,从而让学生在练笔过程中体会诗人思绪万千的情感,体悟“欲作家书意万重”的丰富内涵,同时也为进一步感悟诗人捎信时的表现做铺垫。这样一来,学生把对这首诗的理解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对品悟这首诗的内涵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此的读写结合,立足文本,又超越文本,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综合的、立体的。

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巧妙地把“写”挤进诗歌的理解与赏析,进行“随文练笔”,既能增强学生學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与意蕴,还能促进学生阅读与表达的和谐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坚信,只要我们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努力挖掘文本读写结合点,踏踏实实地进行研究与实践,学生的阅读理解与习作就一定会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 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23.

[2] 刘仁增.我的语用观.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12.

[3] 蔡慧君.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尝试. 语文课堂. 1674-120X(2018)36-0039-02

[4]任祥铁 . 随文练笔的问题与重建 [J]. 语文教学通讯·D 刊(学术刊), 2018(6):25-27.

(作者单位:广州市越秀区执信南路小学,广东   广州   510000)

猜你喜欢

随文练笔古诗教学小学语文
随文练笔,随意不得
浅谈随文练笔的几种形式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分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