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之美与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2020-01-25涂廷飞
涂廷飞
摘 要: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称国画,中国画。墨水画是中国传统画之一。水墨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精神和人文情怀,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继承与创新,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水墨画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创作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形成健康的人文素养,使美术教学更加有趣。
關键词:水墨画;民族精神;人文情怀;个中妙趣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5-063-01
一、水墨画的民族精神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并希望广大青年“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这些关于传统文化的科学指示,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我们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孕育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画,成为我们的国粹之一,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丰厚的文化底蕴及深刻的思想内涵,全面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江山如此多娇》是中国当代画家傅抱石和关山月于1959年合作创作的巨幅设色山水画,作品以毛泽东《沁园春·雪》词意为题材,描绘的是云开雪霁、旭日东升时,莽莽神州大地“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美丽图景,画中高山大岭,白雪皑皑,万里长城,逶迤起伏,莽莽黄河,奔流不息,气象万千。画作中长城、黄河等这些形象都极富象征意义,整个画面看去十分壮丽雄阔,表现出了新中国的勃勃生机,具有强烈感人的艺术魅力。
二、水墨画的人文情怀
中国画的人文情怀贯穿着中国画的发展,其中出现了许多我们景仰的画家如王维,王冕,徐渭,朱耷,郑燮等,他们所表达的情感正是我们骨子里就有,血液里本就流淌的中国文化几千年的精髓传承.中华文化的人文情韵,味俗而诗情,温情而怡逸,深刻影响了中国艺术的精神气质。中国艺术充盈着温暖的人间情怀,广泛表现于取材、构象、题旨等多方面的趣好。
五代卫贤的《高士图》描绘的是汉代隐士梁鸿和其妻孟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故事。画中梁鸿端坐榻上,两手平放于盘坐的双腿上,面前一竹案,书卷横展,看得出主人公正潜心于学问。孟光恭恭敬敬地双足跪地,举着盘盏,递向案上。盘盏在画中是一点题道具,作黑红两色,十分醒目。它的位置正当孟光前额和梁鸿桌案之间,恰是道出了“举案齐眉”的典故。梁鸿与孟光神色严肃,表情诚恳,显示了布衣粗食的高人隐士的精神境界。作品托物言志、借景喻人的表现手法,使高士完美的伦理人格得到进一步升华, 给人以可亲可近、可感可敬的审美愉悦,是儒家“君子比德”说的典型代表。
三、水墨画的个中妙趣
(一)教育的独特性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情感为目的者也。”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水墨画传达出的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在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交流和传承的作用无可替代。水墨画具有近处写实,远处抽象,色彩微妙,意境丰富等特点.进行水墨画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审美情趣以及个性品质的有效形式之一。因而,在当代美术教育中应更加重视水墨画的教育教学。
(二)教学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采用类似故事引趣、悬念激趣、让学生在学中求趣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的愉悦性。“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画竹很有名,他画的竹子能够体现出一种精神,生命里的强大,虚心向上的品质。他在生活中观察竹子的细节,在不同气候里观察他的生长状况,这样在他画竹子的时候,心里会想到竹子的样子,他每天和竹子生活在一起,把竹子当成自己的同伴,他的家里面都种植这许多的竹子,他还经常去竹林里欣赏竹子的姿态!他喜欢竹子的精神,用诗的方式来赞美竹子,他把诗和竹子结合起来。他的作品一直影响着后人,给我们留下来珍贵的资源。
在水墨画教学中,可以通过笔墨游戏练习,让学生体验用毛笔画出的粗细、长短不同的线的对比,中锋、侧锋、逆锋等不同运笔,当浓墨和不同量水的结合,产生了浓淡、干湿、深浅不同变化,所画出来的线条和墨色的不同呈现效果,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在饶有兴趣当中发现隐形的变化,感受水墨画中笔的虚与实,笔与墨,刚与柔。传统课堂一笔一画授课,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乏味。那么水墨游戏刚好符合学生的心理,孩子们处在半玩耍之中练习,水与墨的碰撞产生出的酣畅淋漓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再加上孩子天生的想象力,一棵棵小树,一块块山石,一片片云彩跃然纸上,再加上一些人物或建筑,整幅画顿时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学生也兴趣盎然。
在苏少版《笔情墨意抒胸臆》一课的教学中,我尝试小组合作画长幅水墨画《江南春》,首先准备好约400厘米长、70厘米宽的宣纸,山石、树木、点景、上色、落款等内容学生自行分组,造型能力强的架构作品整体布局,造型能力差点的协助进行点叶、点苔、调色、局部上色等,相互配合不亦乐乎。在绘制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提出很多问题,如自己的作品如何体现诗情画意,题款题什么,题在什么位置,印章印在哪里等。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成了他们的学习助理。这样的体验活动,比学生单纯的去赏析作品的印象更深刻、更有趣、更持久,他们能表达自己的喜好,发挥自己创意,同时,也体验到中国画的独特审美追求,领略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艾斯纳指出:“任何一种艺术问题都不会有唯一正确的答案,都可以作多种解释。没有什么法则能告诉学生究竟是他还是她的解释才正确”。所以在水墨画教学中,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继承与创新,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水墨画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创作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形成健康的人文素养,使美术教学更加有趣。
参考文献:
[1]墨彩书坊编委会主编.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文化 艺术[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14.
[2]伍蠡甫.中国名画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
[3]周林生主编.宋元绘画[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12.
[4][美]艾斯纳.教育想象——学校课程设计与评价[M].李雁冰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陈俊学校,江苏 扬州 2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