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苏州湿地公园景观与植物的搭配

2020-01-25胡梦漪

美与时代·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搭配湿地公园植物

摘  要:作为江南水乡的苏州地区有很多湿地,有天然的,也有人工的。湿地的种类也很多:湖泊型、江滩型、河流型等。在当地政府进行实地考察后,这些湿地公园都被建成了各种不同类型适合居民游玩的湿地公园。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和布局影响行人的行为和路线,所以我们在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进行规划和构建的时候,要考虑当地的传统特色文化以及城市居民的需求。将植物搭配与景观融合起来,使景观与周边的环境和谐统一,避免景观生硬的状态,从而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自然公园文化景观,使城市居民都能够享受这些景观带来的精神方面的愉悦。

关键词:城市湿地;湿地公园;功能性景观;植物;搭配

为了进一步增强人们珍惜与保护湿地的意识,《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2019年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

近年来,人们推崇亲近自然,对于人工景观的兴趣度明显下降,所以在表现湿地公园景观特征的时候要注重以保护原生态的景观为主,减少人工硬化,利用本土植物打造湿生野趣。通过不同功能、不同分区的划分,采取不同的建设及保护措施,达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多方结合。湿地公园的建设意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湿地公园植物种类的选择

苏州城市湿地公园要坚持以生态为重的原则:人们去湿地公园是为了感受与大自然的接触,而自然界的主要颜色就是绿色。湿地公园通过扩大植被的种植面积、提升植物的种类、设计植物的搭配来提升公园内部的环境优美度。合理利用公园内各种喷泉、流水、湖泊等自然资源,开展水上休闲娱乐活动,以及当地湿地生态科研与科普活动。

苏州本土植物种类繁多,水生植物有荷花、睡莲等观赏性植物,乔木有香樟树、桂花树等。在进行景观与植物搭配的时候,要求湿地公园种植物的颜色、造型能与周边的景观相结合,才能体现出“融”字。在湿地公园最初规划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植物与景观小品的融合。

人力可以控制植物的生长以及外观样貌,但是不能完全阻碍植物本身的自然生长。此外,某些外来植物在外观上很好看,但是由于本地缺少它的天敌,而植物的生长速度又比较快,所以会对本地植物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例如,英国人觉得日本的景观植物虎杖观赏性很强,于是引进到英国,但由于虎杖在英国没有天敌,导致其在英国泛滥成灾。所以,公园内的植物景观要逐步从人为干涉向自然演替过渡,不能由于植物外形好看就随便选用外地植物。植物景观与功能景观的搭配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应根据河道现状及甲方的工作安排,以及项目的轻重缓急进行统筹协调、合理安排,分阶段、分步骤、有计划地实施。

二、景观与植物布局分析

在生物多样性理论中,最重要的就是物种多样性,生态位也是生态学中强调的重要观念。在对布局进行优化的时候,也要考虑到不同季节的特点。南方气温较高,选择的植物类型要以花期长的为主。只有对当地的环境状况进行更多考虑,才能使所营造出的景色更加合理,实现对整体环境水平的提升。要注重遵循群落演替规则,这也是生态学所强调的基本原则。所有的环境都存在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系统所遵循的演变规则也不同。多样性也存在于观赏性植物中,它是这类植物与环境相互融合的最终结果,表现出的就是生态环境的综合。主要分为三个层面: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

观赏植物多样性也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对这类资源进行保护:一是,就地保护,对处于地区内的独有植物进行保护;二,是迁地保护,也就是携带种子种植到其他区域的湿地公园中,从而实现有效保护;三是,针对观赏植物的多样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关注如何保护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法律条文,实现对行为的有效规范;四是,开展宣传教育,使当地人们都能对保护观赏植物多样性形成正确的认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就地保护,这种保护方式可以使观赏植物仍在原有的环境中生存,不用考虑去适应其他的环境,从而使植物的原本特性得到很好的保护,既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又能够实现对资源的节约。每种观赏植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形成的,而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与其他物种相互联系。某种观赏植物数量的减少或绝灭,也必然影响其所在的生态系统。因此,保护观赏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是:保护观赏植物的栖息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在具体的景观布局上,可以在功能性景观前方布置较矮小的具有观赏性的植物,例如:草皮、花丛、修剪过的灌木丛等。功能性景观周边可以用高度为2-3米的乔木作装饰,而景观的后方可以使用较为高大的乔木作为背景。但是无论哪种植物景观装饰都不能布置得过于密集,因有疏有密,使功能性景观能透过植物景观得一窥一景,使整体看上去具有灵透的效果。

三、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布置的分类

(一)人文景观

湿地公园的景观在最初进行设计的时候就需要对当地的各种传说、传统手工技巧、人文历史等进行考察和运用。苏州湿地公园里的景观设计元素可以运用苏州吴文化里的民间传说、苏绣、评弹、昆曲、木刻年画、江南丝竹等体现蘇州特色的文化和历史,从而丰富公园文化底蕴,游客在游玩时就可以补充丰富的文化知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包含了人为要素,而利用人工进行设计的时候就需要对当地的文化进行考虑。例如,苏州太仓有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很多地点都以鹊桥命名。所以太仓湿地公园在景观设计的时候可以把这个传说作为一个屏幕型的浮雕,又或者在某一座桥上运用喜鹊搭桥的图案进行设计。对湿地公园的构建离不开文化的支持,优化公园的设计必须依托当地的文化。因此在对湿地公园进行布置和设计的时候,要对文化予以关注,突出人文关怀的特点。

(二)植物景观

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苏州地区的文化、景观都有着较强的差异性。在进行布置分类设计的时候,由于南方和北方的气候条件、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因此所构造的人文景观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在对一些已有的人文景观进行改造的时候,融入一些现代化的要素,往往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在开展景观设计的时候也要注重对艺术方式的调整和优化,对当代的审美观念和实际需求予以充分关注。

植物景观设计布置的分类:

1.花丛式湿地公园景观。这种景观主要是通过对花卉的合理化布局构造形成的,主要是以花卉相互组合的方式出现。

2.模纹式湿地公园景观。这种景观主要是通过植物的相互组合构造图形,从而达到不同的视觉效果。

3.标题式湿地公园景观。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主题明确,所开展的设计工作也是在这一主题内容的基础上实现的,并且会根据主题的内容对一些固定的方式进行调整。

4.立体造型湿地公园景观。顾名思义,整体的景观注重立体性,多以几何造型为主。在已设置造型的基础上装点花卉,实现对环境的优化。

5.混合湿地公园景观。对不同类型的景观进行组合,比如上述的几大景观都可以融合在一起,雕塑和小品也是如此。通过相互融合的方式提升了景观的综合性,也就构成了混合湿地公园景观。

四、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整体布置要点

苏州文化具有恒动观的特征,这与景观设计理念相吻合。在对湿地公园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关注景观的尺度问题、整体性问题。由于受到了儒家哲学观的影响,苏州地区的古代园林一直非常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以将其纳入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以此影响设计的价值观念。只有对整体性进行关注,实现人与自然的相互融合,才能使人们的需求得到满足。通过对湿地自然景观的构建,实现与地区内生态模式的融合。这不仅为新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还能够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实现效益的提升,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在完善景观设计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开发方式,既不破坏环境,又能实现合理开发,从而使整体环境得到优化。

(一)空间布局

湿地公园景观具有装饰的作用,与其他景观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更多的内容。例如,由于空间有限,一些湿地公园景观只具备装饰性,其他特性无需体现,只需在考虑环境内容的基础上优化设计就可以了。一般来说,在对湿地公园内部功能进行完善的时候,既要考虑外观要求,也要对实际效果予以重视,如不能妨碍正常的交通,要为游客提供充足的便利等。

(二)色彩布局

重视色彩的搭配。在开展设计活动时,通过对色彩的合理利用,扩展设计所想要表达的内容。当花丛中的花卉即将凋零时更换新的花卉,让湿地公园景观始终保持美丽的艺术效果。造型与主题也要相契合,在不同的节日中摆放不同的景观,以发挥主题的作用。

重视色彩对比。当湿地公园景观作为主体性存在的时候,就需要增强色彩的对比性,从而突出自身所处的地位。一方面,可以通过不同的图形来凸显自身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可以给予丰富的颜色从中突出自身的重要性。比如利用色彩的对比性,使湿地公园景观与其他公园景观相区别;在对称的设计中放置不同的景观,利用不同的造型来突出景观的地位。具体来说,就是要注重色彩层次的划分,选择一些色彩對比度较强的景物,给人们带来较强的视觉冲击。比如可以将一些造型较为突出的景物放置到中心位置,强调其重要性;在花卉品种选择上,应尽量选用单形、伞房等水平花序,能展示花色效果的品种;在组合搭配上,则多运用花色的对比效果。

五、结语

苏州湿地公园设计应强调公园整体和人、人与自然的关系,需坚持整体观,体现人与人之间、个人与整体之间的和谐。在对湿地公园进行构建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整体性,要在关注建设场所的前提下,对区域内部的生态环境进行考虑。要认识到构建湿地公园的目的是优化整体环境,而不只是一部分的内容。在对湿地景观进行设计时,保障其整体造型与环境相互适应、相互协调,从而达到一个更加稳定的状态。这样所有的设计都能较之前更为优化合理,这也是与自然相融合统一的最好结果,也是人文环境自然化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郭敏.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与设计初探[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2]毛培林.园林铺地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3]贾萍,宫辉力,赵文吉,等.我国湿地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3):84-108.

[4]高江菡.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探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4.

作者简介:胡梦漪,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搭配湿地公园植物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实践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教材之我见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动词open的搭配研究
“反而”的语义韵考察
基于BYU语料库的英语专四词汇试题解析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