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美术的主体性特征

2020-01-25王笃涛

美与时代·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人民性民族性文化自信

摘  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今天,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成为中国文化艺术面对的时代课题。当代中国美术在当下社会中繁荣发展,逐渐构建了自身独特的主体性价值体系,并成为世界美术格局的重要力量。文章通过分析研究,明确了当代中国美术发展的人民性、民族性、当代性等主体性特征,凸显了其在当下语境中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文化自信;当代中国美术;人民性;民族性;当代性

在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中国的发展向世界贡献了物质财富,世界在分享中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红利的同时,也必然向中国寻求文化滋养,开启对中国文化的价值认同模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诉求下,坚定文化自信自然成为事关国运兴衰和民族精神独立的大事。

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为当代文艺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形成了新的深刻主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也提出了更为宏大的时代命题和精神诉求。世界文化艺术格局需要中国艺术力量的主动参与,中国美术应该在世界美术格局中积极构建中国价值标准与话语体系,做出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贡献。而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提炼中国美术在当代实践中的重要经验和成果,深入挖掘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和伟大实践的美学价值,明确自身价值立场和发展道路,就成为了新时代中国美术面对的重要课题。

美术的发展必然受到一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影响以及文化内在要求与艺术发展规律的制约。中西方艺术在这些根本层面上存在明显差异,这就决定了中国美术不会沿着西方艺术史的轨迹演进,而是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脉络。要明确自身的价值立场,构建中国价值标准与话语体系,首先需要当代中国美术明确和突出自身的主体性特征。

一、人民性

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化与艺术的本质属性和一切意义与价值的根源,是对社会各阶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本位与利益诉求的美学表现,有着稳定的价值标准和文化立场。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转型与建设,正是在与世界的互动中立足本国实际,解决了“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才在自我塑造中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1942年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社会和革命实践相结合,提出了文艺应该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的方针。在新中国成立和建设的各个时期,这一方针始终是中国文艺发展的根本原则,起到了主导和引领作用,并得到进一步的明确和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的讲话》、2019年《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的贺信》中,多次强调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文艺理论,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性特征。

中国美术的“人民性”不是抽象的理论概念,更不是政治口号和标签,它与丰富的社会生活、个性化的艺术创作相交融,是中国美术显著的价值取向。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和理论都体现着对 “人民”的主题观照与艺术表现:革命时期和新中国建设初期艺术的人民性体现为对人民觉醒的革命意识的表现和对阶级敌人的批判,涌现了如《放下你的鞭子》《血衣》等大批革命现实主义经典作品;20世纪80年代艺术的人民性体现为伤痕美术、乡土写实等思潮,以此来表达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民现实生活的观照;新时期以来,艺术的人民性立场与中国的发展变革相联系,产生了一批表现社会变革背景下人民生命状态的作品,如忻东旺的“农民工”系列作品、刘小东的三峡系列作品、王宏剑的农村题材作品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代社会现实的深刻变革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从近年的一系列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全国美术作品展等活动可以看出,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各类作品形象化、艺术化地再现、表现了各民族、各行业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感,反映了人民的利益诉求与价值观念,力求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和审美需求,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社会发展与变革的本质,揭示历史规律和前进的方向,并通过丰富的艺术形象对人民大众起到潜移默化的美育作用。在美术创作中,这种以人民为表现主题又反过来服务于人民审美需求的价值追求,充分体现了画家们对人民的现实关怀。

二、民族性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美术植根于中華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形成了完整的发展脉络和独特的民族美术传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彰显了中国人民长期形成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这种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成为中国美术在当代语境中繁荣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来源。虽然自20世纪末期以来,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加上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人们开始用全球化、现代性、后现代性等内涵更为宽泛的理论概念来解读和考察艺术,民族性及与此相关联的地域性、本土化等观念受到冲击,但在学习借鉴西方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中国美术并没有丧失自身主体立场和生命力,并未舍弃从传统文化中继承思想、汲取营养,而是深深扎根于民族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立足于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质。在21世纪中国美术的视域中,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增强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繁荣复兴,美术界对西方艺术观念的借鉴渐趋理性,笔墨、意象、气韵等中国传统的艺术准则和美学范畴重新受到关注,从而形成了面貌独特、多元发展的艺术体系和相应的艺术理论与美学思想。

在外来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交融中,外来艺术形式受到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创新转化,不断融合中国传统精神,凸显民族特征,从而显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并得到持续的发展。比如,在油画领域,中国油画家们面向中国现实,深入挖掘和表现社会文化与时代精神,呈现出多元共生的景观,并逐渐形成了趋向以西方传统写实手法来表现当代中国现实的中国写实油画家群体,趋向将西方现代艺术理念与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结合的中国写意油画学派;中国传统绘画则在外来观念的影响下不断革新,先后吸收借鉴了西方素描的造型方式、现代艺术观念等外来营养,构建了“徐蒋体系”“现代水墨”“新工笔”等传统国画艺术的现代形态;在当代艺术领域,蔡国强、徐冰等众多中国当代艺术家既继承了民族传统文化语言,又与西方后现代艺术形式有机结合,并进行了个性化的创新和转化,在传统与当代、全球化与本土化、世界性与民族性的互动、冲突与交融中找到了恰当的切入点,在国际当代艺术领域取得了公认的成就。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当代中国美术坚定文化自信的核心理念。如何在与现代性、后现代性的互动中弘扬中国美术的民族特质成为当代中国美术必须关注的时代命题。这既是中国传统艺术观念现代转型所面对的根本问题,也是对当代中国民族精神和美术文化的塑造,更是向世界传递中国民族传统美学,探索世界美术发展新方向的文化思考。

三、当代性

艺术的当代性是艺术与所处时代和社会的一种独特关系,其内涵与价值是在当下艺术的时空中被赋予的。艺术的当代性与其是否表达当代感受、解决当代问题,以及是否深刻反映社会现实、体现时代特征等因素息息相关。在世界艺术视野中艺术的当代性应该更加鲜明地体现为独特的本土化特征。因此,要正确面对和考察中国美术的当代性问题,就要立足中国当代社会现实和本土文化,并围绕其语言形式和艺术面貌等是否具有本民族独特的美学样式与价值,从其在当代的生命力和与现实社会的关系中来判断。

从反映时代特征与社会现实的程度来看,当代中国美术是当代人社会活动和思想情感的艺术化表达。各艺术门类把中国社会的伟大实践和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作为创作源泉,深刻反映时代主题、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心理特点等,对社会进步产生着积极影响,成为当今社会精神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一部分,满足各阶层大众群体对文化艺术的审美诉求,促进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体现了当代中国美术所具有的毋庸置疑的当代性价值和特征。

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艺术的当代性也存在多种涵义,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决定了中国美术的当代性特征有着与西方不同的内涵。当代中国美术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精神,体现了艺术创作的规律,无论是具体艺术家的创作,還是群体性的风格流派,都能看到鲜明的中国文化印记和时代特征,整体呈现出独特的风格面貌。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但当代中国美术并没有沿着西方艺术在科技发展和进化论思想主导下形成的基于时间维度和线性思维的激进、颠覆、求新的演进逻辑来发展,而是注重在提升自身艺术品质和深刻反映时代现实的过程中把握当代性,是在延续和传承中国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时代性革新与创造性转化,秉持了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这一发展路径与探索实践无疑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西方艺术理论的批评视野与学术判断,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美术不但具备不可否认的当代性特征,更是当代世界美术格局中独树一帜的文化力量。

四、结语

中国传统美术的发展脉络绵延数千年而没有中断,原因就是其在开放与包容中始终保持了自身的主体性特征。在新时期多元文化冲撞、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当代中国美术立足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这一主轴,既注重继承传统美学理念,又注重与西方现代美学和艺术思潮的会通,构建了人民性、民族性、当代性等主体性特征,塑造了中国美术传统发展脉络的现代形态。这既是文化自信的表征,更是中国文化艺术的自觉,是当代中国美术的独特文化魅力和精神品格在世界美术格局中的有力展示。

参考文献:

[1]冯民生.论中国油画的当代性特征[J].美术,2016(10):109-112.

[2]尚辉.如何确立中国美术可持续发展观[N].光明日报,2016-8-8(15).

作者简介:王笃涛,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创作与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人民性民族性文化自信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廓清党性与人民性关系的认识误区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内在统一
民族性不是票房毒药
狗年说“狗”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
论城市雕塑语言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