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功能优化研究

2020-01-25黄灵霞岳海静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

黄灵霞 岳海静

摘  要: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海邮驿站”遵循“学院主导、教师指导、学生主体、企业化运营”的模式,促进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提升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国际邮轮乘务专业; 生产性实训基地; 功能优化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0)06-0021-0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再次重申了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强调了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思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路径。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提出,要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带动各级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建设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所在,可有效缓解职业教育“两张皮”的现象,最大可能缩短学习与就业的距离,为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本文以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为例,探求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功能优化的路径与具体实施。

一、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现状分析

(一)生产性实训基地内涵

《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推荐预审标准(试行)》指出,校内生产性实训是指“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校企合作联合设计和系统组织实训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丁金昌、童卫军认为,当前国内高职教育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所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是有企业参与共同生产出有形“产品”的实训基地;另一种观点认为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某一实训任务,生产出不同形式的“产品”,包括物品和服务,且实训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基本一致,那也是生产性实训。

无论哪种观点,其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是一致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是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是要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要实现“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是要实现学生顶岗实习零距离就业。

(二)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现状及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通常以模拟实训室为主,虽然能够完成一些专业课程的实训项目,如模拟客舱(含前厅)、模拟中餐厅、模拟西餐厅、模拟酒吧等,但这些实训项目存在真实性差、实训条件滞后、练习因子呈样本状、情境非立体化和过程断链等弊端,已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新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从而影响专业实训效果与教学质量。

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专业课程中包含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校内完成;另一种是走出学校,到高星级酒店进行集中性的实践教学。通观国内各高职院校这一专业的校内实践性教学,基本存在以下共有的问题。

1. 校内实训室建设滞后于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实训室硬件建设没有体现适度超前,实训室教学组织与管理理念传统色彩浓厚,尤其是在软环境建设上不能为“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实施提供保障,难以满足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2. 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任务,决定了其实践教学必须具备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特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但目前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普遍缺少一些保障性的制度支撑,对学生实习纪律、劳动安全、环保意识等方面的规定还不够健全,未能与国际邮轮管理良好接轨。管理缺乏行业应有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导致基地建设无法实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只能做表面文章。

3. 实践条件以模拟性为主,且其功能与传统的酒店管理专业相交叉

据调查,除极少数高职院校有校企合作海乘实训基地(比如天津海运职业学院的皇家加勒比游轮培训基地)外,国内多数学校的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室仅仅具有模拟性特征。如添置一些设备形成一间邮轮模拟客舱,在校园某一角落建一个模拟前厅、一个模拟西餐厅、一个模拟茶艺室等,其规模及设施设备的整体感与真实的邮轮相去甚远,缺少整体布局与设计,软硬件配置也可适用于传统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无法体验到真正的邮轮氛围,无法真正体会与积累邮轮服务与管理的实践经验,职业向往也无从谈起。

4. 教学师资以理论讲师为主

与国外邮轮乘务管理专业的师资来源相比,国内高校邮轮乘务管理专业的绝大多数专业教师是从旅游管理或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华丽转身”,新入职老师多数是普通高等学校的酒店或旅游管理类本科生或研究生。近年来,随着本科院校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的开设,师资的专业对口率有一定的上升。更多的新教师则通过改变专业、进修或自修而转行,并通过6个月或以上的下邮轮实践这一“就业直通车”,成为一名国际邮轮乘务管理的专业教师。据不完全统计,国内邮轮专业师资队伍中,有60%的专业教师未曾接受过正规而系统的“海乘”专业训练,不具备系统的邮轮知识素养,更缺乏从事邮轮实践的工作经验,这对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人才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优化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功能的基本策略

職业学校的自身条件是影响产教融合的主要因素,所以探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优化,必须以推进产教融合为基本理念。具体对策建议如下:

(一)拓展实训室功能,丰富实训教学内容及形式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使其功能优化发展。事先确定所有活动开展的可行性方案,并确立由校内延伸至校外、由课内延伸至课外、由院内延伸至院外、由教学延伸至生产等几种模式,择优选取优势项目,在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实训基地的功能建设和优化,提升其价值。所以在实训室的建设方案制订前,首先考虑的要素是为学生提供上课学习的专业平台;其次考虑的是发挥实训基地的生产经营功能,既能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又能为各类社团、班会活动在实训室开展活动提供场地和服务。针对某些特定的客户,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等业务,如为校企合作的各类邮轮公司提供培训场地,利用实训基地现有的设施设备开展各种专业培训,充分发挥其社会培训功能等等。同时,可以提供休闲服务,设立书吧,为校内师生提供轻松的阅读环境;定期开展文化主题交流分享会,打造校园文化基地。通过以上这些设想的落地,来充分拓展实训室功能。

(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要逐步改变传统的校内实训基地运作模式和育人模式,让教师逐渐转变为“教练”,让学生成为“学徒”,即实训的主角。让学生在实训基地内根据自己所学或者根据自己理解的知识进行自主经营、自我管理的生产性实训,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训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改革现有传统的实训课程体系,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升实训课程教学质量。如,通过现场示范、情景模拟、纠错教学等对教学内容进行现场检验,使学生能够当场掌握和运用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三)强化任务驱动,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鼓励高职院校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任务式培养模式施行的关键在于具有一批“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生产经营性实训室的建设使用对任课教师的“双师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仿真的教学实训条件將倒逼广大专业教师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考试,或到合作的企业里进行实践锻炼以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任课教师在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相应的实践经验,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胜任“师傅”角色,能够独立熟练地完成若干生产、加工或经营任务示范,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细化制度建设,规范运营管理

要明确实训基地的管理组织结构和管理运营方式,下设教学与生产经营两条线路,教学以专业团队为主导,协调安排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包括理实一体化课程、考证课程、实验实训课程等;生产经营以该实训基地负责教师为主导,协调安排包括学生勤工助学、社团活动、学生创业、企业培训等相关事宜。要建立体现邮轮工作环境下维护实训基地日常运行和管理的相关制度。

三、优化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功能的实践探索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于2016年9月建成国际邮轮综合实训中心——“海邮驿站”,建筑面积450平方米,高度仿建豪华邮轮公共餐饮服务区域设施设备,积极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功能优化的研究与实践,努力培养高素质海乘人才。

(一)打造多功能复合型实训平台

“海邮驿站”内有茶艺室、酒吧、吧台、西餐实训室、青忆吧演绎歌厅等,满足学生茶艺、咖啡、调酒、西餐、烘焙等专业技能训练,为学生提供了实训条件,为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创造了仿真的情境化教学环境。各实训室的教学任务非常饱满。自2016年9月建成以来,“海邮驿站”为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拓展了课堂教学空间。主要课程有:邮轮实用英语、邮轮服务礼仪、酒吧服务与管理、邮轮餐饮服务与管理、咖啡研磨、调酒知识与技能、茶艺鉴赏、邮轮声乐表演艺术、西点制作等9门,约占专业课程的1/3。2014级至2017级的邮轮专业635名学生都在海邮驿站进行了每人30学时的邮轮服务实践。通过现场示范、情景模拟、纠错教学等教学方法,实现学做一体,学生能够当场掌握和运用所学内容,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对学校的满意度和学习认知的获得感也明显增强。

(二)开展现场情境教学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提出:职业教育要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海邮驿站”创造了邮轮的客服务教学实训环境,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充分开展情境教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坚持因材施教,采用范例教学法、纠错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完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海邮驿站”呈现出良好的教学生态。

(三)模拟企业化运行

明确“海邮驿站”组织与管理结构,以海洋旅游学院院长为总负责,副院长为协助负责,下设教学与生产经营两条线路,教学以国际邮轮乘务管理团队为主导,协调安排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包括理实一体化课程、考证课程、实验实训课程等(结构详见图1);生产经营以该实训基地负责教师为主导,协调安排包括学生勤工助学、社团活动、学生创业、企业培训等相关事宜。建立实训基地日常操作管理制度,汇编成实训手册,使每一项教学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

(四)培养“多面能手”级专业师资

在整个生产性实训过程中,任课教师担任了老师、师傅、品鉴师、考评员甚至营销员等多重角色,生产经营性实训室的建设使用,对任课教师的“双师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该项目倒逼任课教师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考试,或者到合作的企业里进行实践锻炼以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近一年来,任课教师中已有10人次考取了调酒、咖啡师、烘焙、花艺、茶艺等方面的高级职业技能证书,学校也选送了2位教师下邮轮进行实践锻炼以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任课教师在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实践经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为学生培养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提高学生创业创新能力

“海邮驿站”的经营活动逐步开放,实行学生店长负责制,开展创业创新教育实践(结构示意详见图2)。在老师的指导下,实行自主管理,自主经营,自主学习,进行产品的学习、生产、加工、销售、售后等一条龙服务,员工既分工明确,有自己负责的板块,又同时学习饮品调制,糕点制作等技能,做到人人都是多面手,在工作中团结协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服务水平和就业竞争力,第一任店长毕业后,成为单位争相聘用的香饽饽。第二任店长毕业后,加盟国际知名餐饮服务品牌“星巴克”,成为学院创业创新优秀校友代表。

(六)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海邮驿站”自投入运营以来,以其豪华、别致的风格,真诚的服务以及优质的“产品”,一直广受校内师生和社会各界的青睐。它发挥着教学和生产性双重功能,在此基础上开设的书吧、休闲吧,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充实了校园师生的业余生活,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亮丽窗口。每年一度的全国职业教育周之校园开放日活动,“海邮驿站”一直门庭若市,广大市民流连忘返。

四、结语

党的十九大对教育工作做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也作出了持续推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基本指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根本价值,是为了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满足理论够用、技能突出和能力综合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海邮驿站”是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在生产实训基地建设中的一大探索,如何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开拓并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与办法,是“海邮驿站”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EB/OL]. (2019-02-13)[2020-09-11].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 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 (2016-11-20)[2020-09-11]. http://www.moe.gov.cn/s78/A08/moe_745/tnull_19288.html.

[3]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EB/OL]. (2017-12-19)[2020-09-11].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

[4] 教育部. 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 (2015-07-29)[2020-09-11]. https://baike.baidu.com/item/2015-07/27/18501817.htm.

[5] 教育部. 关于转发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部分专业领域实训项目与设备配置推荐性方案的通知[EB/OL]. (2016-01-05)[2020-09-1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0601/t20060105_93463.html.

[6] 黄荣春. 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7] 刘旭慧. 我国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8] 丁金昌,童卫军.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57-58.

[9] 江春然,张玉玲,顾洪洲. 基于校企合作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科技向导,2011(6):153.

[10] 白福民.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1.

[11] 张建国. 论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4):48-53.

[12] 龚方红,朱苏,徐安林,等. 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2):77-82.

Abstract: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 “Several Opinions on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has clearly stated th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follow the rules of education and market.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constructing diversified entities, colleges should closely connect with related enterprises,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conditions of training and practice base, and actively explore a new mode of developing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within the school. The “Haiyou Post”, a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of Zhejiang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llege, follows the mode of “being led by the department, being guided by teachers, being based on student-orientation, being operated in enterprise's mode”. Such mode has promoted teaching reform of curriculums, improved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vel, and enhanced students'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Keywords: major of international cruise crew;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function optimization

(責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生产性实训基地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生产性实习基地建设探索
适应计算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使用的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后勤资源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探索
以“三赢”为导向的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生物饵料培养技术课程设计
高职物流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的研究与实践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
高等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