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计算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使用的教学模式探究

2016-12-29张妍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计算机中职

【摘 要】本文结合本地区计算机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主导模式,研究与之匹配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适应计算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使用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基本技术保障,使其更具可行性及发展性。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模式

教育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别,根本上和普通教育区别在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因此决定了衡量职业教育的标准是什么?唯一的标准就是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中职学校建设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重要场所,其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生产和实训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实训教师的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作用,最终达到使学生贴近就业市场,实现与就业市场的零接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使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培养呈现出旺盛的发展势头。然而,一方面是社会需要大量计算机专业人才,而另一方面是企业感叹人才短缺;另外由于不断扩大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学生感叹工作难寻。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目标需求,缺乏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差,对所从事行业、职业岗位需求了解不够,缺乏行业实践经验,不具备相应的职业素质。而深层次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重基础、轻实践,重技能、轻素质。要想从根本上扭转这种现状,对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研究与生产性实训基地主导模式相匹配的教学模式,真正培养出实用型高技能人才。

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是践行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办学理念的有力抓手,是推动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是职业教育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的有效载体,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践教学的广阔平台。

一、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计划的稳定性与企业生产的市场变动性的矛盾

中职学校的教学计划是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依照课程设置组织实施的,具有稳定的模式和计划。但企业生产是围绕市场需求为基本点,市场是变动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必然随之变动。因此,企业生产计划与学校教学计划的衔接必然会产生矛盾。

(二)教材的选用与企业生产的实用性之间的矛盾

企业的需求就是学校的培养目标,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特点,决定了教材的特殊性。因此,市面上的很多教材,不一定完全符合并适用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使用。

(三)专任教师对生产性实训的适应性问题

以往的中职教学,使用传统的理论——实践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远离生产一线,教师长期脱离社会,对职业岗位的需求了解不够,不能与时俱进,对生产性实训基地需要适应时间去转变教学方法及职业素养。

二、适应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使用的教学模式

(一)课程体系的改革

(1)积极探索基于计算机企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施。按照企业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必须体现“学做合一”,针对就业岗位群,与企业双方共同确立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使每门课程真正体现“工学结合”。在日常管理中,成立“实训管理中心”,制定生产经营性实训制度,引进企业管理制度,配备一定数量的实训指导教师,尽量做到一个实训环节、一个实训功能区,每位实训指导教师开发设计实训项目,并制定相应的校本实训标准。在实训中,使专业课依托于实训基地开展教学。实训指导教师要保证每个功能区计算机设备的正常运行,并积极配合任课教师完成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解决课程体系与企业需求脱离,课程体系与生产实训不配套的问题。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将专业知识、生产实训融合在一起,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在优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使学生和企业真正意义上实现无缝对接。

(2)教材专业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特点,决定了教材的特殊性。尤其是计算机学科,教材内容是永远跟不上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速度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主线。因此,可以由学校实训基地的重点项目出发,研制适合的校本教材,使教材更具实用性,适应社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

(3)师资建设。专业教师要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尽量结合企业实际,设置课程项目。专业教师必须先到计算机实训基地相应的项目实训室,熟练掌握项目的技术和取得一定的实践经验后,再上台授课。计算机教师可以通过开发一定的程序,如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学校电子图书馆以及开发各专业学科的多媒体课件资源等,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增强创新精神。贯彻落实“走出去,引进来”的师资提升机制。“走出去”——定期组织在职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期进行培训,到经验丰富的师资培训基地去学习提升业务能力。“引进来”——积极聘请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专家,并引进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来做兼职教师,他们可以为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人力和技术支持。

(二)教学模式

1.一体化教学模式

(1)企业参与专业建设。每学年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开发基于企业项目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制定与修改,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确保“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有效实施。

(2)围绕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工程项目内容、职岗任务内容展开多形式、多层次的实践性教学。切实保证课程之间的连续性、递进性及实用性。

2.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计算机生产性实训基地,强调学生的参与,要使学生成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使教学基地不但成为生产学习的基地,同时也成为学生进行多种实际技能培训的场所。把整个学习过程分成学习和企业工作交替进行的过程,学生可以定期到实训基地参加实训。教学组织采取分段式教学。第一学期在校内学习基础课,第二至四学期根据制定的教学计划与实训基地的生产需求,合理安排学生到实训基地实践,工学紧密结合,实践与知识紧密结合。

3.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真实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能够解决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完成该项目。其培养的侧重点在于能力的培养。在这种环境和模式训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技能、职业素质迅速提高。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培养出的学生,职业适应性强,就业竞争力强。

4.任务驱动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收集和获取企业的商业信息。把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工作任务拿到课堂上来,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传授新知识,新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采用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模式

采用权威性认证融入培养方案,实施以证代考,并可以纳入学历考核。将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将劳动部、信息产业部、IT企业等机构的相关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专业核心课程都实行专门技能训练项目,利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软硬件优势,进行职业技能考证,更多着眼于对学生进行职业从业能力与资格培养,使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更具优势。

综上,根据市场需求情况,积极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改革,积极倡导以上几种教学模式,有效推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顶岗实习,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作者简介:

张妍(1978.06~),女,大学本科学历,讲师职称,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猜你喜欢

生产性实训基地计算机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基于后勤资源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探索
以“三赢”为导向的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