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多媒体,让文言文课堂成为学生的最爱

2020-01-22纪荣波姜立星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6期
关键词:提高效率多媒体技术

纪荣波 姜立星

【内容摘要】文言文教学的传统模式弊端太多,学生厌学,教师厌教,费事费力。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转变学习方式,强化情感认知,提高教学效率,让文言文课堂成为学生做喜爱的课堂。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提高效率;学生最爱

作为国学传承和语文素养培养重要载体的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压在语文老师心头的大石。老旧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利于学生学习文言文了,学生普遍产生畏难和厌烦情绪。精彩纷呈的多媒体软件和互联网功能强大,文言文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手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改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式,以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最优化,真正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是如何让多媒体成为文言文教学的得力助手,让文言文课堂成为学生的最爱的。

一、巧用多媒体,让学生入情入境

多媒体技术集图、文、音、像等为一体,文言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有效化解文言文的生涩难解,可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枯燥,使学习过程变成一种享受,每一课文言文教学的导入环节,都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时,针对大多数学生对陶渊明的了解不多,对东晋社会的认识不够这一具体情况,先让学生观看我自行剪辑的小短片《彭泽令的清贫人生》,让学生对陶渊明其人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产生强烈的探究欲,然后又播放网络上改编的短剧《桃源梦》,将学生学习《桃花源记》的兴趣充分激发起来。当大家进入课文朗读阶段的时候,我又配以展现桃源风光的视频和优美的音乐,好多同学读起来声情并茂,简直把自己当成了偶入桃源的“渔夫”和幸福的“桃源人”。这样,学生在美好的文字享受中感知了课文内容和情感,还体会到文言文独特的韵律之美。

但是文言文的学习绝不是蜻蜓点水,不能热热闹闹完了,什么知识点都没掌握。接下来文言文句意的理解,对于文言语法知识的教授,如果仅靠学生死记硬背,很快就会厌烦,且易混淆。翻译文言文,我尝试采用动态课件,让学生为重点实词找“朋友”,注意古今的差异,句子的翻译采用留白方式,让学生不拘泥于一种翻译法,意思对了即可。这样学生对于翻译句子的热情不减,效率也高。对文言语法现象的教学,也可借助多媒体,鸿合软件就是一个强大而便捷的多媒体软件,利用“爱学班班”资料库里对文言语法的归纳,将本课的文言语法以动态的方式展示,以游戏的方式巩固,例如对省略句的辨析,我制作了“渔人”和“桃源人”两个人偶图标,让学生拖入相应的位置,这样学生一点也不觉得枯燥无味,而是饶有兴趣地掌握了省略句的用法。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大胆改变教法和学法

文言文教学大致分为古文和古诗词两部分,古文的传统的教法大多是老师讲翻译,学生记笔记;古诗词教学方面是教师讲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学生做笔记,然后进行背诵和默写。古文和古诗词学完后都要反复做题巩固训练,学生不胜其苦,老师也口干舌燥,不胜其烦。曾经试图改变,但是考试命题限制了我们的教学行为。“老牛拉破车”式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旷日持久,强大的鸿合软件给了我灵感,通过多媒体声像,可以让古文古韵萦绕在学生心头。于是每天晨读时间,中午时段,晚读时间,我给学生播放古诗文的朗诵视频,配以优美典雅的古筝曲,或者播诗词古文的唱片,让学生不经意间去吟唱。这些博大精深的文辞,不经意地就印在了学生的脑中,印在了学生的心上。而且时间久了也不容易忘记。为了激发学生的巩固积极性和课外拓展热情,我每隔一个月,就带领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举行一次古诗文大赛,模式采用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但是不是现场举行,而是钉钉视频会议的形式,比赛的内容也涵盖了考点的所有内容,还邀请家长参与做评委,对于比赛的前十名优胜者给予双份奖励,一份是来自老师的,一份是来自家长的,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中学的课本里入选的文言文都是古文化长廊里颗颗璀璨的明珠,不能在死记硬背中埋没了它们的光华。每一课文言文教学,要把情感体验和思想教育作为重点,不可忽略。例如教授《岳阳楼记》这篇课文时,要让学生领悟范仲淹远大的理想,博大的情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如何做到呢?还是要借助多媒体层层铺陈,循序渐进。先用多媒体展示范仲淹的生平经历,主要是他忧国忧民的具体行动,这些鲜活的信息,让学生走进了作者的生活。然后在播放“阴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洞庭湖景色视频,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然后讀读作者的情感是什么?揭示主旨后,再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我们应如何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经典?教师适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资料进行点拨:“先忧后乐”的思想源于儒家的仁爱思想,范仲淹将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国家利益为宗旨,竭力奉献社会,不计得失。这就是社会和民族的脊梁啊!然后再让学生倾情配乐朗读,将课堂推向了高潮,但这还不够,还要不失时机地联系实际进行教育:播放汶川地震救灾视频,消防队员灭火视频,非典爆发时医护人员救治病人的视频。问学生:当国家面临重大的灾难或困境时,身边或者社会中有哪些人践行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现在的你如何向这些民族的脊梁看齐?将思想教育进一步内化,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学习古诗词时,更要注重情感的体验和理趣的认知,利用多媒体情境再现和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尤为重要,同时配乐朗诵,反复唱诗词也是升华情感的有效途径,这个过程,教师提前的准备工作是繁重的,但是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我乐此而不疲。

四、巧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文言文教学的高效

张世超教授曾经指出:教师要具备两方面的素养:一个是专业素养,一个是教学方法的素养。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能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取得文言文学习的最佳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多媒体技术应该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以往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率低下。“串讲法”、“读、记、背”磨灭了多少孩子的语文情怀;重知识而轻思维,重翻译而轻欣赏,又扼杀了多少孩子的创造力!多媒体技术的信息容量大,呈现形式生动,还有超媒体,可以让学生事半功倍,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多媒体技术有助于突出重点,淡化难点,便于理解和记忆。例如,执教《送东阳马生序》时,分析作者这篇赠序的主旨,我先播放一段宋濂求学“勤且坚的视频,提问:无书,“我”是怎么克服的?无师,又是怎么解决的?然后在播放一段古代太学学习的视频,让学生看看太学的学习环境优越在哪里?这样将课本上生涩的文字转换成生动的生活场景,有画面,有声音,有情节,再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宋濂以自身经历现身说法,勉励年轻人珍惜良好读书环境,专心治学”的主旨,就迎刃而解了。这种将原先的长篇累牍,借助多媒体简化成几段视频的教学,降低了难度,突出了重点,化难为易,化整为零,提高了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其次,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改变知识呈现方式,便于领悟和体验。文言文的意韵深远,但受时空限制,比较抽象,这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可让学生生动领悟。例如,在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对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新奇的比喻,我适时播放雾凇和梨花的图片,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了诗句的精妙,更加深了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再如执教《河中石兽》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求之于上流”,我制作了一个三维动画图,让学生明确石兽在河中的运动轨迹,这样就理解了本文的内容,进而理解了“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此外,多媒体在诵读教学中的效果更明显,就不必赘述了。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巧妙运用多媒体辅助文言文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让文言文的课堂成为学生的最爱,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南村中學)

猜你喜欢

提高效率多媒体技术
“游”刃有余 灵动课堂
瞄准目标,精细练习,提高效率
瞄准目标,精细复习,提高效率
剖析错因 提高效率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初中数学教学探讨
提高效率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