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问题情境,提升思维品质

2020-01-22徐晓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6期
关键词:思维品质问题情境提升

徐晓华

【内容摘要】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提升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过程,本文在结合课堂教学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1)挑选典型地理事例,创设地理问题情境;(2)利用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来创设地理问题情境;(3)利用拼图游戏,创设地理问题情境;(4)利用地理小实验,创设地理问题情境;(5)通过学生的演示或小制作,创设地理问题情境。通过创设地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中提升地理思维品质。

【关键词】创设;问题情境;思维品质;提升

曾看到这样一篇文章:看到水壶里的水开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而瓦特看到水壶里的水开了,坐在一边静静地思考,所以他最后制造了改写历史的蒸汽机……从这一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思考和发散思维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每个教师有责任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就是通过合理的情境,结合学生思考再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增加趣味性,从而引发学生的探究知识的兴趣与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挑选典型地理事例,创设地理问题情境

老师先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已知,然后合理地挑选我们生活中的案例,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的地理,引发学生的感情共鸣,达到知识的过度、消化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当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在生活中碰到过或听说过,便会对这个问题产生亲切感,学生就会渴望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把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地理教学的结合点,就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兴奋点,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

进行《美国》的教学之前,播放美伊战争一段报道的录像:一架架飞机从军事基地起飞,无数枚导弹升空,伴随着剧烈的爆炸声,美军地面装甲部队的快速开进,而不远处的油井正冒出浓烟……通过这样极富震撼力的视频情景的渲染,学生就会主动提出“为什么美国要千里迢迢主动发动对伊战争?美国这个国家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样国际地位?世界各国人民对美伊战争有什么看法?”等问题,地理老师就能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美国的探究兴趣上来,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被调到起来了。把国际关注热点话题——“美伊战争”的作为新课导入,通过挑选地理典型案例,创设地理问题情境,增加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直观认识,从而建立学生的感性认识,再经过学习思维的深加工,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二、利用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创设地理问题情境

通过扮演角色,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使地理教学回到学生的生活,而且开发学生们的儿童乐趣,让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在地理教学课堂中呈现。例如,在讲到《中国的人口》一课时,让学生再演“超生游击队”。通过扮演角色,学生可以深刻理解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一个原因就是 “超生游击队”,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就会带来一系列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自己发现的人口问题,投入到《中国的人口》一课的学习中。通过角色扮演,演绎社会中真实的问题,充分带动学生地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通过扮演、讨论和探究的过程,引发学生思维的深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利用拼图游戏,创设地理问题情境

通过学生喜欢玩的拼图游戏,创设地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放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气氛中学习地理知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中国行政区划”时,我利用动画“中国行政区划拼图”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拼图竞赛,具体操作如下: 地理老师先简单的介绍拼图游戏的操作: 第一步:学生可以看着课本上的“中国政区图”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在电脑上完成拼图;第二步:不看课本上的“中国政区图” 并按地理方位顺序,在电脑上完成拼图;第三步:2~3人合作完成拼图;第四步:正式开始拼图游戏竞赛。最后地理老师对学生进行点评:对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 成绩取前十名,获奖者可以得奖品。

通过地理游戏使我们的地理课堂热闹起来、活起来了,让学生动起来了,学生在民主、平等、互助、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地理学习,我们老师收获了教学的快乐,学生也收获了学习的快乐。通过拼图游戏,还可以设计出现实的问题情境,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性理解,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找到解决问题办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

四、利用地理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可以通过地理小实验,创设地理问题情境,展示出真实的地理现象、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可以让学生获得直观的、动态的地理知识,还可以强化地理的感性理解,身临其境知识产生的过程,不断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性认识,不断深化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如在讲到“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时,课本上有“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的小实验,上课的时候可以让自己动手做做实验,需要的物品可以提前准备好,通过实验,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关系一目了然。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加深了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的理解。有时候我们可以模拟实验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如在讲“利用经纬网定位”时,学生很难理解,我们可以利用教室里的座位来模拟经纬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位置在哪条经线和哪条纬线上,还会在其他经纬线上吗?通过模拟经纬网,学生能很好明确怎样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利用学生动手进行地理小实验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还可以生成许多课堂教学的思维亮点,地理老师要及时地捕捉住到这些思维亮点,鼓励学生,激发学生,让学生在动手体验和老师甚至是同伴的激励中学习地理,生成了满堂精彩。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现象到本质地看待问题,提高地理思维品质。

五、通过学生的演示或小制作,创设地理问题情境

地理演示或小制作是学生获得听觉、视觉、动觉等综合感性认识的重要方法。通过地理演示或小制作,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最直接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地球上千变万化的地理事物,直接让学生获取直接的第一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还可以以动态的形式有利于学生理解地理事物,让学生的多种感受整合起来,让学生的理解更透彻和贯通,同时让学生产生联想、回味,这样可以有利于学生将感性和理性理解相融合,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在地理演示方面,在一位地理老师的课堂上,这位老师用电脑模拟演示“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演示过程主要是为:一,演示“地球公转”这一地理现象,学生可以仔细观察“地球公转”的动画,留意到地球在运动过程中的姿势,学生有了最直观的印象:地球在宇宙中是如何绕太阳进行公转运动的。二,在学生观察“地球公转”动画时老师要特别强调:动画演示中地轴和公转运动轨道面的夹角以及地轴倾斜的方向是始终不变的,同时还要跟学生明确这个条件是地球上产生四季变化的先决条件。三,个别演示: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在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光线垂直照射在地球表面不同的纬度位置,由于太阳垂直光线不断变化从而使地球表面获得的热量不同这一现象,由于获得热量不一样,就形成了不同的温度带,让学生知道“五带”的形成原因,同时还让学生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在小制作方面,例如,可以让学生利用乒乓球和相应材料制作一个小地球仪:利用铁丝做成地球仪的地轴,然后用笔在乒乓球上绘出各种特殊纬线和经线,如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赤道、东西半球分界线、本初子午线等特殊的经纬线,还可以让学生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仪上标好我们自己的家乡或学校所在的城市。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地球仪,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球是一个球体,还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确地球仪的用途。通过学生的地理演示或小制作,加深了学生的感性理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

总而言之,在地理课堂上通过创设各种地理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发问,让课堂发问方式的得到优化,还可以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不但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巩固新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老师通过问题情境既可以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但是我们老师又不能让学生只按着老师的思路进行,不可以将学生思维控制在地理老师思维中。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来设计问题情境,同时,地理老师还需要积极地、主动地去引导和鼓励学生,让学生融入课堂、主动参与、积极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更快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清平.初中地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J].名师在线,2019(33):47-48.

[2]程路萍. 初中地理情境式“课内翻转”教学的行动研究[D].河南大学,2019.

[3]陈立霞.巧妙设置地理问题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黑河教育,2015(6):60.

[4]鄧楚雄,蒋浩,曾强.初中地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化策略初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8):20-21.

[5]潘玉贞.地理关键知识教学与学生思维品质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20):7-9.

[6]陈忠新.哲学思维:提升地理教学的品质[J].地理教学,2013(8):11-13.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羊尖中学)

猜你喜欢

思维品质问题情境提升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