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体会

2020-01-22刘芳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6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学改革

【内容摘要】初中体育教学课程关系决定着初中体育教育的发展情况,所以必须要及时的更新并改革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结合新时期体育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进行创新,选择适合于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形式,促使该课程满足新时期制定的教育标准。所以必须要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培养出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师资团队,落实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需了解本课程的培养思路及培养目标,了解现阶段教育过程中问题,不断提高体育课程教学效率,从而进一步促进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咱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探究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和课程实施对策,希望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

初中体育教学的重心培养学生的体能、肌肉强度,并逐渐改善学生的肺部功能。因此,新时期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科学融入个性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为目标,重视对学生身心、体育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让学生的德育、体育、智力水平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必须要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身心综合素养,例如,在中学体育模式中,教师需注意培养学生的生活水平、实践水平及体育训练能力等。另外,在体育项目进行中,教师也应当注意拓展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在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促使学生明白体育教育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也能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意识。所以,教师需在体育课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拼搏精神。

一、当前初中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困境

1.缺乏创新教育理念,教学思维过于陈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创新课程教学方式,但是在普通的体育课程设置中,教师只是推行应试教育,盲目的进行知识传输,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水平及综合能力,仅仅认知体育课程教学是围绕竞技而开展的课程,故侧重于对学生体育项目技巧的培养,没有凸显出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联系。例如重点展示了教学与练习,但是却放松了学生的学习与锻炼这两个板块,其原因是教师没有树立长期性体育运动、训练的意识,导致学生无法全面、长期进行发展,过于重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忽略培养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以及自我锻炼能力。

2.体育课程内容开展不科学

传统体育课程开展中,教师仅需围绕课程大纲、课程目标进行体育教育。但基本的体育锻炼无法满足学生的训练要求,如部分学生的体能较差,安排了较为困难的训练项目,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压力;若体育课程仅作为活动课程开展,没有给予学生明确的训练计划,可能会致使课程开展不顺利。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没有详细的认知到各类体育基础理论的应用方法及应用思路,会致使学生对体育训练产生误解,不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进而导致学生缺乏自理能力以及自我防护意识。

3.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体育运动可以改善学生的肺、呼吸等器官的功能,因此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帮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锻炼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效率,并且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具生机与活力,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学内容与策略。但现阶段初中学科的文化课程压力较大,尤其是需要面对会考、中考等文化课程的理论考试,因此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尤其是学生无精力进行体育锻炼,无疑加大了体育课程的教学难度。

4.课程考核体系较不完善

现阶段体育课程的课程考评环节大多以教师自主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体育水平,即利用体育考核评价学生的体育能力,但实际评价中教师没有关注到学生的身体情况,例如在体能评价环节过于表面,致使课程体系存在一定评价漏洞,也导致部分学生难以实现。由于体育考核与评估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严重限制着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可能会限制学生体能的提高。致使核心教學开展较为严峻。

二、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与具体办法

1.树立正确教学观念

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当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体育锻炼习惯,更要逐步的强化学生在体育锻炼当中的综合技能,通过培养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意识的提升,使学生在体育锻炼当中养成吃苦耐劳,互相团结的良好品质,对于初中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为了有效的让学生把握课程内容,在体育锻炼当中树立科学的体育锻炼目标。例如等教师要设立一定的体育教学标准,对于学生进行目标上的引导,使学生树立积极参与的良好体育锻炼态度,并且运用科学的指导策略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投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权。教师也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学习的相关策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学会体验成功,并且树立科学学习的学习动力。

2.革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体育教师要不断的完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师所设立的教学情境下进行探究,有利于让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导学生在训练中进行自主思维和自主探究,分析各项体育运动的运动技巧,从而革新体育课程模式。例如,教师可改变“宣讲式”的课程模式,通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学会探究,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爱好来组成相应的学习小组,通过共同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体育锻炼技巧进行实践和探究,从而逐步的理解与学习过程中形成锻炼的意识及思维。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体育课程的开展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因此需要在课堂中融入生活方面的元素内容,选择趣味性较高的运动项目,诱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理解过程中进行运动。由此可见,教师需利用多媒体设备及视频的形式展现不同体育训练项目的方法及技巧,同时要求学生进行探索与发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训练积极度。另外,教师需注意学生的个人性格及学习习惯,关注到不同学生的性格、体格的差异情况,并予以个性化创新。其中,教师可设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把握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导学生注重调节不良情绪,克服相应的困难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使学生在体育锻炼当中,由于克服困难并且战胜自身的弊端。

4.改革体育考核标准

教师要对初中学生进行体育的考核和评测,由于体育教学需要不断的激发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逐步的强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和评价,通过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注重全方面的评价学生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综合性的测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面对教师的科学评测,树立科学的学习心态和体育锻炼习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思想。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总结得出,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可谓是任重而道远,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严重限制着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培养。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要考虑众多方面的因素,能够树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目标,创设不同的教学方法及形式,并予以合理的指导建议。通过制定新型体育教学改革,帮助学生形成锻炼意识,侧重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切记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才能够促进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闫小茹.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应用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7,(11):142-144.

[2]肖微.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应用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7(3):94-95.

[3]崔井贵.实践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17(2):94-95.

[4]史朝兵.体验式体育教学流程中“生命意义”理念渗透初探[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1):67-68.

作者简介:刘芳(1980.01-),女,汉族,甘肃定西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马营镇黑燕山学校)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教学改革
“趣”说英语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