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思考

2020-01-22周晓吕思颖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6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渗透高中语文

周晓 吕思颖

【内容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具有多种效用,如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等。因此,加强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分析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在介绍人文精神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思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精神;渗透

在新教育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并非单纯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理论知识,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高中生的语文综合核心素养。语文教师将人文精神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加深高中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有利于学生大情怀的生成。但要强调的一点是学生虽有较强的信息收集能力,但是信息是否辨别能力薄弱,由于高中生的思想发展不完全成熟,很容易就被外界因素就干扰到三观。所以,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高中生构建“防护墙”。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渗透任务书。下面是作者对于将人文精神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思考锁提出的几点拙见,供相关人士借鉴。

一、人文精神相关内容概述

人文精神其实就要“以人为本”,是要维护和关怀高中生的生命和尊严,尊重并肯定高中生的自身价值,全面塑造高中生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所以,将人文精神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传授学生为人处世的一些道理和方法,而在此过程中,高中语文扮演了载体的角色,语文教师将人文精神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但可以更好的为高中生传授知识,同时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全面培养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一步有效促进高中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二、人文精神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契合新课标理念

将人文精神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非常契合,原因在于在新课改背景下,强调高中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通过人文精神的不断渗透,大大激发了高中生的学习热情,转变了高中生被动学习的态度,调动了高中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大幅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与此同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可以让在情感体验中构建完整度语文知识体系,对于语文教育价值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2.有利于全面教育目标的实现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可以为全面教育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拓展其他教育资源,确保高中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进一步发展。所以,人文精神的渗透就是新教育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将人文精神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在,可以让高中生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将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相结合,有利于高中生在思辨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这对于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极为有利的[2]。

三、人文精神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1.将人文精神有机渗透于语文教学中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对学生展开多方面的引导,才能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而人文教学目标的实现,要求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对高中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有针对性的在教学中不断渗透人文精神,促使学生在习得语文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接受良好的人文精神教育。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课文中所表现的人文品格,结合学生成长中表现出的缺陷進行教育,让学生在意识到自身不足的同时,自觉按照教师的人文精神教育路线进行完善自我,从而达到人文精神教育目标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3]。例如,人教版《窦娥冤》教学时,笔者在授课过程中,采取话剧表演模式进行授课,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自行组织话剧表演,重新在教室里演绎这篇文章。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窦娥冤的故事本身具有超强的感染力,高中学生在演绎窦娥冤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塑造个性化的文学形象,此刻窦娥冤当中的人物形象都是一个个融入了学生情感的活体形象。这样一来,教师自然可以通过话剧表演帮助学生体验到广大劳苦民众的疾苦,真正懂得珍惜当下美好生活。

2.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新教育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师除了传授语文知识之外,还要重视学生素养和品德的培养。而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课堂上要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构建合作学习小组,要和高中生主动沟通交流,鼓励高中生积极参与,自主设计活动内容,自主合作完成任务,进一步实现语文教学目标。例如,人教版《雷雨》教学过程中,笔者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围绕“赵姨娘的悲剧”、“刘项之让我欢喜让我忧”等展开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纷纷按照自己的看法提出意见,不同学生之间的思维发生激烈的碰撞,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有效提升高中生的人文素养。在这种学习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呈现出乐学氛围,便于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发展。

3.不断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语文教师要想有效将人文精神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一定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人文素养,原因在于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高中生影响力最大的是教师,而语文教师的职业人文素质又对中学生能够起到积极的榜样作用,所以说,语文教师职业素养带来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且具有持续学习能力,才能有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符合新课标教学发展需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效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为促进学生能力和人文精神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关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在实践中,在实践操作中,可考虑如下几项措施,首先,加强教师定期培训。在新教育环境下,学校要定期围绕新课标理念及其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选取合理的内容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充分意识到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人文精神带来的巨大好吃。语文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要强调教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的重要性,促使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语文专业教学水平,满足新教育环境下的人文精神教育需求。其次,教师自身方面,要在实践中通过网络培训和网上学习,重视对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同时重视培养自身持续学习的能力,从而保证自身能够在教育发展过程中不断成长,以此满足新教育环境下的语文教学需求。

4.拓展教学时空

在新教育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要想有效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单纯依靠语文课堂上数十分钟的教学,显然只能简单地完成高中语文知识的传授,甚至是语文知识传授的效率和质量都难以保障。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达成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不但要帮助高中生熟练掌握语文知识,同时还要注重对高中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要充分贯彻新课改教学目标的要求,突破传统高中语文教学时空的局限,和高中生的实际学习生活相结合,有效拓展教学时空,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向高中生推荐适合课外阅读材料,使高中生能够在课外读物中领悟思想、丰富情趣、陶冶情操,从而产生人文关怀,最终达到有效将人文精神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目的。例如,语文教师在讲解《沁园春·长沙》时,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课外读物供学生阅读,如 《沁园春·雪》《忆秦娥·娄山关》等,让学生在阅读这类读物的过程中,能够真实的感受到作者在写作是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人文精神教育的目的,以此有效培养高中学生的人文素质,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结语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人文精神,可以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且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为高中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语文课堂氛围,还要重视对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有机渗透人文精神,才能在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基础上,不断提升高中生的人文素养,为高中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宏园.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9(24):17.

[2]黎龙.再谈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才智,2018(17):136.

[3]黄超建.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6):39.

(作者单位:临沂第七中学)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渗透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