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文阅读观照下的语文古典诗词教学分析

2020-01-22陈宝祥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6期
关键词:诗词教学群文阅读高中语文

陈宝祥

【内容摘要】结合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出现的碎片化、模式化等问题,教育部拟出了应用群文阅读为核心的全新教学理念。通过统整诗歌教学,结合课内外读物,对古典诗词进行了多文本形式的閱读教学,让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的认识更加丰富全面,进一步体会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对于提升高中古典诗词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群文阅读;高中语文;诗词教学

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探讨,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的形式就是“群文阅读”,它要求学生能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教师的引导,有效的阅读多种具有共同写作特点的文本,并能够结合生活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探索,从而达到阅读目的。古典诗词通常由于篇幅较小,其创作背景、意象典故、思想感情等都是较好的“群文阅读”资源。因此合理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来进行古典诗词教学,大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为以后语文学科的学习提供了有利基础。

一、古典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古典诗词鉴赏讲解碎片化

就目前而言,古典诗词教学通常采用单一的“传授式”手法,将教参教案中的内容搬入课堂,严重缺乏创新精神。而教学的大致内容一般也都是先通过对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详细介绍,结合文章进行反复诵读,进而对文章进行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讲解,最后总结写作特点[1]。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都是通过按照设计好的教学程序进行,而学生也只是盲目的跟着教师进行记录、背诵,整个过程没有将任何思想情感投入其中,缺乏自主积极性,长久下去,学生对于古典诗词的学习提不起半点兴致,遑论体味作者思乡情怀。这种碎片化、程序化的教学模式,严重打消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对于古典诗词学习也起到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2.提问回答训练模式化

现在很多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都严重不足,遇到一首没有接触过的诗歌,往往连其大意都很难正确把握。然而教材上的基本问题却是要求学生对诗词的写作技巧、思想感情进行准确分析。因此,学生只能在答题时不假思索的套用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模式。而长此以往,学生就很容易养成在答题过程中不加以思考的毛病,答案中也会出现不着边际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指导学生清楚答题步骤,细细咀嚼,并通过总结答题模式,进行分类强化。同时,记忆型答题模式的前提,是通过对诗词内容、技巧、情感的全面理解与把握。学生只有真正读懂诗,并对诗词、作者风格、题材等有了整体性的概念,才能够在教师引导下,感受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有所得,有所悟[2]。单纯运用记忆答题的模式,而缺乏对于诗词含义的正确理解,长久下去,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过于局限教材,缺乏开放性

古典诗词的授课灵活性非常大,教师可以用几天的时间讲一首,也可以用一节课的时间讲很多首,因此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有着很大的自主性。然而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中,不少教师还是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只讲解教材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对于教材以外的相关知识,缺乏必要的引申和拓展,其局限性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在教授古典诗词时,需要以一种开放性的态度进行,不能过分局限在教材之内,更多的是需要调动学生积极能动性,以“学习在课内,发展在课外”为目标,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扩大课外阅读量,让学生有计划性的慢慢累积,丰富沉淀,提升自身鉴赏能力,进一步挖掘诗歌精髓,拓展无穷的思维空间,同时获得多重感悟体验。

二、实施群文阅读的必要性

“群文阅读”又名“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学中通过老师与学生共同围绕一篇文章进行多种探索,最终以一个相同的结论进行解读的阅读方式。教师要做到让学生以一个话题进行开展,多角度进行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例如在人教版高二语文《蜀道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同类型的诗歌,将其中的作者、朝代、背景等因素区分出来,并根据其生活年代的不同,合理的了解作品风格,并可以在进行自己作品写作时,从因到果的逐步进行分析构思。这样不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拓展了学生的阅读思维,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在根本上让学生的思维更为连贯。

群文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模式有很大区别,它主要通过学生与老师在课堂上的探讨、沟通,进一步得出相同的结论。在这一过程内,学生可以完全享受与他人沟通交流的乐趣,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只能通过听取教师的讲解,而缺乏课堂互动型。从而充分避免了学生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出现的打瞌睡,走神等课堂现象,大大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基于群文阅读对于学生拓展思维的要求性,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上充分掌握好课本内的知识,还要结合课外阅读,进一步丰富自身知识量,拓展视野,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充分进行发挥、从而做到提升学习效率[4]。除此之外,长时间的坚持阅读,还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就像俗话说的那样“活到老,学到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虽然大多数学生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文章的阅读,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文章的阅读难度也在不断提升。在初中时期,学生还可以通过背诵教师总结的文章模版,用以考试时进行套用。然而进入到高中后,这种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了。大多数学生因阅读范围小,相关知识储备量较少,在答题的过程中,往往语言会比较随意,没有中心思想,想到哪说到哪。而群文阅读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后,拓宽了视野,并能大量储存阅读相关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三、群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语文教学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教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只有在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前提下,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因此教师要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合理选用更多的作品进行对比,例如在人教版高二语文《琵琶行并序》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一并讲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长恨歌》,从而总结出白居易诗歌的创作风格,将细腻生动,可歌可泣的感情抒发出来,让学生对白居易的诗歌风格在整体上有把握。这样组合形的阅读方式,即强化了学生的理解性记忆,又有助于学生对于诗人、诗歌整体的观照。

课外阅读积累对于诗歌教学来说,宛如源头活水,生生不息。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将诗歌的阅读拓展到课外,让学生读好诗、品好诗、写好诗[5]。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二语文《锦瑟》一诗中,教师可以先通过讲解这首诗歌,从而引出作者另外的作品,让学生课外借助工具书,或者网络多媒体软件等手段,充分了解该篇诗词。另外教师也要通过运用自身的专业素养,在讲解教材内容的过程中,适当的做好延伸工作,让学生从各个方向进行理解。

诗词与诗词之间即互相独立,又都存在一定的关联。因此在古典诗词教學中,要做到准确分类,整体把握,对诗歌教学一定大有裨益。例如在人教版高二语文《咏怀古迹(其三)》的讲解过程中,对比杜甫另一篇《秋兴八首(其一)》,了解二者之间诗风的不同,并探寻原因,进一步使学生的兴趣被积极调动起来,从而加深学习印象,层层推进群文阅读在语文教学的作用[6]。

结语

总而言之,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是群文阅读教育推进中的重要参与者,教师应做好文本类型的选择,提前进行布置预习内容并做好引导工作,学生也要积极进行课外阅读思考,并做好相关笔记,在课堂上与教师与同学通力合作,认真交流总结,共同推进群文阅读的教育形式能够贯彻发展,全面发挥群文教育模式的优势,为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宏儒.群文阅读提升西藏薄弱学校学生阅读素养的实践探究——以昌都市第四高级中学为例[J].西藏教育,2019(10):36-38.

[2]张虹.高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初探——以潘庆玉《大美兰亭》群文教学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35(6):73-75.

[3]谭林松.形散神聚——以人教版教材单元整合为例探究群文阅读的三维立体构建[J].文教资料,2019(25):44-45.

[4]潘红义.破局整本书阅读,对接新课程标准——谈2019年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三大转变[J].语文月刊,2019(9):88-89.

[5]陈旭强,王惠娟.群文阅读教学标准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为样本[J].江苏教育研究,2019(Z4):116-119.

[6]詹碧容.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的策略探微——以“感悟杜甫的孤月情怀”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5):5-8.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诗词教学群文阅读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中职语文诗词教学之我见
诗词教学:共构言语与精神的春天
以趣入境走进诗意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诗词教学:共构语言与精神的春天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