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享受与学生徜徉书海的畅快

2020-01-22赵思聪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6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课程体系初中语文

赵思聪

【内容摘要】整本书阅读,不同于我们教学中的片段阅读,它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针对整本书的阅读和感受。由于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所以整本书阅读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强化学生素材积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人格塑造与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非常关键的价值。

【关键词】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整本书阅读;课程体系

近几年,随着统编版教材的使用及修订,“整本书阅读”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统编语文教材和整本书阅读有诸多关联和相似支持,如能有效借助统编教材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将有利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阅读速度,锻炼阅读能力[1],进而提高写作水平,和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本文将结合笔者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尝试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探索,对整本书阅读展开探讨和思考。

一、整本书阅读概述

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占据了绝大部分,而阅读本身又有利于促进写作,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阅读不得不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整本书阅读,则是语文阅读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贯穿在各个学段的一项必要的教学任务。它不同于我们教学中的片段阅读,它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针对整本书的阅读和感受。由于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所以整本书阅读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强化学生素材积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人格塑造与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非常关键的价值。

二、中学阶段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

整本书的阅读是一个体系化的过程,因此开展整本书的阅读,对教师提出了很多要求,堪称全新的挑战。

1.教师要摆正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角色

(1)甘做学生阅读的“先读者”

在整本书的阅读中,教师必须要担任“先读者”角色,因为只有自己阅读过这本书,才能了解这本书真正的闪光点在哪,知道这本书的阅读方法是什么,知道哪些部分详读,哪些部分略读,才能提出有建设性的阅读建议,提出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进而才能设计更完美的阅读计划。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性的战争历史题材的著作,此书作为部编版八上語文教材中的必读篇目,学生很是陌生。了解到有关这段历史,要在八下历史教材中才会涉及,学生对于红军长征、陕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张学良的东北军、西安事变等史实知之甚少,甚至连红军几位著名的革命领袖都一无所知,因此我在阅读之前,重点查找并自学了很多历史事件,详细了解了与之相关的每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并向历史老师请教、探讨了很多教学方式。

我们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开场的:天才少年毛泽东,孝子统帅朱德,博学儒雅周恩来,随和可亲彭德怀,侠肝义胆贺龙、世纪传奇张学良……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跃然纸上,学生听得兴味盎然,禁不住课后自己接着去查找资料。他们从一批鲜活的红军形象中习得了艰苦奋斗、纯正无私、勇毅坚韧、为民谋福。真是“教学相长”啊,我才明白,这远不止于一本历史,这也是一部奋斗史,一部成长史,更是青少年肩负家国使命的时代召唤。

(2)敢做学生阅读的“组织者”

陶行知先生强调:“以生为本,尊重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生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2]整本书阅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可能需要一个月,甚至更久。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扮演设计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阅读不同题材的著作,引导学生发现整本书阅读的乐趣,引导学生走出阅读的舒适区,引导学生进入更为深刻的思考和探究。在阅读完成之后,教师所扮演的应该是组织者的角色,组织学生将整本书的阅读输出为文字、图片、思维导图、语言表达等。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我国的儿童从幼年时期就耳濡目染,从不同版本的动画片、电视剧,到少儿连环画、青少年读本,再到今天的吴承恩原著。如果老生常谈地再回炉一次,简单重复几个经典故事,真是学生无趣、教师无味,毫无提升价值可言。然而,《西游记》的人物刻画、情节设计、环境烘托、精彩诗句、深刻主题……无不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为此,我们组织学生成立了学习探究小组,自主选题进行探究;我们为学生开设专题研讨课,请学生做主角,创设讲解和交流的平台;我们举办了“西游降魔争霸赛”,全年级的同学积极响应,比赛现场空前紧张激烈。

(3)肯做学生阅读的“观摩者”

教师直接讲授、设计题目、批改正误,反不如把设计题目的任务交给学生,锻炼他们从人物、情节、特征、类别等多角度设计题目,把握章节核心,勾连统整全文的能力。例如,学生设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题目:“一名特别年轻的红军战士引起了伊格纳季耶娃同志的注意,于是她问:“同志,您今年多大了?”“快十七了。”“你爸爸是干什么的?”“火车副司机。”请问这个年轻战士是谁?请分条讲述本章中他参加布尔什维克部队的经历,以及与心爱的人相识、相处、相爱、分离的主要事件。”这个题目的设计,学生既涉及了故事场景,又把握了小说重要人物——谢廖沙的成长经历,还由此牵系出与保尔、谢廖沙成长都有极为重要意义的人物——丽达。足见学生考虑、设计问题的周全。

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坐在学生中间扮演观众,静心聆听孩子们的阅读讲解、评价和体会,感受到他们远比我们想象的优秀;组建阅读QQ群,进行线上阅读分享,谈观点、起争论、明立场,百家争鸣,好不热闹;与此同时,笔者尝试把分享阅读心得的场所由教室转向户外,我们选择了苏州相门城墙下的“沐之源咖啡书院”,在悠悠千年古运河畔,在古色古香的书院之内,我们开展阅读沙龙,畅所欲言,品评展示自己的阅读心得,和学生一起享受阅读带给人的快乐和滋养。

2.初步建立课程体系,制定完整的整本书阅读计划

教师应该借鉴高中阶段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在初中阶段初步建立课程体系,制定完整的整本书阅读计划,制定各个环节的初步实施方案,使学生在这样系统的课程中有所收获。

课程体系也是灵活的,针对不同的书,我们要制定不同的阅读计划和阅读方案。例如,在《骆驼祥子》的整本书阅读中,笔者设计的课程为批注式课程——比较式批注:品“京味”;评价式批注:写“小传”;质疑式批注:溯“本源”;补充式批注:读“新篇”。又如,在阅读《水浒传》的时候,教师推行的是“人物导读”式的阅读方案,根据人物来进行阅读,教师则扮演一个导读者的角色,带领学生每一个人物、每一个人物地阅读、探讨,指导学生照应勾连全文内容。

名著教学虽然不能专人专教,但教者可以把零散的想法,化散为整,为整本书教学制定完整的计划,尝试建立初步的课程体系。这个环节,刚刚起步,有待全备课组语文教师共同收集资料、分工协作设计专题,加以整合,进一步实践探索。经过几届学生的培养、历练、打磨,形成本学校的课程资源及课程体系,日臻完善。

3.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加以指导

初中学生都有一定的阅读量,他们绝大多数都曾经阅读过很多本书,但是这并不代表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每一部作品由于题材不同、体裁不同、作者写作风格不同、年代不同、国籍不同,所以相对应的阅读方法也是有所不同的。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发现长篇小说、诗歌集、散文集、人物传记、书信、社科著作、外国文学等等,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如果只用同一种阅读方法,可能对其中一种著作有效,而用在其他作品上则会非常低效。这就需要教师来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激趣诱读、合理荐读、悬念导读、精巧概读、师生交流、授之以渔等六个策略等六个指导策略,让“整本书阅读”教学更丰富有趣,更活跃智慧,更积极高效[3]。

教师可以在学生开始“整本书阅读”之前,将阅读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通过一本书的阅读,来了解和掌握读这一类书的方法。例如,在讲授《傅雷家书》前,正值寒假,笔者在放假前几天的课程辅导中,特别对书信的阅读方法做了梳理:首先,通过序言和后记,了解通信双方的家庭成长背景,写信的缘由及目的;其次,梳理傅雷教导傅聪做人做事的道理,艺术文学的指导与熏陶,成长路上的关心和劝慰……信是缺少特定引人情节的,不了解环境背景,不了解人物经历,很难与作者编者产生共鸣,因此,我们可以尝试把自己代入其中,换位思考,体会父子、母女之间的深情,更可借此影响指导我们自身的成长。

4.培养和持续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

“整本书阅读”是一个比较繁琐、需要一定时间与毅力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兴趣,才能完成。但是在当前的“整本书阅读”过程中,个别教师对于学生的阅读干预太多,设定太多,监督太严格,而且功利性太强,这样虽然短期内可能能够达到教师的要求,但是长期来看限制了读书的自由,减损了读书的乐趣,并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保持。长此以往,学生很有可能会对阅读丧失兴趣。为此,教师需要注意,不要对学生干预太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倡导个性化阅读。

创设新鲜有趣的阅读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阅读乐趣。用“师生交流”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自信心。例如,假如那个时代也有微信,请你设计“祥子”的朋友圈和个性签名(《骆驼祥子》);假如你是“尼摩艇长”,请设计你的航海路线图(《海底两万里》);“我为昆虫代言”,讲讲昆虫世界的有趣故事(《昆虫记》);“我和鲁迅有约”,认识不同时期的鲁迅,了解他伟大的人生(《朝花夕拾》)……

此外,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我们的不断探索下,整本书的阅读有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也多数都具有一定的阅读计划,和一定的阅读侧重点,但是它并非是一个可以生搬硬套的模板和公式,并不是所有的整本书阅读都能够套用,它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期间的每一本书、每一名学生都可能是动态生成的主体,这决定着整本书的阅读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

本学期由于疫情原因,我们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采取了更灵活的方式,学生愿意分享、乐于倾听、敢于质疑、畅所欲言,这不正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歸宿吗?唤起了学生最本真的阅读欲望!

结语

在漫漫教学研究之路上,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探索、尝试,灵活、巧妙地运用各种方法,总结出一套有助于促使学生深入展开整本书阅读活动的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阅读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增加阅读量,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整本书的阅读,对于阅读教学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加强版”和“加长版”,在实施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例如学生阅读时间不足,阅读兴趣不足,阅读后劲不足,对于阅读任务太过敷衍,无法深入阅读和体会等等,这些都是很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容易困扰语文教师的难题。本文虽然对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实践展开了探讨,但是并不是一套非常系统、完善、全面的教学理论,而仅仅是笔者个人对于整本书阅读的探索和思考。希望本文能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专家、学者、同仁对于整本书阅读的探索,进一步丰富阅读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蔡雅蓉.三管齐下,推进群文阅读教学[J].试题与研究,2020(10).

[2]徐韵琦.将陶行知人文教育思想融入课堂教学[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4).

[3]吴英.“读整本书”课堂指导的教学策略探析[J].中学语文,2020(9).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课程体系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