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得失

2020-01-22郁积才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6期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文本

郁积才

【内容摘要】多媒体教学给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是一场革命。它不仅改变了课堂教学内容的传递方式与途径,也极大的提高了課堂教学的容量和效率。我们在感受现代教育技术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不得不清醒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正确定位。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思考;得失

一、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革命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逐渐深入到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享受,也为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教育教学方式也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多媒体技术集声音、文字、图像、形状于一身,具有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信息容量大、交互简便等特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介入,给课堂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创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力保障。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来自视觉和听觉,多媒体教学正好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视觉和听觉方面的资料。多媒体的运用使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可否认,多媒体信息技术给课堂带来了新鲜空气,课堂显得生机勃勃,充满激情,它的优势是有目共睹、不言而喻的。它直观形象的呈现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的被动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记忆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互联网+和灵活多样的特点,既能传授课本知识、开发学生智力,又能培养语文学习的能力和情趣。

二、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缺失

信息技术在给教育教学带来巨大效率和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课堂教学中课件充斥,只关注视听冲击、忽视学生思维品质培养,“人机交互”主导、人文教育偏废等各种形式的误区。不管何种形式的课堂教学都要用多媒体;多媒体是老师讲解演示传授知识的唯一工具;教师只是敲键盘按鼠标、被动解释画面内容的机器,完全成了操作者,而不是富有情感的引导者;制作课件即备课,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文学性、教育性;以视听代替富有个性的朗读;只注重展示,不顾及学生消化等,使得本来以落实知识点为目标的课堂,变成了学生眼花缭乱的视觉享受,从而导致教与学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给教育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1.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

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通过文本的呈现,让学生摄入信息,通过自身的体验和生活经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式,创造性的再现生活场景,对文本本身的语言和情感进行挖掘,从而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多媒体教学则更大程度上重视声音和图像的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平面的、直观的视听形式呈现出来,主要是感官的直接而轻松的感受,而不是立体的、多元的、创造性的情境设置,无法开启学生再创造的思维,获得的只是表面的、浅层次的感受,而非理性的思考、情感的挖掘、生活体验的综合加工。这既妨碍了学生对文本内容本身的理解、品味、欣赏的能力,又影响了学生的审美体验感受,破坏了语文教材本身在教学过程中情趣、意趣和理趣三者高度交融的、和谐统一的特点。

2.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空间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教材文本给予学生广阔的想象思维的空间,是文字以外的手段无法代替的。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文本和培养目标,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思路,启发学生由形象到抽象、感性向理性、肤浅到深入的认知过程,让学生通过思考、想象、理解、创造等一系列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将作者所描绘的情境及表达的观点再创设,形成“一千个读者的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局面,最终达到思维能力培养的目的。而教师用多媒体把自己的感悟和认识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时间被眼花缭乱的课件占有,学生的精力都用在看上,难以形成如身临其境的状态,从而导致学生思维僵化,缺乏通过阅读文本进行思维嬗变的突破。要想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深刻体会文章的内涵,只有通过恰当运用多媒体营造适合文本的教学氛围,唤起感情、激发想象,引导学生进入“入无穷之门,游无极之野”(《庄子·内篇》)的空间,才能实现学生始终处在“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再创造思维境界中。

3.教师教学魅力展示的平台应该是课堂

教师的魅力在于具有娴熟的课堂教学能力,民主平等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快捷敏锐的思维,广博深厚的学识,准确生动的语言,饱满高昂的激情,个性鲜明的风格,新颖独特的方法,积极向上的心态、安贫乐道的气节、默默无闻的坚守和谦谦君子的风度等。教师教学魅力所具有的人格高尚、学识渊博、个性鲜明、形象气质俱佳等因素会对学生产生综合性影响,能对学生有强烈而持久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启迪力。它能够激励、鼓舞学生汲取知识的信心和力量,能够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情感,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过度使用,使得教师的个性无法张扬,魅力难以展示,完全淹没于机械的鼠标操作,这样亦步亦趋,还能上出语文老师自己的风格吗?还能渗透不同人对语文博大精深内涵的不同解读吗?学生又能把从传统教学手段中解脱出来的新奇保持多久呢?

4.颠倒了教与学的主体地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应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做好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引导和组织,注重学习的效果。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要求没一个语文教师都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如果一味的按照教师预设的教学思路,忽视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语文教学就会走入“死胡同”,从而成为扼杀学生个性张扬、人格完善的工具,无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堂教学应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但过度使用多媒体只是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目的是用课件向学生展示用语言表达无法准确清楚解释的难点,但缺乏对学生想象力、探究力、创造性的培养,即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多,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少。语文教学中有许多问题是需要时生一起探讨、思考、归纳得来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教学情境时有发生,教师绝不能将学生的思维固化,这与高中语文的教学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三、多媒体教学的一些思考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不是将优美文本呈现的内容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失去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多媒体的运用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如果把课堂教学做成媒体内容的僵硬展示,单纯以新奇、花哨吸引学生眼球,那就严重违背了教育教学的初衷,是我们不需要,也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如果学生的思维意识、独立思考意识、创新意识未能在教学中得到培养、展现,那么,我们就应该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真正贯穿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精神,是否真正将学生的主体价值观念融入于课堂教学的环节,融入于自己的教学理念之中。

无论我们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创设,选择和组织使用好一切教学辅助工具,使之为课堂服务、为教学服务。多媒体无法代替语言文字所传达出的丰富多彩、含蓄隽永、出神入化的情感表达;代替不了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多解性;代替不了教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激励感染作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技术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使教学如虎添翼、锦上添花;如果使用不当,则会事与愿违。因此,我们必须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使多媒体使用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最佳整合。

多媒体教学技术虽然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而生动、多样而充满活力,但也有它的不组合缺失,因此,我们既要先“占有”,再“挑选”,最后加以科学的吸收,达到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完美融合,相得益彰,追求更高效益的现代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黄莉莉,孙国琴.巧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32) .

[2]郑建伟.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探讨[J].学周刊,2016(33) .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文本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