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审美教育

2020-01-22李雪萍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6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审美能力音乐课

李雪萍

【内容摘要】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人们追求美的兴趣也随之越来越浓厚,这种浓厚的兴趣已从生活渗透到了学习,这种渗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我们教师音乐教师更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审美教育;音乐课;审美能力;学生

能否进行艺术审美的教育,是由各个学科特点所决定的。我们认为音乐和文化教学在开展艺术审美和文化教育方面具有的独特基本功能和重要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够相比似的。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音乐课的教学太过于“专业化”,习惯把我们的音乐课仅仅简单地看作是一门学习音乐知识,传授音乐技能、技巧的课程,使音乐课的艺术美育功能不能充分地在课堂上体现和充分发挥。这种思想认识必须及时地纠正和加以改变。为了更好地发挥音乐课的美育作用,在音乐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树立以育人艺术审美为主要目的,加强对审美的教育,才能更好地保证音乐课美育的质量和效果。我认为突出音乐课堂的美育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进行:

一、加强初中学生对音乐的听觉欣赏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我们的初中音乐课教学主要目的就是教师要充分训练学生在学习和聆听时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能力。欣赏教学是提高学生们审美能力的最直接的手段和过程,音乐的欣赏和审美教育要从学会如何欣赏、评价一首音乐作品的方式开始,了解一首歌(乐)曲所需要体现的美。在初中的音乐欣赏教材体系中,既有古今中外音乐名家的名作,又包括有中西方各个不同的历史和时期的音乐代表作。其种类齐全,内容丰富是为学生们能进行良好的审美能力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应该做到充分利用中学教材的特点安排教学体系,发挥普通初中现代音乐艺术欣赏课的主动性和带动引导作用,对于不断提高初中阶段学生的现代音乐欣赏审美观和欣赏理解能力将同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带动作用和促进效果。为了促使学校音乐欣赏教育能够真正取得良好的音乐审美教育效果,必须首先要正确地把握处理好以下几个重要关键环节:

1. 精心设计音乐教育活动教学

精心设计好音乐教育活动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各种音乐教学的技术手段和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尽量避免生硬的教学方法,填充式的灌输作品的背景,意义和价值。要通过多种教育手段,生动地提供一些学生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体会欣赏作品的各种艺术表达语言和对音乐审美要素,进而深入了作品的各种艺术表现和特点。如果一节课要欣赏多首作品,就需要老师提前地对其进行一些比较和联系,欣赏过程中体会不同作品的不同艺术处理。将了解到的一些音乐知识及其艺术技能的使用方法放到对教材和作品的分析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美的视觉感受和创造能力以及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

2.充分准备课堂教学资料

如果教学资料课前准备的不够充足,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教师的说教、灌输,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零散的和不怎么完整的,也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使一堂音乐欣赏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学资料准备(包括播放同一首歌(乐)曲的不同音响资料),挂图、幻灯片,录像片、图片等等,增强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艺术性和感染力。

3.运用生动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法

讲故事,师生讨论,加入表演,演唱比赛,现场伴奏等等方式的加入,都会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带领孩子们欣赏《龙船调》对白的时候,分男女同学,各加入动作,体会作品要表达的情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激发,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很好。

4.音乐课离不开多媒体

理论和实践证明,多媒体在音乐课堂上的应用,可以大大拓宽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例如我在教授小调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南北不同地区的小调的特点不同,通过多媒体播放呈现给了学生,通过视频,自然而然的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到了不同地区小调的不同风格和特点;又如:在学唱《沂蒙山小调》时,一段是公益视频的播放,短短的时间内,学生体会到了音乐的魅力。学习热情得到了充分调动。音乐兴之所至,趣味盎然。

二、美育素材的深刻挖掘

在音乐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必须要对其中设计蕴含在音乐美育教材课程设计教学过程实践中的各种音乐美育重要因素问题进行深刻分析概括和进行综合性的提炼,并在教材中不断地加以刻意地深入强调,从而不断增加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的兴趣。如:对于传统音乐的各种节奏和律动速度,让高年级的学生能够在自由参与传统音乐节奏律动的各种节奏中去自由体验各种情感。关于音乐的节奏,可以让一些低年级的学生自由发挥玩弄各种打击乐,让学生能够进行美的视觉感受和对传统音乐的深刻领悟。既通过学习音乐可有效扩大范围培养在校学生的现代音乐艺术审美欣赏兴趣和音乐领域,又通过各类音乐活动能充分发挥激发和增强培养广大学生的积极学习中国古典音乐的活动积极性和音乐兴趣,使广大学生在学习音乐中不断加深对美的深刻认识,对美的深刻理解。

三、重视对在校学生整体进行艺术美感的知识培养和技能训练

音乐课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美育教育的很重要的艺术课程。在平时的音乐授课中我们既要特别着意 注重对引导学生整体进行的各种视觉立体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和学生逻辑综合理解能力的知识培养和技能训练,又必须还要特别着意注重对学生表现美的各种基本知识和学生分辨形象能力的知识培养以及训练。我们可适当地降低学生对艺术教育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所教授的内容易于学生接受,真正的使学生能够感受的音乐的美。从一定的意义上说,音乐课的每一个环节、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都必须同时贯穿对音乐美感的培养和训练。教师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对音乐视觉记忆、音乐的想象、音乐认知的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充分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练习中多种美的类别和美的特征,引导他们将各自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贯穿起来运用到音乐练习之中进行综合应用,获得音乐艺术活动表现的愉悦和音乐快感。

四、营造音乐艺术审美的文化氛围

为了更好地帮助教育学生提高和加强培养广大学生对自身学习中国古典音乐的艺术审美修养兴趣和鉴赏能力,增强古典音乐在学校美育教学方面所能够起到的作用效果,还特别要求音乐教师学校应当积极地为教学创造条件,努力为广大学生营造音乐艺术的审美氛围。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先邀请一些在学习声乐、表演、器乐上有自己的特长的学生一起走上音乐,并一起来进行演奏、演唱、表演各类音乐节目。进而我们可以看到促使每节学习音乐课的同学们都更加希望自己能够走上讲台来一起参与表演这个音乐节目,从而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同学们的自信心及与其他人和谐合作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課下自主下载一些好的喜闻乐见的音乐资料,在大课间播放给大家一起学习听。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艺术视野,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艺术综合分析评价和逻辑理解能力。同时,还可以利用学校的音乐教室的墙壁,板报等,张贴音乐名师和著名音乐家的个人挂像、开辟教学园地等等。久而久之,形成一个学习审美良性循环,对于进一步激发和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音乐兴趣,培养音乐审美的能力有着很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五、教师是学校审美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落实者

教师的自身素质,艺术的修养、专业艺术的视野、知识的结构等等,这些都无疑是深入贯彻和规范实施学校审美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爱岗乐业,以成为审美世界主人翁的良好精神姿态、认真地学习钻研教材。在充分深入了解广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案,努力为广大学生营造美的课堂环境和教学氛围。正确引导学生在音乐中体验美的含义和情意,理解音乐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之间的联系和内在区别,提高音乐课的趣味性和美感,激发学生对音乐表现美的好奇心和愿望,大胆地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才能出色地圆满完成音乐教学的任务。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无论是从学生本人还是家庭及社会都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积极采取多种教育教学手段,不断地在课堂中渗透审美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和突出我们教育学生的审美个性。培养和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南村中学)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审美能力音乐课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析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之社会艺术功能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