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地理教学应用因材施教的研究思考

2020-01-22洪海林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6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洪海林

【内容摘要】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便是教师的传授过程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工作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中地理课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既可以正确的引导学生,增强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会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应该立足于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因材施教。

【关键词】教育;教学方法;高中地理;因材施教

地理成为我国高中学习中的一项基本学科已经由来已久,是学生在高中的学习阶段所必须进行修习的一项科目。学习地理,青少年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其对祖国领土的尊重与热爱,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在我国几十年来的教学发展中,地理教学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全方面的体系,具有其独特的教学理论。由于理论的不断完善,也使得我国的地理教学,能够在质和量上取得快速提升。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需要探寻更深层次的教学方法,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教学中需要融入对学生学习能力不同的考虑,综合地区差异导致的教学差异,采用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策略。本文在进一步研究地理知识理论的同时,对地理教学模式进行深度探索。

一、高中地理教学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一位学生也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对待学生的方法上也不可以完全的如法炮制。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每位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是不同的,基础不同也就使得学生在知识的接受和吸收方面的效率是不一樣的。但是,我国一直以来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方法以作业为主。那么,如果对于每位不同的学生都布置同等的作业,那么就注定了学生之间会存在成绩的差异,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长此以往学生的成绩也不会得到进步。因材施教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有利于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高中地理教学应用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

1.对学生的课后练习进行因人而异的安排

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并且探索出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改善自身短板,提高对于地理学习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后安排课后训练的时候要进行认真的选择。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程度进行不同的安排,最大程度的保障学生们的训练能够符合学生自身的基础和发展要求。

例如,我们在学习到黄赤交角这一课程的内容时,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步骤一般都会先为学生讲解知识重点,然后布置课后练习和随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但是我们这里提到的,教师在此时对学生作业进行安排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不同而有所侧重。对于一些学习能力强,基础好,掌握知识速度快的同学,这些同学的学习效率比较高,一般情况下,在教师讲完黄赤交角之后,就会对后面时区的大致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因此,此时教师在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课后布置练习时,可以考虑将黄赤交角与时区的内容综合在一起。在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知识巩固的同时,也可以拓展其学习的范围,没有拖其学习的进度,又兼顾了其他进度慢的同学。另一方面,对于那些理解能力不足,基础欠缺的同学,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就可以重点布置黄赤交角的内容,或是让他们复习一下之前所学过的内容。扎实基础,减少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这样做,对学生所要进行的练习,进行分层划分,能够更好地符合其发展的要求。学习进度快的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的练习,不仅可以完成本章节对学生学习的要求,而且还拓展了该部分学生的知识范围。而那些基础有所欠缺的同学,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因为这些同学接触的是偏基础性的习题,所以,不仅能够提升其对地理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得到持续性的进步。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才是在我们现阶段所提倡的。如果成绩欠缺的同学,得到的是老师同学们的打击与放弃,那么他们的成绩是不可能有所提高的。与别人之间的差距越大,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越低,越是对学习地理抱有一种排斥的心态。

2.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交流

教师的作用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要传授给学生知识,给予他学习的方法,还要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融洽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提高对学科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好地流通。但是我们调查发现,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还是会有很多的学生与老师之间存在隔阂,甚至学生会排斥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从心底里去害怕老师、拒绝老师。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或许仅仅建立在一节地理课上,只是一种短暂性的联系。但是我们因材施教的重中之重,便是老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真正了解到学生想要什么、需要什么。

例如,有的学生在学习“人口迁移”这一课时,能够对人口迁移的因素和其对环境的影响侃侃而谈,但是在学习“气压带风带”这一课中却很难对答如流。这就说明了,在进行地理教学时,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分析,地理成绩不是唯一的衡量要素。有的学生喜欢区域地理,另外还有的学生偏向自然地理。这都是在实际教学中会存在的现象,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兴趣进行重点的开发,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发挥出自身学习的特长,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进而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地理学人才。

3.对课堂中出现的不同意见给予关注

我们的课堂应该是活泼的,生动的、多姿多彩的,而不是在它出现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标准的答案,它不应该是刻板、教条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一位学生由于生活经历,情感思维,甚至家庭背景的不同,对于每一个问题的看法,也会有不同的回答。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学生如果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教师不应该立即给予否认,而需要了解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的想法是怎样的。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尽情地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一个问题,解读一道习题,而不是向他们传输答案只有一个的刻板思维。

例如,在关于你是否赞成在该地修建水电站的类型题中,正确答案与大多数同学的想法都是不赞成在该地区修建水电站,但是还是会有少数部分的同学赞成,那么在讲解这道习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听取赞成部分的同学的看法,了解其提出这种观点的思维想法是什么,并且进行正确的讲解和引导,而因为大多数人的观点正确而忽略少数人的看法,更不应该一味的否认。要知道,马云在创业时也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结语

因材施教在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十分重要。在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地理科目,还是其他任何科目,都应该尊重学生所具有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而不是将不同的青少年培养成相同的人。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计划要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做到各尽其才。

【参考文献】

[1]奉佳宁.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0.

[2]廖玉婷. 研学活动对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0.

[3]陆娟. 基于主题式教学的初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衔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20.

[4]朱敏. 基于性别差异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6.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石化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