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文心雕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2020-01-21朱泓任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物色文心雕龙刘勰

朱泓任

《文心雕龙》这部古代文学专著,对今天的小学语文教学同样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意义,其中《物色》《情采》《神思》尤其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文心雕龙》上述三篇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语文教学的事例分析,探讨它们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感物生情,以情动人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一方面强调“物色”对于诗人内心有感而发的影响,同时也更明确张扬了审美主体的灵活性。他指出,“物色之动,心亦摇焉”,人的情感易受客观外物的影响。

例如教授《拉萨的天空》一课时,大部分孩子根本不知道拉萨在哪,那儿的天空又是怎样的一种蓝色,掬一捧蓝天仿佛就可以洗脸,又是怎样的一种神奇。假如没有真切的感受,那么就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所以这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借助图画以及音像资料营造情境尤为重要。通过老师绘声绘色的导游式的讲解,富有激情的投入,课堂氛围得以融洽而又热烈,教师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发生共鸣,进而使孩子的身体和心灵得到更好地成长。“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教师为学生留有广阔思考空间的同时为学生开拓了广远的想象余地,让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敢于求真。

刘勰认为人们的心情会随着季节变化产生波动,“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在春天万物复苏的大地上,在夏夜蛙声一片的池塘边,在秋日落叶飘零的道路旁,在冬天白雪飘飞的夜空下,都可以体会到“情以物兴,物以情观”的感性认识。让情感化作师生之间的桥梁,连接着知识与情感,是语文课程重要的意义价值之一。继而结合教育学、美学的学习,良好的情境必然会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学习的热情,能够使其产生一种投入学习活动的主观能动作用,感受学习给他们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从而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在教学四年级课文《第一次抱母亲》时,我尝试运用多种教学媒体,营造了一个师生动情的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产生情感共鸣。在情感共振过程中,学生深刻理解了责任的内涵,反思了自己淡薄的责任意识,立志做富有责任感的公民的决心得到强化。在情感高潮,学生的内心得到净化,灵魂受到震撼,情感得以升华。

学生是有情感的人,而且其情感因其年龄小而显得格外丰富。教学活动毕竟是相对严肃而且是任务明确的活动,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十分强烈的情感状态还是少有的。应该说,我们许多课堂并不一定需要学生有强烈的情感表现,但是,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引发学生在课堂内的强大的情感共振,这样的课堂必然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目标才能较好地达成。

二、化美为境,以美育人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向我们阐述了两者关系:“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说明内容得靠形式来加以表现,事物的形体总是需要文采以及和谐美。对“美”的反复褒扬,以及现代美学理论的相关研究,既能启迪智慧又能传播道义,创造性地将艺术引进语文教学,从而摆脱各科教学单纯工具性的抽象理性。通过美的形式及内容,让学生主观的意愿充溢自己的心灵,进而又以美为境界,以美育人。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不但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鉴赏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对美好生活的体验。例如《做一片美的叶子》这是一篇散文诗,诗人用优美的诗句来展现树与叶的外表美和内在美。再由物及人,由树与叶,联系到人们的生活,启迪人们也要试着做“一片美丽的叶子”,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作者用清新自然的语言,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中的音韵美,还可以深入感知自然界的和谐美,以及人性的真善美。

丰子恺老先生在《谈自己的画》中曾说道:“在孩子的世界里,可以发现更多生活中的美好,收获更多孩童的欢乐。”是的,试着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也许可以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好。

在执教《鸟语》一课,学习布谷鸟的片段时,我在黑板上出示了“春天,布谷鸟飞来了。它们那‘布谷,布谷的亲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我问孩子们:能否把“分明”一词去掉?语句的意思会有改变吗?我当时心里的预设是:这是作者更为确切的推测,所以不能去掉。而可爱的孩子们却展开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布谷鸟肯定是站在农民伯伯的草帽上叫的,不对不对它是悄悄地躲在树上催促农民伯伯的……”他们甚至开始模仿鸟儿的叫声,你一言我一语,起初我因为他们无视我的问题,不遵守纪律想打断他们,可是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倾听着他们充满童真想象的对话,渐渐地我也“纵容”了他们这次“不遵守纪律”。答案固然重要,但我认为孩子在思考的过程中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也同样至关重要。

三、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提到“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指出人的思维不受时空的限制,创作时产生的联想、想象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可以极其广远。创设生动丰富的环境,学生可活动其中,感到学科学习变得简单而又富有趣味,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学生往往是通过形象的认识去感知生活。由于语言本身的抽象性,语文教学需要老师通过创设情境来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通过情境,文章中无论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还是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呈现在学生眼前。不同于填鸭式教学模式,创设情境使教学不仅仅是单一地传授知识,而是在传授的同时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作用,教学过程同样成为他们延伸情感的桥梁。

语文教学中展现了许多独特的形象,抒发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拓宽了艺术美的深远意境,这三者融为一体,其实质即是内涵的理念。语文教学失去理念如同没有大脑一样,无法支配人体的各个器官进行协调的工作,只能是内容贫乏的空壳。例如:对于课文《西湖》,其理念便是祖国山河的锦绣,而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璀璨明珠。《钱学森》一文则描写了一个爱国者不畏千難万险,在重重阻挠下依然坚持回国的经历,表现了钱学森炽热的爱国之心。可以说,语文教学中所蕴含的理念,即是教材蕴含的理念。

现代语文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种种障碍与难题,为了弥补教学中的不足,我们应该尽力从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汲取营养,善于借鉴传统的理论成果。以上只是我粗浅地分析了刘勰的《物色》《情采》《神思》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迪作用,相信《文心雕龙》里还有更多的内容,值得我们去研读,去思考,去借鉴。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物色文心雕龙刘勰
论《文心雕龙·物色》之内涵及定位
刘勰《文心雕龙》论“三曹”诗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文心雕龙》选读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
刘勰《辨骚》再认识
刘勰《文心雕龙》的辨体理论体系——兼论其辨体观的开创意义和深远影响
论刘勰辨“骚”的矛盾心理
欧洲研究委员会物色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