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逆碎片化”: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应有样态

2020-01-21姚琴仙孟荣祥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庙会

姚琴仙 孟荣祥

近期,学校部分教师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竞赛,内容为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在第一轮的教学设计环节,笔者有幸通览了教师们的教学设计。十多位教学经历不尽相同的青年教师,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尽善尽美地呈现了各自的思考。但笔者发现“碎片化”现象或多或少地出现在相当部分设计中,这一状况引起了我的关注。

一、“碎片化”现象举隅

《父爱之舟》一文通过“吃热豆腐脑”“糊万花筒”“背我上学”等七个具体的场景来表现父爱的伟大、真挚,表达“我”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有的设计以具体的细节为主要抓手,精心制作了七个内容丰富的资源包,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图片、文字、视频、音频、搜索端口等多种资源。学生借助平板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师生互动,一派热闹与忙碌的景象,但从课堂教学的效益来看收效并不明显。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三、四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地方能体现父亲的节约,找到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输入平板再上传。之后老师点击分发,互动交流分享。这一看似简单的过程,能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却因学生个体信息化素养的差异,教师穿梭于学生之间帮助解决各类问题,致使教学超出预计的时间,教学过程时不时被打乱。

对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有信息化环境的支撑,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阅读时空,为学生的阅读提供助力。但如果运用不够恰当,不完整的、非系统的、断断续续的现象将不可避免。

二、“碎片化”成因分析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活动。当它与学科融合时,教学内容的呈现、活动组织、教学评价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借助技术手段优化教学管理,借助信息资源丰富教学过程,借助教学平台实施知识重构,落实多元评价促进会学善学……如果对此认识不到位,为突显信息化的重要性,为用而用,就会陷入“工具性”的怪圈,甚至丢失学科本色,迷失发展走向。

三、“逆碎片化”策略

(一)立足实际,促要素聚力相生

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有科学的教学支持系统。这个系统中既有师生角色定位、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等常规内容,肯定也免不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水平、学生的信息化运用能力、信息化硬件与软件等实际因素。只有立足实际,多维兼顾,选择符合师生实际水平,与教学内容匹配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才能聚力相生,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二)整体设计,让教学回归深刻

“碎片化”阅读会让学生难以静下心来深入阅读,而浮光掠影的快读遮蔽了文本内在的深层机理与意义。个人认为,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走向深刻,首要的问题应该在大单元主题的统领下确立深度学习主题,制订深度学习目标。

《父爱之舟》《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三篇文章在同一个单元,主要体现“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这一主题。《父爱之舟》一文,通过写父亲和“我”住店、带“我”逛庙会、背“我”上学、送“我”上学等事情,体现父亲对孩子的爱。因为有信息化环境的支撑,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可以确定如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借助信息化环境深入课文,品味细节描写语段,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借助信息化环境进一步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中感悟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其次是设计深度学习活动。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我们尝试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第一版块:翻转课堂,自主学习。教师课前制作“人物细节描写小妙招知多少”微课视频,通过班级交流群分享给学生。借助信息化资源通过前置性学习,打通课内外的界限,让学生对细节描写的概念、细节描写的方法有初步的认知。

第二版块:品味细节,感受父爱。可以在回顾文章七个具体场景的基础上,借助信息化平台即时反馈功能,了解关注度最高的一两个具体场景,重点组织教学。

教研组内汤老师在“逛庙会”这一处细节教学作了如下尝试。

(1)看来大家对“逛庙会”最感兴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庙会。

任务驱动:打开庙会资料包,感受庙会,或者打开浏览器,输入关键词“庙会”,了解相关介绍。

(2)交流。你是用哪种方法学习的,如果你去逛庙会最想做什么呢?

(3)聚焦“吃凉粽子”片段:“父亲从家里带了粽子,找个偏僻的地方,父子俩坐下来吃凉粽子。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

预设1:学习“委屈”与“偏僻”,感受父爱

为什么“我”会觉得委屈?(因为庙会上那么多好吃的,而“我”却只能吃冷粽子)

紧扣“偏僻”。对于父亲的这一选择,你有什么想说?(保护“我”的自尊心,维护“我”的面子)

组织赏读,读出体会。

预设2:围绕“不吃”,感受父爱

为什么不吃?(因为想留给我吃)是的,作者也同样理解父亲的心思,那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劝父亲吃?(学生自由想象说话)

师生互动,角色对话:如果你是父亲,你会怎么样拒绝呢?我想问问这位父亲,您为什么不吃呢?

预设3:学习“糊万花筒”,感受父爱

…………

小结方法:通过庙会场景的学习,对于细节描写你有什么收获?指名交流,引导结合“人物细节描写小妙招知多少”微课视频中的要点来说。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

第三版块:运用方法,品味父爱。请学生在其他场景中找一找,哪些细节可以感受到父爱。画出有关父亲的细节描写,写下自己的感受,并将学习成果拍照上传,汇报交流。

如果说上一版块是“扶”着学生走的话,那么这一版块的教学则是学以致用,“放手”让学生进行实践,借助信息化平台,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触摸细节背后的情感世界,唤醒自我认识,丰富生命体验。

第四版块:写法迁移,刻画细节。借助平板自学朱自清《背影》中的细节描写,自主读、思、悟,领悟细节以小见大的作用,尝试着向课外拓展,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将一段话写具体。

这个大环节的设计,以“细节”为抓手,整体思路明晰。借助信息化手段,由易到難,由表及里,由读到写,层层推进,能建立课内与课外的联系,能大大降低“碎片化”现象的产生,促进教与学的互动与深入,切实提升课堂的效果与学生的素养。

作者简介:姚琴仙,江苏省溧阳市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孟荣祥,江苏省溧阳市文化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庙会
世界上最大的水上庙会——溱湖会船
新年智慧庙会
元宵节,逛庙会
浅谈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民俗文化——以零陵庙会为例
回到“风”中——评《行好:乡土的逻辑与庙会》
丰都庙会
宝顶架香庙会
传统庙会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以绍兴舜王庙会为个案的讨论
洋庙会写趣
逛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