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范读必要性及实施策略探究
2020-01-21魏芳芳
魏芳芳
教师范读是小学语文新课标课堂教学要求的重要内容,也是朗读教学中最朴实、最有效的手段。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分析了当前教师范读教学的现状,指出范读的必要性,提出小学语文课堂范读的实施策略,以期教师范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教学的现状
1.教师范读缺失严重
在重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今天,语文课堂上学生的读书声越来越多,读书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指名读,自由读,小组合作读……”,但真正有目的、有反馈的读书声却越来越少,尤其有指导性的教师范读更是少。笔者留意到,不管是上级部门组织的语文优质课,还是平时的课堂教学,出现教师范读的频率微乎其微。长此以往,对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不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2.教师范读教学形式单一
随着各式各样的教学媒体广泛应用于教学,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场景,有些小学语文教师遇到需要范读的环节就用音频、磁带朗读等替代,教师示范读被搁置,朗读技巧少有提及,范读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3.教师范读素养欠缺
普通话精准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基本的素养,但有些语文教师发音不够准确,吐字欠清晰,还略带方言口音,普通话水平与通过范读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所本应该具有的水平之间存在着差距。而最理想、最高效的范读教学需要语文教师掌握全面、娴熟的朗读技巧。通过平时的听课发现,教师们的朗读技巧水平参差不齐,在停顿、语调、语速、节奏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4.忽视学生的学段特点和阅读心理水平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们在进行范读教学时,对学生现有的阅读水平、整体阅读需要及个性需要关注较少,很少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范读教学与学生的阅读心理不能有机结合。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范读的必要性
1.教师范读有助于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音频范读只能让学生单方面地“听”,不能感受到教师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等肢体语言。而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朗读,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观其色,教师的一颦一笑能快速传递给学生,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学生能很快进入课文内容和感情场域。教师通过范读,适时与学生交流,能不断拨动学生的心弦,层层深入,学生在此过程中处于情感波动的状态,从而达到由“情”入“境”,拉近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的距离。
2.教师范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确立了培养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强烈丰富的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把自己已经内化了的课文的“美”“妙”,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形式,传递给学生。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就会增强,也有助于学生阅读水平和习作能力的提高。
3.教师范读是指导学生个性化朗读的需要
教师是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的导师。良好的范读,可将教师范读时的神情、动作等肢体语言,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因此,范读是实现学生个性化朗读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珍视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理解,并加以个性化范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精彩。
4.教师范读有助于教师展现个人魅力
一个教师若有魅力,学生就喜欢多亲近,聆听其教诲,所谓“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教师通过范读这项基本功,来展现个人魅力,让学生更加喜欢你,师生关系融洽的同时,更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教师范读教学的策略
1.做好教师范读教学准备
小学语文教师平时就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有意识地学习一些朗读技巧,可以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也可以参加一些正规的辅导,不断提升自己的朗读能力和素养。再者,教师范读前,要深入备课,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准确定位其感情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只有下功夫,把自己先读“进去了”,才能有的放矢地读出文章的精神实质和真情实感。该激情澎湃时,如激流飞瀑,一泻千里;该柔情婉转时,似九曲小溪,情意绵绵。
2.掌握教师范读的技巧
所谓范读技巧就是在范读时所运用的一切表达方法,是实现范读目的的必要手段,是范读时为了增强语音的感染力,更恰当地传情达意而使用的一些技巧和方法。主要表现在停顿、重音、语调、语速和感情等方面。比如重音,重音可分为词重音、短语重音和句子重音。重音的重要作用就是要体现作者的意图、观点。重音处理是否恰当,会影响语意的表达及思想情感的鲜明性。如,我在教授《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节课时,“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献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这句话中,范读时,我用低沉、缓慢的语调读,将“钉在、染红、浸满”等词重读,学生们能很快领悟,再加以指导朗读,学生们读得很到位,能体会到作者看到牺牲的父亲后万般痛苦的心情。教师对停顿、语速、感情等的准确把握也很重要,朗读技巧处理得当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体会作者的心情。
3.教师范读时机要恰当
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需要范读,也不是课文中所有的地方都要进行范读,教师要准确把握范读的时机,选择最关键的地方和最关键的内容科学、合理地范读。有的课文生字较多,句子较长,比较难读,可以在初读课文时进行范读。适时范读,能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有些课文需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此时就需要教师及时范读,把丰富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激起学生的内心体验,去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产生情感共鸣,获得更准确、鲜明的认知。在学生对停顿、節奏等把握不到位,朗读欠佳时,就需要教师重点范读,给予指导。
4.与学生的阅读心理相结合
首先,范读教学要考虑学生的学段特点。如,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教师在范读时,要尽量“儿童化”“卡通化”,自由、夸张一些,以引起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但缺乏朗读技巧,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教给学生朗读的技能和技巧。高年级学生,则主要需要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和内心。其次,范读教学还要时时刻刻联系学生的阅读心理。当学生读课文,遇到含义深刻的句子、优美的段落时,教师应及时范读,帮助学生理解其深刻内涵及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只有与学生的阅读心理相结合的范读教学才是有价值的范读教学。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老师说过:“教师读一遍,学生会一半。”确实,教师范读是帮助学生直接进入课文,体验语文学科,丰富情感体验的最佳途径之一,所以,我建议:让教师范读重归课堂,教师范读不能丢。
作者简介:山东省济南市匡山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