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第二课堂建设

2020-01-20张继玥

教育科研 2020年5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高校建设

张继玥

摘要:第二课堂是高等院校育人的重要渠道,是广大学生丰富实践经验的主要阵地。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课余活动,为学生提供自由而广阔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自主意识,使学生的素质获得充分的展示与锻炼。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第二课堂的含义、内涵、理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第二课堂应注重的方面和最终落脚点,那就是必须归结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上来,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既发挥好高校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辅导作用,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期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高校;第二课堂;建设

第二课堂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渠道。他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课余活动,为学生提供自由而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学生的素质获得充分的展示与锻炼。当今时代,高校人才培养仅仅依靠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的第一课堂已难以完成培养目标。由此,第二课堂也就成为素质教育的必需。而如何发挥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问题。

1. 准确把握第二课堂教学的含义

从广义上来讲,第二课堂是指学生在学习以专业知识为主的教学计划课程之外所从事的一切活动,约等同于课堂教学之外的所有日常生活。从狭义上来讲,第二课堂是指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具有素质教育内涵的学习实践活动,即学生在教学计划的规定课程之外自愿参加、有组织进行的各类活动。按其类别可分为德育活动、社会实践、学生社团、志愿服务、勤工俭学、文艺体育等几个方面。如果说第一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室内,那么第二课堂教学就体现在教室外;高校学生第一任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第一课堂教学,同样也离不开第二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教学并非一些貌似热闹的校园活动,而是校园文化建设和课外活动的结合。

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文化。校园文化是指一个校园的师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以及这些价值观在物质和观念形态上的具体化,校园文化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气氛使生活其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心理因素、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现实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课外活动的开展,课外活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体现,这就是第二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2. 正确理解第二课堂教学的文化内涵

第二课堂教学的文化内涵在于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通过学校特有的物理环境和精神氛围把自身的特色文化渗透到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内心深处。第二课堂教学绝不是教条式的讲解,也不是机械性的记忆,更不是简单的几个文化活动和几句很、大、空的标语口号。第二课堂教学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校园文化的独特意识。当我们提到世界上某个知名的学府,总是会从他的成就最终谈到他的办学理念以及与其不同的校园文化特色。纵观世界名校,不论是哈佛、剑桥,还是北大、清华,其所产生的校园文化无一不是在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应特别强调“特色”意识。所谓“特色”,在于“独树一帜”,即精品意识,它是创新校园文化活动之方向。一次精品活动的影响力,往往超过几十次甚至几百次一般性活动,倡导和繁荣校园文化,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努力创造出适应师生精神生活需求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精品内容。

其次,校园文化的继承意识。继承优秀的校园文化传统是必须的。每一个学校都有它忽长忽短的历史沉淀,校园里总会留下过去体现校园文化精神的建筑景观和多种传统的活动项目,这些都是对传统校园文化的继承。校园是一个人来人往更新换代迅速的地方,享用前人留下的珍贵历史遗留是后来者的福祉和幸运。纵观世界知府学府,哪一所没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在新时期,随着高校跨越式发展,校园文化的继承意识必须强化。我们要认识到,保护和发扬传统校园文化的精髓,既获得轻松,又激励后来者奋进。

第三,校园文化的创新意识。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是随时代更新的。比如中国某学府在民族救亡时期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是工学为先,实业救国;新中国成立后变成思想活跃、学习活跃、生活活跃;今天,又提出以人为本,快乐求学、享受学习。这些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和理念,符合时代背景和学校发展要求。随着高校跨越式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内容、方式、方法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3. 全面落实第二课堂教学的理念

由于高校设置是按照专业划分的,高校的教学除了共同科目之外,专业间交叉很少。这必然造成一个矛盾,即专业化教学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矛盾。我们从“木桶理论”中得到充分的诠释。木桶理论认为:一个木桶当构成木桶的木条长短不一致时,木桶盛水的多少不是取决于木条中的长板,而是取决于木条中的短板。这种“木桶理论”对教育的启发是:长期的专业化教育导致人才知识结构极不协调,当被教育者面对现实社会某种实际工作时,导致整体水平难以发挥,为此,必须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来实现知识结构的均衡协调。

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具体表现为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并不仅仅指学生课后的体育比赛、音乐舞蹈学习,还包括其他重要的英模报告、学术报告、考察交流等等。纵观高校发展历史,高校教育从一开始就开设了第二课堂,黄埔军校时期,周恩来同志在教学中设置了大量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邀请了许多仁人志士和著名学者来黄埔军校讲学和辅导。在延安抗大时期,第二课堂教学方式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抗大学员承担着战斗、生产、宣传、学习等多种任务,显然,教学形式如果仅仅采用第一课堂的模式,是很难符合学员培养需要的。

4. 正确认识第二课堂教学的现存问题

第二课堂教学从宏观上讲,它的文化氛围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从微观上讲,它开展的课外活动影响到每个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一,在理念方面,第二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校园文化的建设,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却普遍偏离了职业宗旨。相当一部分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当作不需要专业、不需要能力的工作,校园文化存在的價值意义、功能作用无法充分彰显,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第二,在机制方面,目前不少学校把第二课堂教学仅当作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没有把它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育校园文化精神的大背景下来实施;因而学生成了第二课堂教学中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事实上,学生应该是第二课堂教学中课外活动参与的主体,目前的学校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未能形成合力,极大地制约了第二课堂教学的全面发展,课外活动也只停留于表面。

第三,在效果方面,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偏离校园文化根本作用的倾向,整体处于低水平运行状态。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关心政治,价值取向呈多元化状态,实用主义比较流行等现象。校园课外活动的热潮在虚假的繁荣中渐渐透出苍白,师生对校园文化活动也渐渐失去主动的热情,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和教师也逐渐觉得校园文化对学生教育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是高校的优良传统,第二课堂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上,有其极为重要的作用。第二课堂既与第一课堂密切相关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是在内容、形式、目标、效果等诸多方面都超越于第一课堂的独立大课堂。新的时期第二课堂教学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最终必须归结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上来,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既发挥好高校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辅导作用,又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独特功能,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成发展的新时期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润华,周莉.军民融合视角下高校国防教育实践的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7,(7).

[2]关雅囡,严砚华,张博文.军民融合视角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再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1,(3).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高校建设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寒露
01—02合刊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成长课堂